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苏联战后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是苏联在1947年4-5 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支持巴以分治的前奏.由于国内对苏联对巴勒斯坦问题政策的研究过于粗糙,所以导致了许多学者对苏联支持巴以分治这一政策的误读,这一政策普遍被认为"一向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苏联的态度突然发生了变化".而战后苏联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不仅是苏联从反对犹太复国主义到支持其在巴勒斯坦建国的一个重要转变阶段,而且还对以后的苏联对以色列政策和阿以冲突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二战后苏联对巴勒斯坦问题政策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当局为了实现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在建立特种部队中十分强调突然袭击,先发制人。因而,它数十年来一直非常重视特种部队的建设和利用。经过几十载呕心沥血,惨淡经营,以色列特种部队的职能不断强化,装备不断更新,战术技术不断提高,真正成了当局的一把削金断玉、寒光耀眼而又屡屡染血的利刃……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在建国之后通过立法确立并巩固了教育的地位,以政府为主体多渠道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民族历史教育激发了犹太民族投入自身经济建设的巨大热情,科学文化教育为以色列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进而推动了以色列经济的现代化.以色列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应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国民忧患意识,构建学习型家庭与社会,以国家为主体贯彻科教兴国战略,革新教学方式,培养创新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4.
犹太世家1949年10月21日,本杰明·内塔尼亚胡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内塔尼亚胡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犹太复国主义世家,他的祖父纳坦·米莱科夫斯基生于立陶宛的犹太社区。当时的立陶宛处于沙皇俄国的统治之下,对犹太人十分歧视和排斥。纳坦不愿忍受这种生活,便移居波兰。1920年,纳坦离开波兰,带领全家搭乘一艘驶往巴勒斯坦的破船,并在特拉维夫海滩登陆。这样,纳坦成了以色列最早期的犹太移民和拓荒者。纳坦是怀着对犹太文化和历史的强烈信仰来到巴勒斯坦的。为了显示自己  相似文献   

5.
希伯莱大学     
希伯莱大学全称为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是以色列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希伯莱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18年,犹太复国运动领袖、杰出的犹太化学家哈伊姆·魏兹曼(以色列第一任总统  相似文献   

6.
白云 《内江科技》2005,(3):20-21
专业课具有培养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教学中通过发掘教育因素,发挥教师作用等措施,实现其功能。  相似文献   

7.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应从现实性和理论性两个基本点展开.现实性要求教学案例集中体现时代性、民族性、导向性.理论性要求教师从自然地理、社会历史、政治国家三个层面分析"祖国"的概念内涵,每一层面既有理论认识,又有实践要求.现实性与理论性相辅相成,引领大学生实现爱国主义情感基础、理性认识和实际行动的有机统一,做新时期忠诚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蕴舍了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动力。高校必须通过深化教育体制,搭建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爱国主义教育平台,实现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李鹏程 《科教文汇》2007,(1X):177-178
苏联战后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是苏联在1947年4—5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支持巴以分治的前奏。由于国内对苏联对巴勒斯坦问题政策的研究过于粗糙,所以导致了许多学者对苏联支持巴以分治这一政策的误读,这一政策普遍被认为“一向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苏联的态度突然发生了变化”。而战后苏联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不仅是苏联从反对犹太复国主义到支持其在巴勒斯坦建国的一个重要转变阶段,而且还对以后的苏联对以色列政策和阿以冲突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二战后苏联对巴勒斯坦问题政策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各个民族由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都曾在历史上创造过符合本民族实际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这些传统不仅对其本民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我们丰富当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亦有借鉴意义。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作者把探索的视域转向新加坡,并以新加坡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经验为题,重点探讨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其可供借鉴的方面。作者认为,新加坡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一是重视和弘扬为新加坡人所称道的"新加坡精神"教育;二是重视对新加坡公民的责任感教育;三是重视新加坡人的忧患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一直以来对爱国主义教育都非常重视.当前国际社会形势错综复杂,意识形态领域挑战依然严峻,社会变革愈发剧烈,新时代国家发展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呈现出明显的提升态势.值此之际,学校基于思政课堂教育及课外实践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解决当前小部分群体意识形态动摇、进一步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性地位的有效途径.由刘建军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的《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视角》一书,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机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要求进行探查分析,基于时代发展框架下的思政教育新局面总结出其创新完善路径,为新形势下践行科学教育、培育时代公民构造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无论在哪一个历史时期,爱国主义都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基地,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大学义不容辞。该文首先分析了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的意义,其次对当代大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情况进行了简单总结,最后提出了一些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无论在哪一个历史时期,爱国主义都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场所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基地,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大学义不容辞。该文首先分析了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的意义,其次对当代大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情况进行了简单总结,最后提出了一些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理论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基础工程。在新的经济文化背景下,艺术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作者从艺术教育对学生形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作用、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对当地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何炉进 《金秋科苑》2009,(6):238-238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等,这凸显了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时期,研究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更具有其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等,这凸显了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时期,研究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更具有其现实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的许多优秀德育思想和人文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因此,高校应重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从教学内容、教育模式、教育载体等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宣念念 《知识窗》2013,(16):28-30
清教主义被誉为"美国精神之根",自北美殖民时代起,不仅影响了早期美国政治理论的形成,而且其所宣扬的个人主义、勤奋努力和尊重教育等天职思想和建立山巅之城的核心理念已成为奠定今日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基础,铸就了美国人追求民主、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9.
2006年7月13日,以色列三军出动,重兵攻打黎巴嫩,中东局势骤然紧张,神秘的黎真主党再一次站在了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真主党:它高举两面旗帜,用三件法宝“降妖”,以四大支柱为支撑,在两条战线作战,九死一生,前途未卜。两面旗帜旗帜之一:反以色列诞生于抗以战火中的真主党,一直把阿以冲突的主角以色列作为它斗争的主要对手。霍梅尼的晓谕,就是真主党心声:“美国是全世界人民的头号撒旦,而以色列是全体穆斯林的头号敌人。”真主党一直坚称消灭犹太复国主义,坚持将犹太国家以色列赶入大海,反对与以色列进行和平谈判。在…  相似文献   

20.
张旭东 《科教文汇》2008,(11):169-17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历史课程目标的核心要素。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将影响课堂教学核心目标的实现。历史教师使用规范、恰当的教学语言,使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历史教学语言,使用文学艺术化的的教学语言,有利于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为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教师使教学语言时必须饱含充沛的情感,使教学语言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