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婷 《陕西教育》2008,(10):79-79
一、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及竞争、创新意识的形成 学校道德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及学校道德教育的地位,在学校中人们听到或者看到最多的是.“德育为首”“德育第一”“德育主导”等的口号或标语,这些都足以说明道德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那么道德教育的内容都有哪些呢?实际德育内容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德育任务、当前的形势和青少年的品德水平确定的。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等。  相似文献   

2.
一、高职教育对传统道德文化的诉求 1.这是历史时代的诉求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以及最近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无不是对我们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的提炼,又体现了当今时代的崭新特点。2005年6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已在舆论漩涡中成立并开始招收本科生。这是近年来各界重新重视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从中也可以看出党对传统文化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中,思想道德建设已提到新的历史高度。作为教育工作者,无视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德育资源及其价值,无疑是不理智的。  相似文献   

3.
建立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必须坚持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充分重视和发挥图书馆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提出的这一教育方针,对于指导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人,起到了重要作用。毛泽东把德育放在首位。他认为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有社会主义觉悟,能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学问再多,方向不对,不但无益于人民和国家,反而会带来危害。在政治和业务的关系上,他认为,“政治是第一位的”,“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毛泽东强调德育为首,并不是要否定智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对于德育资源的种种浪费、低效运作乃至无效开掘等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譬如:立足于学科本位意识,造成学科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弱视”乃至熟视无睹;空洞说教式的“单边行动”,导致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两张皮”;把德育资源当作静态的图本、说教的工具,忽视了动态生成,忽视了实践体验;德育资源利用成本高,可操作性不强,忽视了身边的德育资源的挖掘,没有关注教育细节的意蕴……这些现象的存在,提醒我们必须探究德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才能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德育途径,达成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要明确地方文化资源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的必要性、探析存在的问题,进而形成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化德育模式,就是基于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文化中的德育资源,用文化来引领德育,用文化来浸润德育,发挥文化引领、认同、固化、传承的作用,使德育走进人的心灵,走进人的精神,走进人的生命,从而达成“文化润德”“文化化人”的根本目的。文化德育模式较之其他德育模式有其关注生命、尊重人本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对于德育资源的种种浪费、低效运作乃至无效开掘等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譬如:学科本位意识,造成对学科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弱视”乃至熟视无睹;空洞说教式的“单边行动”,导致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两张皮”;把德育资源当作静态的图本、说教的工具,忽视了动态生成,忽视了实践体验;德育资源利用成本高,可操作性不强,忽视了身边的德育资源的挖掘,没有关注教育细节的意蕴……这些现象的存在,提醒我们必须探究德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才能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德育途径,达成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9.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其蕴含的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文章简述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指出红色资源与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现实逻辑,并探讨红色资源融入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的企业蕴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企业本身、企业的人才、企业文化等方面,企业作为“公正团体“对学生道德规范的影响,以及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渗透补充作用是企业内涵的德育资源的关键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德育是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目标的奠基工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回顾建国50多年来我国学校德育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德育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已越来越突出。日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就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确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为完成这一艰巨而又崇高的历史使命,就需要学校德育工作者不断创新思维,对学生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之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别山地区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然后提出了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策略,包括把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把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建设成为大学生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基地、把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建设成为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的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以德教民”的传统,十分重视“为政以德”“道之以德”,二十一世纪,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认识新时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处在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在教育理念上实现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建立以德育为本,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教育模式,“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目标能否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民主主义伟大教育家,作为辛亥革命时期教育杰出的代表,蔡元培十分重视德育,强调德育重在实施,主张寓德德育于体育、智育和美育之中。他首倡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审美教育五育并举,其中又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他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遗产对我们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德育改革,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德育资源研究是指对学校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资源用于学校德育过程的研究.开展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德育资源研究,有利于彰显学校德育意义,促进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实现;有利于完善学校德育功能,构建德育新模式,为德育过程创设德育体验情境、开展体验活动带来丰富的资源,实现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学校德育研究的有机结合.湛江雷州半岛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且特色鲜明,其中以雷州文化为代表的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长期为当地学校德育实践所应用.实践证明,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学校转变德育方式,改变学生的德育习得方式,促使学校德育生活化、形象化,合理建构德育资源和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课程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德育能否取得实效,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了德育全过程。德育课程化的构建,进一步明确、具体化了德育内涵,统筹了学校内外的德育资源,让学生从中学习并养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态度、习惯和行为,保障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山东省泰安市第二中学在对德育课程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按照学生的认知层面、行为层面、自觉层面、内化层面,结合文化影响、渗透教育、活动课程,使学生上升到自觉的知行统一的层面。  相似文献   

19.
“《小学德育纲要》在基本内容和要求中明确指出:小学德育要向学生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纲要》在实施途径中指出“任课教师要在全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高校德育内容主旋律的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并非过时了,而是由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及运作,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爱国热情和对待个人利益等问题上都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赋予高校德育内容主旋律新的生命力,把具有市场经济特点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视为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德育内容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