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90年代以来的有关以人为本和人文性的文章30多篇,记录了文章的精华和主要结论,主要是针对建立“人文性”竞技体操教学观念的理论依据、意义;实现“人文性”竞技体操教学观念的可行性;实现“人文性”竞技体操教学观念的具体措施;“人文性”竞技体操教学观念的教学原则以及运用“人文性”教学方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人文性”教学观念在竞技体操教学实践中良好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体育健康教育的人文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文与奥运的主旨思辨出发,对体育进行了人文审视,阐述了“健康第一”的人文价值和体育健康教育的发展导向,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健康促进”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3.
以“人文奥运”倡导的“以人为本”、“全民教育”为切入点,阐述了“人文奥运”与人文教育的内涵、关系及内容,以及我们在人文教育这一环节的某些缺失。在北京奥运会到来之际,以此为契机,为国人进行人文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以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良好的推动力。这是实现“人文奥运”的根本体现。并提出了人文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体育科学与体育人文的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法、逻辑推理、综合分析法,通过对体育科学与体育人文内涵原理及相互关系等进行的阐释,讨论了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和体育教育中重视体育科学轻视体育人文的“重物轻人”、“重体轻育”的现象,以及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贯彻“体育科学与体育人文融合”的思想,培养人们的人文观念,促进体育科学与体育人文的协调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体育人文是现代体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下,“人文性”教育思想对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但是由于科学主义、认知论以及我国传统体育教育观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使体育教学忽略了“人文性”教学,如何很好地贯彻“人文性”体育教学思想,成为现在体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体育运动思想的基础上,时其“山寨”文章创新方面的若干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了质疑,研究认为: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体育运动理论是一种“人物并重,更重人”的体育思想,要肯定“人”的至上性,不能否认“物与人”的一致性;体育科学与人文融合理论的追随者们只是一味地套用、并未在原有基础上深入结合实际而有所突破与创新;体育运动更不能打着体育人文与科学融合的旗帜去彰显“物”的魅力的问题。本文旨在加深对体育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理解和促进其理论自省、发展、超越的过程,最后提出建议、支持与弘扬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7.
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危机”及消除途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卓有成效地克服了政治性和经济性危机,然而可喜的繁荣背后仍潜含着人文性危机。“费厄泼赖”的公平竞争精神日益遭到亵渎,兴奋剂泛滥现象已有“药物体育”的尴尬结论,等等。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具体的文化形态与西方主流文化传统息息相关,“人文危机”的现状正是西方文化的弊端在体育运动中的具体反映。为此,本文提出“应致力于东西方体育文化传统的互补融合”的倡议,这是奥林匹克运动“人文危机”消弥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现代教学论和体操学科的特点、体操的健身价值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在体操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和“人文性”观念的理论依据,以及怎样在体操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和“人文性”思想。  相似文献   

9.
从“人文亚运”概念出发,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运用抽象法,对多哈亚运会“人文亚运”新模式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和归纳: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追求“人文精神”,调动“科技”因素、“绿色”因素;展示民族文化传统。彰显社会的进步;以亚运为平台,追求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内涵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北京提出了“人文奥运”的理念。这既符合奥林匹克的宗旨,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对什么是人文、人文主义和人文奥运理念的内涵以及在人文危机日益加剧的现代社会中国如何实现“人文奥运”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构建2008年“人文奥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体育的人文性和“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向“以人为本”的现代竞技体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竞技体育的主旋律,成为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要构建“以人为本”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就要实现从“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2.
"人文奥运"思想的历史追溯及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连生 《体育与科学》2005,26(1):40-42,75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综合分析等方法从人文的视角审视奥林匹克运动历史的发展,认为“人文奥运”拓展了蕴含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人文思想的适用范围,从现代社会更广阔的层面上提出了人文的问题。“人文奥运”的思想突破了奥林匹克运动人文理念的适用范围,在人文内涵上有所丰富的创造和发展。奥林匹克运动虽然从一开始就包含着人文思想,然而自觉地从人文的视角审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当属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人文奥运”的提出既涉及体育伦理的思想理念,也涉及经济全球化中的文化问题。这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结合和建设奥林匹克运动跨文化、跨民族、跨国度的世界性文化体系,都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人文体育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构建新的体育理念,成为东西方人文精神的契合点。坚持“全民健身”论是人文体育的根本;弘扬“综合功能”论是人文体育的中心;树立“终身体育”观是人文体育的关键;贯彻“可持续发展”论是人文体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越来越关注运动员的人文素质.加强运动员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提升我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的形象,也是我国竞技体育走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所必需.文章分析了运动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加强运动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并根据体育院校的特点提出了加强运动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应对策.认为在体育院校中“育体”更应当“育人”,通过转变教育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建立导师制,提高教师素质和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环境等措施,更好地提升运动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运动员学生既有精湛的运动技能又有较好的人文素养,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5.
借助于技术哲学的方法,对北京奥运三大理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哲学审视,结果表明,“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的提出与全球范围内人们对技术与人文对立的讨论这一背景形成了一种契合;三大理念恰恰体现出了技术与人文的对立以及人们试图寻求对二者进行整合之道这样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6.
体育学科中“科学”与“人文”两大哲学思潮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通过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哲学思潮的探讨和理解,认为长期以来“科学体育观”与“人文体育观”之争,其实质就是上述两大哲学思潮之争在体育领域的反映。这两种体育观的分离状态给体育实践带来了较大的危害,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合理整合,当务之急尤其要重视“人文体育观”在体育实践中的引入。  相似文献   

17.
浅谈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人文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前言 21世纪的高等体育专业教育应该自觉地承担起双重使命:既要承担起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体育人”的“专业教育”的使命,又要承担起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的“人文教育”的使命。但现在我们却过分注重前者而忽视了后者,造成了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低的局面,因此有必要在此再次彰显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哲学思辨方法,从武打影视视域,从武术的技击、道德、艺术层面审视武术人文教育内涵.研究表明:武术技击蕴涵的人文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中华文化阴阳思想的运用,体现了“以巧胜拙”乃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人文精神;武术道德教育从伦理学出发,彰显了习武之人更注重“侠义”、遵守“信诺”、凸显“勇敢”、倡导“和谐”的人文精神;武术艺术教育以中华审美文化为基调,体现了武术的审美意象、生命意境以及既彰显武力又解构暴力的和合生存策略.在“弘扬中华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号角下,对于传承中华武术、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审美情趣,培育高尚的人文素养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以旨在加强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之间的联系,推动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将“人文奥运”理念的内涵研究引向深入,中国“人文体育”高级论坛,将于2005年5月下旬在深圳市举行。为了提高本次论坛的水平、多方位展示中国学者在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学术底蕴,论坛将采用专家主讲与学者研讨的形式进行。主讲专家将以“北京奥运会与人文奥运”、“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奥运”以及“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与人文奥运”为演讲主题。本次论坛同时诚邀各界有志于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与会,凡有意与会者,欢迎提供相关论文研讨…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实验结果的不同争论,实质上是科学教育思想和人文教育思想彼此的割裂在体育课程中的集中体现。通过对科学和人文教育思想下体育课程利与弊的分析,提出体育新课程“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历史发展之必然,确立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方向的整体体育课程观是我国体育新课程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