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探讨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来寻找并确定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警示点、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着力点以及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合力点。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396名大学新生作为被试,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PBI)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新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父亲控制""母亲关爱"和"母亲鼓励"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母亲关爱""母亲鼓励"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母亲控制"呈显著负相关。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预测作用。有鉴于此,实践中可以通过父母教养方式有效预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父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321名初中生进行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与调查.结果:初中生的心理问题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及母亲的过于干涉、过于保护呈显著和非常显著正相关,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结论: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于干涉、过于保护是消极的教养方式,阻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是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通过手机教养孩子。“手机教养”由“手机依赖”发展而来,它的出现与流行不仅与客观环境因素有关,更与父母的人格特征、教养压力和生活压力等个体因素有关。“手机教养”貌似缩短了亲子间的沟通距离,但它实际上限制了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为孩子逃避与父母的沟通提供机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和父母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进而损害其心理健康。为减少父母“手机教养”行为,社会应合理分配资源,让父母尽可能陪伴在孩子身边;父母也要学会缓解自身的教养压力,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事半功倍的方式教养孩子,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固本强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年级大学生亲子依恋、孤独与手机依赖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亲子依恋问卷(IPPA)和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Emotional versus Social Loneliness Scales)对甘肃省四所高校的1800名一二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检出率为17.31%;(2)手机依赖的大学生与非手机依赖者在亲子沟通、亲子疏离及孤独上得分均呈显著差异(P<0.001);(3)亲子沟通与孤独和手机依赖都呈显著负相关,亲子疏离与孤独和手机依赖均显著正相关,孤独与手机依赖显著正相关(P<0.01);(4)孤独分别在在亲子沟通、亲子疏离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低年级大学生亲子依恋对手机依赖的影响是部分通过孤独的中介作用实现的。这些结果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年级大学生亲子依恋、孤独与手机依赖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亲子依恋问卷(IPPA)和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Emotional versus Social Loneliness Scales)对甘肃省四所高校的1800名一二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检出率为17.31%;(2)手机依赖的大学生与非手机依赖者在亲子沟通、亲子疏离及孤独上得分均呈显著差异(P<0.001);(3)亲子沟通与孤独和手机依赖都呈显著负相关,亲子疏离与孤独和手机依赖均显著正相关,孤独与手机依赖显著正相关(P<0.01);(4)孤独分别在在亲子沟通、亲子疏离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低年级大学生亲子依恋对手机依赖的影响是部分通过孤独的中介作用实现的。这些结果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高校医学生情绪弹性与其父亲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青少年情绪弹性问卷对262名在校医学生进行测试。研究结果显示:(1)医学生在积极情绪维度、情绪恢复能力维度、情绪弹性、过度保护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父亲的不同文化程度在过分干涉、偏爱被试等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积极情绪能力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情绪恢复能力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呈显著负相关;情绪弹性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医学生的父亲在教育上主要采用情感温暖等正性教养方式;父亲教养方式影响医学生的情绪弹性。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家庭亲子关系对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他们顺利度过心理断乳的"过渡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初中阶段却是亲子冲突的高发期,主要表现为中学阶段家庭亲子冲突频繁,沟通途径缺乏;中学生亲子关系质量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关系密切;非典型家庭形态的亲子关系问题严重程度较高等.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沟通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冲突,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青少年网络欺负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尊和网络欺负问卷对773名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1)父母拒绝与青少年自尊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自尊显著正相关,与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父母过度保护与青少年自尊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欺负呈显著正相关.(2)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均可以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对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产生影响.结论:青少年自尊在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父母亲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父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越强;父母教养方式在大学生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两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亲子情感温暖的理解度呈高度正相关,父母要增强与孩子的沟通,突出父亲的教养作用,同时,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理性教养,形成和谐民主的教养模式,以增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青少年坚毅自陈量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等工具对2101名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 显示:(1)专制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自我概念清晰性、坚毅品质呈显著负相关,与自我价值感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概念清晰性、自我价值感与青少年坚毅品质呈显著正相关.(2)在专制教养方式→自我概念清晰性→坚毅品质的中介链条中,自我价值感对其前半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32名1.5岁的儿童及其母亲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母亲人格与其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母亲的神经质与教养方式总分和共享情感氛围呈显著负相关;母亲的经验开放性与共享情感氛围呈显著正相关;母亲的移情关怀与母子共享情感氛围及教养方式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母亲的认真性、观点采择与母亲回应性呈显著正相关.为提高其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与有效性,母亲应增强积极情感的表达,增加对孩子的回应,增进自身的文化素养,促进自身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家庭中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儿童快乐成长的重要条件。长期处在隔代教养下的儿童与父母关系紧张,而良好有效的亲子沟通能填补父母在亲子教养上的一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的亲子关系,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文章通过审视隔代教养家庭中亲子沟通所面临的问题,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对亲子沟通问题做出合理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选取30名3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情境观察的方法检测儿童努力控制和母亲教养方式的水平,采用问卷法检测儿童外显问题行为水平,并使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儿童努力控制、母亲教养方式与儿童外显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儿童的努力控制和外显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教养方式中的消极控制和儿童的外显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教养方式中的积极控制和儿童的活跃过度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3)努力控制和家庭教养方式中的积极控制交互作用影响儿童外显问题行为———对于高努力控制水平的儿童,家长干涉过多反而会增加儿童发展出外显问题行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自我国在1979年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家庭的亲子关系成为心理学家与社会学家们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本文从独生子女家庭亲子抚养关系、教养关系、亲情关系、影响因素、评价量表及研究不足这六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独生子女家庭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人生观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以使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掌握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促进家庭和睦.  相似文献   

15.
为多途径减少初中生的手机依赖行为,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希望和手机依赖三者的关系,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初中生希望问卷、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对33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初二和初三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显著高于初一的学生,并且手机依赖程度存在学校间的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的手机依赖相关显著,其中,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拒绝、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呈显著正相关;希望在父母的情感温暖教养方式、拒绝教养方式、过度保护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的手机依赖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主要以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母亲部分与大学生领导能力量表为工具,以615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大学生领导力的特点及母亲教养方式和大学生领导力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干部的领导力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大学生领导力与母亲的拒绝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的情感温暖呈显著正相关;母亲拒绝对大学生领导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情感温暖对大学生领导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曹薇 《江苏教育》2022,(24):51-54
为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使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177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存在性别及年级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及年段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为此,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陈晓露 《考试周刊》2015,(8):166-167
本文主要了解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及二者相关程度,为父母教养子女提供有效依据和指导。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某流动人口子女学校36年级的262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与是否是独生子女之间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与性别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偏爱与自尊呈正相关。流动儿童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应该重视儿童的自尊需要,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关注和支持孩子。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和消极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专业认同量表和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量表对570名在读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专业认同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专业认同呈显著负相关;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分别在父母积极教养方式、消极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专业认同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检验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专业认同之间的关系,揭示其作用机制,为增强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医学生母亲教养方式对其共情能力的影响,本文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对262名医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母亲教养方式各维度中,情感温暖理解得分最高,过分干涉保护得分其次,偏爱被试得分最低;在共情能力量表及各维度中,共情关心得分最高,个人痛苦得分最低。(2)不同性别的医学生在个人痛苦、共情能力上得分差异显著;是否有留守经历的医学生在共情关心、个人痛苦、共情能力上得分差异显著。(3)情感温暖理解与观点采择、共情关心呈显著正相关,与个人痛苦呈显著负相关;共情关心与拒绝否认、严厉惩罚均呈显著负相关;偏爱被试与想象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医学生母亲教养方式以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保护为主;医学生的共情能力属于中上水平;医学生母亲教养方式影响其共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