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7年月10月24日18时,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先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成功转入日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月球将正式拥抱来自中国的“信使”,中国“嫦娥一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的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将逐步变成周期为127min、轨道高度200km的环月圆形轨道!11月7日,中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完成第三次近月制动,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阶段,天体运动与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联系比较密切,公式繁多关系复杂,致使很多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推导和理解比较吃力.本文就天体轨道运动和变轨道问题的教学谈谈我的体会,希望对学生学习有所帮助.一、卫星在轨道上运行卫星在圆轨道上运行的学习关键在于对轨道参数的理解和推导.卫星在圆轨道上运行由于仅受到万有引力而且做匀速圆周运动,故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其运动参数只由  相似文献   

3.
在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理论教学中引入卫星工具包STK辅助课程教学,对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课程中的空间坐标系统、卫星轨道、卫星导航星座以及星间链路等知识点进行仿真。该仿真教学方法的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改革注重将仿真技术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在卫星导航专业技术方面的实践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无锡学院卫星气象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通过不断深挖课程蕴含的思政属性,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把课程思政的建设内容和建设目标写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案中,将思政教育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确立了“个人素养、专业素养、理想信念”三层级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对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路径进行探索,以期为思想政治教育和本科人才培养全面助力。  相似文献   

5.
官莉 《陕西教育》2009,(10):71-72
本文介绍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卫星气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探讨了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课程建设过程中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1.天体运动 假定卫星和宇宙飞船都沿椭圆形轨道围绕一个较大的天体运行,我们把这个较大的天体称为主天体.当宇宙飞船逐渐飞近卫星时,它们就会交换轨道的能量和角动量.因为轨道的能量与角动量的总和是恒定的,如果宇宙飞船得到了更多的轨道能量,那么卫星的轨道能量就会相应减少.而轨道周期的大小和轨道的能量成正比,因此宇宙飞船的轨道周期会延长,卫星的轨道周期会缩短,这就是“弹弓效应”。  相似文献   

7.
解决天体运动问题是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除近地卫星外,实际星体的运动轨迹大多为椭圆轨道.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由于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限制,通常把行星或卫星的轨道近似为圆轨道,计算时认为行星或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从而利用学生熟知的圆周运动和动力学知识粗略地认识和分析天体运动知识.常见的天体运动模型有以下...  相似文献   

8.
2007年月10月24日18时,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先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成功转入日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月球将正式拥抱来自中国的“信使”,“嫦娥一号”将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的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将逐步变为轨道周期127分钟、轨道高度200公里的环月圆形轨道.11月7日,  相似文献   

9.
以卫星轨道为例,用MATLAB数值求解有心力场中的运动微分方程,作为对理论力学课程的补充和计算物理应用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0.
侦察卫星具有侦察范围大、侦察效率高和不受领空与领海主权限制等优势,是对境外目标实施侦察的主要手段。为满足对特定区域24小时不间断侦察需要,使用AGI公司的STK仿真软件,综合分析了侦察卫星常用轨道特点,分别建立了太阳同步轨道下,采用6个轨道面的6星、6个轨道面12星和6个轨道面24星不同Walker星座方案,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不同方案对目标区域的覆盖情况,依据仿真结果得出满足特定区域侦察需要的卫星轨道与数量需求,形成了卫星星座与轨道方案。  相似文献   

11.
“航天动力学基础”课程以天体的视位置和视运动为基础,研究人造天体——航天器(包括人造卫星、载人飞船、月球探测器等)的实际运动,是我校飞行器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航天测控、卫星航天控制、航天工程、卫星导航、卫星通讯、卫星测地等专业需要了解或掌握的知识。该课程内容涉及大量的图形,且这些图形具有如下特点:①以球作为辅助工具,研究天体的机位置和机运动。许多图形由描绘在球面上的点、圈、线构成;②描述天体实际运动轨道的曲线,都是空间的圆锥曲线,如椭圆等;③天体运动规律是球面多个元素的复杂函数,…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知识 2007年10月24日18时,我国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先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四次变轨,于10月31日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11月5日与月球“相会”时减速制动被月球俘获,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再经过两次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逐渐变成周期为127min、轨道高度为200km的环月圆形工作轨道,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吕建华 《物理教师》2001,(12):10-11
“人造卫星”问题是历年高考出题的热点 ,而在本书的教学中 ,由于课本本身篇幅太少 ,而且阐述得过于简单笼统 ,加上学生对卫星运动的物理过程、力的特点、运动的特点、能量的特点等的模糊认识 ,学生在对本节的理解和掌握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在本节的教学中 ,通常会遇到以下几个疑点 .1 人造卫星的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有何区别 ?我们知道 ,地球上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的作用 ,要把人造卫星从地面发射进入一定的轨道而绕地球运行 ,必须使人造卫星克服地球对它很大的万有引力 ,也就是发射时必须使人造卫星具有一定的动能 ,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对人造地球卫星的顺行和逆行以及地球自转对卫星发射的影响这两个问题作一些具体的描述,并对容易引起误解的相关说法予以澄清。1 关于顺行轨道和逆行轨道的定义和特点 用轨道倾角即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或大于90°来分别定义顺行轨道和逆行轨  相似文献   

15.
一、"嫦娥"绕月工作一年"嫦娥"探月,要飞行38万公里.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萧耐园说,"嫦娥一号"将通过三个轨道——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环月轨道,完成"三级跳".这个过程中,发动机将点火9~10次,每一次点火,都是为了使卫星保持和提升速度,同时调整或变化飞行轨道.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第三级火箭与卫星实现星箭分离,当到达  相似文献   

16.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 ,有关航天方面的信息也为寻常百姓所称道 ,高中物理教学中更是将这方面作为书本知识走出课堂、走入生产实际 ,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 .由此 ,学生在学习中也就特别关注这方面的知识 ,但教材及许多辅导资料中对卫星等航天器绕地球运行轨道的解释都有歧义 ,给学生学习知识造成了混乱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有必要澄清 ,为此 ,谈谈有关卫星轨道的一些比较与说明 .一、教材及辅导资料中一些不到位或解释不准确的概念1.将卫星的“地球同步轨道”与“地球静止轨道”混为一谈人教社 1997年版高中《物理》第三…  相似文献   

17.
卫星从圆轨道变轨为椭圆轨道涉及圆周运动和离心运动、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这些概念的理解,本文从常见的错误解析出发,通过概念分析和数学推导,说明在卫星变轨的问题中,变轨前后在轨道相切点的向心加速度不变.  相似文献   

18.
李淑萍 《科教导刊》2023,(16):94-96
新工科背景下我国人才培养类型发生转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提高我国的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高等院校需要探索符合新工业需求的课程教学改革。文章依据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分析当前“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然后基于新工科目标,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及学生学习考核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为“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近地卫星运动与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运动的比较近地卫星指环绕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由于距地面的高度远小于地球半径,因此,近似计算中总是把其运行轨道半径计为地球半径.近地卫星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卫星运动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有F引=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暖湿化和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对农业高校气象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系统分析农业高校“气象学”课程设置与定位分析、基层单位需求的基础上,查找了当前农业高校“气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农业高校“气象学”课程教学中应坚持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和启发性的原则,紧贴基层单位和行业需求,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地域特色、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运用分类培养,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农业高校气象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