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原文或译文为中心的传统译论否认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掩盖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生态翻译观重新确立了译者的中心地位,并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赋予译者新的责任。作为全球文化系统中的一员,译者在维护自身民族身份的同时,也应积极参与他文化的建构,站在有利于不同文化沟通的立场上寻找合适的翻译方法,促进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对话,这就是文化生态平衡构建中的译者责任。  相似文献   

2.
晏丽 《英语广场》2016,(12):24-25
本文以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英译为例,从文化翻译视角探讨了中医文化翻译策略,指出译者的文化取向决定了译者的翻译策略,认为从文化翻译视角看中医文化翻译,有利于在全球化浪潮下建立中医文化身份,扩大中医文化影响力,让中医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语境下的汉英文学翻译承栽着向世界介绍中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进而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特有功能。中国译者是实现汉英文学翻译特有功能的主体力量,这在全球化语境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在实践中,中国译者可以采取分层次、分阶段的策略来实现汉英文学翻译的特有功能。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领域出现了文化转向,译者的文化身份逐渐成为译学界热议的话题。在全球化语境下,译者文化身份的界定,对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译者的文化身份具有多元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协调不同的文化,是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关键。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探究译者文化身份的多元性以及译者文化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4,(3):129-132
随着全球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世界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翻译的桥梁作用也更加突出。外宣翻译的有效进行能传播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树立中国在国际中的良好形象。在外宣翻译活动中,译者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被动复制者,而是具有更强主动意识的文化传播者。在外宣翻译译者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将在全球化的文化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翻译服务作为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兴行业,对译者的外语熟练程度以及翻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翻译职业的特殊要求,翻译从业者必须是高层次、应用型的专业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7.
翻译服务作为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兴行业,对译者的外语熟练程度以及翻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翻译职业的特殊要求,翻译从业者必须是高层次、应用型的专业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8.
译者的素养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其翻译质量的高低。商务译者是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职业沟通者,在跨文化商务交际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全球化背景下要做好商务英语翻译,要求译者除具有双语转换能力、双语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之外,还必须具有满足国际商务情景中要求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影视作品作为视觉文化的一部分,在制作传播过程中深受商业意识形态的影响。本文以影视作品中的卡通片的字幕翻译为切入点,结合勒费弗尔关于意识形态操纵翻译的理论。探讨商业意识形态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对美国系列卡通片字幕翻译的操纵,分析译者和赞助人的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与表现。文章指出,正是由于商业意识形态对卡通片字幕翻译的操控,凸显了卡通片字幕翻译的娱乐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影视作品作为视觉文化的一部分,在制作传播过程中深受商业意识形态的影响.本文以影视作品中的卡通片的字暮翻译为切入点,结合勒费弗尔关于意识形态操纵翻译的理论,探讨商业意识形态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对美国系列卡通片字暮翻译的操纵,分析译者和赞助人的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与表现.文章指出,正是由于商业意识形态对卡通片字幕翻译的操控,凸显了卡通片字幕翻译的娱乐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翻译理论研究将其层面延伸到文化系统,关注影响翻译活动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从译者选材到译作出版各个阶段都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甚至经济环境的影响。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特殊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历史,这一时期鲁迅的翻译反映了时代的主体文化,促进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根据鲁迅的翻译选材,探索主体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并由此揭示身处全球化背景下的译者应该如何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李梁 《文教资料》2008,(11):49-50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负载词蕴合独特的民族文化,翻译中如何处理文化负载词已成为译者不可忽视的问题,它关系到跨文化交际的成败.本文在跨文化交际的视野下审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探讨其翻译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后殖民文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的"杂交性"是反文化霸权的一项重要策略,采用异化还是归化的翻译策略在文化融合背景下的翻译中显得尤为突出。为了推动文化平等交流和融合,译者应越来越多地采用以源语文化为中心,传播异域风情的异化翻译、异化策略,逐渐成为文化翻译的基本策略,这已经成为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林子森 《海外英语》2012,(1):160-161
在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下,翻译研究越来越关注外部因素对翻译行为的影响,这便是所说的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它拓宽了翻译研究领域内的视野,提高了译者的地位。但是与此同时翻译的文化转向也使得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学科之间的过于界限模糊,过分的夸大翻译文化转向的作用就存在翻译研究成为文化研究的分支危险,不利于翻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生态翻译学的相关理论,对《道德经》中“虚”“静”观的不同英译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具备生态伦理意识的《道德经》英译本在目的语文化中有更强生命力;翻译的生态伦理意识是将翻译的主体即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看成一个互为联系的有机整体;培养典籍译者的生态伦理意识对全球化语境下汉语文化的传介与目的语文化的建构均有重要意义,其途径主要有翻译教育与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日益加深及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译者主要有中国译者和外国译者。这两者之间各有长处,但从根本上说,中国译者是中国文化外译的主体。和外国译者相比,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自信程度更深,而且中国译者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也是他们进行翻译工作的强大驱动力。因此,中国译者要提高翻译能力,争做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先行者和主力军,致力于中国文化翻译事业。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浪潮下,跨文化传播日益频繁。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影,在国际间的文化传播与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字幕翻译是电影成功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因素之一。字幕翻译受到语言、文化、技术方面的挑战,它的特点和所受限制决定译者对文化信息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从而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全球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影响着汉英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重心由外国译者转变为中国译者。全球化既给中国译者进行汉英文学翻译提供了机遇,同时又使汉英文学翻译面临挑战,由中国译者进行汉英文学翻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愈来愈得到彰显。全球化促成了汉英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取得初步成果,为汉英文学翻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张礼艳 《海外英语》2011,(13):219-220
在文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中国文化典籍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典籍外译,对于传播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中西文化融合、保持中国的文化身份来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肩负着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译者,应以母语的语言文化为归宿,采用异化手段为基本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卢会会  吕小芳 《文教资料》2013,(8):33-34,49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与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影视翻译中的文化意象研究显得愈加重要。本文提出,在影视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充分考虑文化意象对翻译策略的影响,对其进行恰当的重构和润色,以实现有限时间内的有效文化传递。作者认为,影视翻译中的文化意象重构更应该采用直译、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