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常娟  常静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3):268-27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体育营销广告传播的影响进行了总结,指出中西方的体育价值取向、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存在差异,同时根据相关的体育营销理论及跨文化广告传播理论,在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对跨文化广告传播效果影响的基本上,对跨文化体育营销广告传播策略问题进行初步探究,提出了提高跨文化体育营销广告传播效果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金融系统职工参与休闲体育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金融系统职工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和统计学等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金融系统职工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为改善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及为我国休闲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与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往对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民运会)理论研究较多陷入如何追寻"现代化"发展之路的误区,主张民族传统体育按照西方体育模式加以改造.文化相对论认为应在世界体育环境中认清民运会及民族传统体育独特价值.人类学整体观则将民运会的研究,置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相对宏观的背景之中,拒绝孤立地分析.跨文化比较的方法论,主张确立"他者"观念,将民运会在横向和纵向上与其他形态的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全方位比较.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化创新和全球化发展成为职业体育发展的主流形态背景下,研究数字化、全球化时代职业体育的坚守、创新与发展策略。基于职业体育全球化发展中的数字化创新趋势,从多角度揭示网络数字技术加速职业体育全球化的态势,并界定数字时代体育全球化的指标与程度。分析数字化背景下职业体育全球化的推动因素,以及中国职业体育数字化、全球化的表现和新机遇、新挑战。提出:应进一步向市场主体放权,适应数字时代的快速创新要求;接纳与数字时代相匹配的运作模式和产业形态;整合全球资源提高中国职业体育水平;培养适应数字化、全球化时代的人才;探索解决数字时代职业体育新的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建立我国体育人类学的依据,探讨了体育人类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其意义,分析了体育人类学与其它相邻学科的关系,最后阐述了进行体育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历史人类学视角中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方法,探讨以历史人类学视角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研究认为,在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建设还不完备的情况下,学界应当更加注重基础研究。以历史人类学视角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将通过以田野调查进行事件的采集、历史追溯进行记忆的翻阅、复原和整合时的文化解读与表达,以及开发利用时的文化深描等几个过程,从而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复原和开发利用。研究还选择了目前学科研究中的几个热门模块进行举例说明,充分体现了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的价值与前景。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文化传播和媒介结合越来越紧密。在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的体育传播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媒介与体育文化的结成攻守同盟,传播科技的进步有利地促进了体育的跨文化传播。然而,伴随着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媒介帝国主义",东西方体育之间的出现主动与被动、强势与弱势的分野,体育文化在交流上出现不平等的现象。伴随着如此的客观现实,导致在体育跨文化传播中产生不同的文化交流心态,如民族中心主义、成见、偏见等,而不同的交流心态又会直接影响体育跨文化交流的结果。所以,树立正确的体育跨文化交流心态,既有助于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又有利于本民族体育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对当前民族传统体育跨文化与本土化研究的现状进行述评后,通过文化结构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既要适应文化全球化,又要保持自己文化特色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浙江省高职大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和统计学等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职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为高职院校更科学、合理地开展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及改善和提高浙江省高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并为促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面向21世纪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统计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查阅比较国内外有关课程改革的文献资料,总结我国课程体系改革的历史经验,开展对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改革的方向,提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方案与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比较法方法论的相关概念,将法学研究中的比较法学的方法论引入体育法学的比较研究中。从比较法学的方法论视角来分析评价体育法学的比较研究,以充实体育法学的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促进我国体育法学比较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比较体育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比较体育研究方法发展历程角度,对比较体育研究方法的更新及发展趋向进行了探讨,根据目前比较体育研究方法多元化的趋向,认为与比较体育联系密切的相关学科的方法论及具体研究方法对比较体育研究方法的构成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应根据比较体育的研究特性,分层次地认识比较体育研究方法。比较体育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比较研究法  相似文献   

13.
再论比较体育的学科完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对比较体育学科体系进行论述。认为:比较体育以国家为比较对象的最小单元,而区别于“体育比较”;比较体育的“比较”不限于研究方法的限定,而具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性质;比较体育是多维认识空间的系统比较,是多元价值取向的模式探求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欧洲和北美体育组织特别是职业体育组织进行比较法评论,分别介绍欧洲和北美两种体育组织机构模式的特征。两种模式都来源于欧洲,但美国模式在其基础上发展更适用于美国体育自身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二者的异同,两种模式的比较基于不同价值观和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以我国中山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为例,对中美两所高校人类学专业的文化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我国体育人类学课程设置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在课程目标方面,相同点表现于,中山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皆重视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人文素养培养。不同点为,中山大学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皆重视对学生专业化的培养,而密歇根州立大学在本科阶段注重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生阶段才注重学生专业化的培养;在课程内容方面,两所学校的基本文化知识内容基本趋于一致,且均重视方法性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差异性表现于:(1)中山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在研究生阶段强调学生掌握的课程内容重点不同。(2)课程内容涉及的研究视域不同。(3)主要授课形式不同;课程设置形式方面,两所学校以专业必修课为主要形式;课程开设的物质基础方面,两所学校皆有完善物质设施、设备和经费保障。进而,基于两校人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就我国体育人类学课程设置从目标、内容、设置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这篇论文由4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说明了在运动心理学领域中缺乏跨文化的研究;第2部分回顾了在动作技能形成和运动活动、参与竞技运动、娱乐活动等方面人种或种族差异的现代研究工作;第3部分讨论了在运动心理学领域中进行跨文化分析的重要性;第4部分叙述了在该领域中跨文化研究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提出的由来与涵义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比较研究方法,对"体育大国"体育强国"提出的由来与涵义的演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结果认为:"体育强国"与"体育大国"这两个词汇,严格来说都是外来语,而且两者的涵义是动态的;体育大国的涵义最初与体育强国相似,后来主要是指奥运会上或其他国际大赛中的金牌数量;"体育强国"涵义的演进经历了"奥运会上名列前茅"、"奥运会上名列前茅为主"、"奥运会上名列前茅、基础性大项的水平与其他世界大赛的成绩"、"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群众体育发展水平为主"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依托体育美学和体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倡导开拓体育文化研究的新领域。中华民族自源文字是目前世上唯一仍在使用的图画象形文字,对具有代表性、处于原生态的东巴文的研究成果众多,但未见从身体运动的角度探讨其形成过程的文献。对东巴文中有关身体运动的动词进行分类研究是初步尝试。借助体育科学中的人类动作发展理论,解释身体动作对文字形成的影响,有助于厘清一些有争议的重要学术假说,为田野调查的实证工作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第17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体育院系组的比赛成绩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给出建议,以期为今后我省高校体育院系组的田径训练、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explores the challenges and limitations of conducting cross-comparative management/policy research in the Paralympic sporting domain. The comparative sport policy debate in able-bodied sport has emerged, in part, due to 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uncertainty, and competitive nature of high performance sport environments and a desire to understand why some countries are more successful than others at international sporting competition. The same issues and questions have also emerged within the Paralympic context. As a precursor to establishing a research agenda in this area, however, it was deemed important to begin to address the epistemological, methodological, and practical issues in comparative sport research. The analysis draws upon the broader sociological literature and examples from the Paralympic sporting context to identify and discuss the challeng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comparative approach as well as recommendations for mitigating against th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