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着生源过杂,缺乏科研后劲;专业划分过细,且无明确的课程设置;教材趋于“本科化”,内容和形式过于僵化;导师“多导、乱导、不导”现象普遍存在;缺乏有效的研究生质量评价标准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对策:一是严把招生质量关,以综合素质和专业研究能力为标准选拔研究生;二是规范专业设置,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专业;三是注重导师管理,确保导师“能导、精导、导好”;四是制订科学、合理、先进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八所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的培养方案,认为我国目前在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上存在学术导向与应用导向区别不清、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学科特征等问题,提出在培养目标上应以学术性培养为先导、以应用型的职业教师教育培养为主体,在课程设置上应借鉴国际经验、加强职业科学的建设、开发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群、完善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课程框架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3.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生源质量、师资水平、研究条件、课程设置与实施、学术指导、质量评价等诸多方面有关,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也不例外。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呈现出专业认同度低、教育理论知识及教育实践经验不足、职业教育经验缺失、性别比例失衡等特点,培养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改善生源结构、整合校内资源、挖掘区域资源、优化课程设置、规范培养程序、加强过程指导、严把论文质量等是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会计准则“持续趋同”的背景下,财务会计系列课程应以财务报表为出发点,按照“秩序渐进”的原则合理设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应以会计准则为导向,注重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专业思维和职业判断能力,推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革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设置的历史考察和极具代表性的部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案例透视,发现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具有以下典型特征值得高度关注和借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专业化、多层次培养;培养目标以应用型为主,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规范与灵活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及标准,注重人才培养质量;跨学科视域中的研究领域,凸显交叉综合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6.
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建立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是职教课程发展趋势。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的建构隶属于能力本位的范畴,其主要特点是:课程目标由“知识客体”转向“学生主体”,教育导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为“企业专家导向”,教育程式由传统的“教程”转为“学程”。  相似文献   

7.
试从分析我国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完善现有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加强课程设置在体系上的相对完整性;突出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交叉性:树立课程与科研双翼并重的研究生培养观念;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生系列教材。  相似文献   

8.
当前依托普通高等院校培养职业教育教师,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职业教育教师“职业性”特征的缺失,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内容体系、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改革“普教型”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构建“工作过程”主导型课程;突破普通师范教育课程设置模式,构建具有职业技术师范特色的教育类课程体系;改革“授受式”教学,构建“行动导向”教学过程模式;改革单一的评价方式.构建多维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职业导向”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现实要求.非职业导向的成人教育将扩大社会不公平,并且导致教育质量监管不力.“职业导向”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现实需求旺盛,政府支持有力,并具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具有现实可行性.要办好“职业导向”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准确设置专业、科学确定课程与教学内容、优化培养模式、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育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以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三所美国一流大学的教育学科为例,对学术型教育学博士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其高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包容性大的跨学科的学科方向与专业、纵横交错个性化的课程教学体系、跨学科师资队伍、过程性学业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改革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战略高度设置包容性大的学科方向、打破组织壁垒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搭建“绿色通道”、建立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训练系统、健全培养过程中的学业考核质量监控机制,是我国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改革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1.
唐玉凤 《职教论坛》2003,(21):53-54
职技高师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系统工程,主要由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培养规格、课程设置诸要素构成。培养目标是“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素质的根本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以培养目标为基点,由培养方向、培养规格及课程设置诸要素构成了职技高师人才培养多维结构体系,它反映了职技高师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这种本质特征把职技高师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别区分开来,指明了职技高师教育的根本方向。要提高职技高师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必须从人才培养目标这一基点出发,全方位、多维度研究影响人…  相似文献   

12.
试从分析我国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完善现有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加强课程设置在体系上的相对完整性;突出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交叉性;树立课程与科研双翼并重的研究生培养观念;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生系列教材。  相似文献   

13.
我国职业教育学研究生教育自1978年以来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经历了一个“孵化-成长-丰富”的过程。时值今日,初步形成了适应性的人才培养规模,初步形成了特色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反思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初步培育了适宜性的学科平台。今后面临的任务是:凝炼聚焦,明确职业教育学科主攻方向;谋划布局,规划职业教育学科点的战略布局;重点培养,建设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学导师队伍;着力孵化,形成一批职业教育学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14.
我国职业教育学研究生教育自1978年以来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经历了一个“孵化——成长——丰富”的过程。时值今日,初步形成了适应性的人才培养规模,初步形成了特色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反思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初步培育了适宜性的学科平台。今后面临的任务是:凝炼聚焦,明确职业教育学科主攻方向;谋划布局,规划职业教育学科点的战略布局;重点培养,建设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学导师队伍;着力孵化,形成一批职业教育学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的特点,即:理性与实用理念并存;课程与科研双翼并重;大学与企业合作共赢。指出了美国研究生的培养经验对职技高师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借鉴作用:注重培养目标的应用性;注重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注重导师配置的交叉性;注重学校与社会的协作性;注重培养特色的“双师”性:  相似文献   

16.
从职业教育要求出发,阐述提高职业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指出构建职业综合能力的关键在于课程目标由“知识客体”转向“学生主体”;教育导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为“企业专家导向”:教育程式由传统的“教程”转为“学程”。对高职院校提高职业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前,职业技术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面临的主要困惑是:课程的知识取向与应用取向如何取得协调的问题。对此.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目标导向理论,确立KSCQ(知识、技能、特色、质量)人才培养目标,其中的行为目标导向教师,生成性目标导向学生,表现性目标导向社会;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本土化,构建了由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技能拓展模块3部分课程体系构成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采用行动研究方法,根据社会需求预测进行动态化专业方向调整,以提高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群体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知识性、可塑性,如何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是关系到国家与民族未来的重大问题。自我导向学习是研究生成长成才有效途径,在自我导向学习过程中,要内外结合,做到自我导向与他人导向的统一,培养批判性思维,激发学习动机,创新自我导向学习的模式。良好的环境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外部条件,学校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使用、学术氛固的营造、因材施教、社会实践活动机会的创造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善,创新培养模式,改善培养条件,优化自我导向学习环境,促进研究生能力的提升,促进研究生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0.
根据鱼刺图分析影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各种因素,进行末端原因查找后,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对影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差异化培养的三个因素:自我定位、课程设置和社会实践进行问卷调查和现状分析。提出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对策,包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实践型和职业型的差异化培养目标定位;以实践性、前沿性和系统性的教学模式为基础,按照大课程框架进行课程群建设;以产学研结合为契机,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实施“双导师”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