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大学生和谐人生环境的构建,包括大学生自我身心和谐环境、个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环境、个人与社会和谐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代大学生成长处于各种经济体制转换矛盾交织点上,处于利益调整与个人承受能力,个人成才与社会需要,正确价值取向和金钱诱惑的矛盾中.本文在当代大学生心灵和谐构建的必要性基础上,阐述了心灵不和谐表现及成因,有针对地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心灵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内心的自我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从构建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客观环境、具体措施、实现途径三个方面阐述德育人文关怀与自我和谐的内涵和外延,彰显构建大学生自我和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人生环境之于人的成长关系密切。以人生环境中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四个维度为切入点,分析大学生人生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教育对策,旨在帮助大学生营造和谐的人生环境,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和谐校园软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方面。大学生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软环境的基础与前提,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对实现校园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心理和谐与构建和谐校园软环境具有相同要义,高度统一于和谐的内涵。文章通过从心理和谐与校园软环境的内涵出发,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的措施,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大学生与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职业发展辅导工作不仅关系学生充分就业和个人的成长,而且关系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借鉴国外大学生职业发展辅导工作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职业发展辅导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职业发展辅导体系包括工作机制、辅导内容、认知环境、交流平台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和谐融洽的宿舍同学间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学生个性与心理发展不成熟、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缺乏又加上个体差异等导致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现象时有发生.构建大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应从学校和学生个人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彭晶 《文教资料》2008,(31):179-18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方位的.高校必须顺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和谐力".针对在大学生"和谐力"的培养过程中面临着的一些不利因素,高校可以通过建设"和谐校园"环境与氛围、改革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种种努力对大学生"和谐力"进行培养,从而全方位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探索了构建和谐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包括构建教育环境的和谐,构建教与学、主导和主体的和谐,构建大学生内心的和谐,构建虚拟和现实的和谐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校的重要任务就是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大学生的“共存意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入手点。根据调查分析,文章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教会学生与自然共存;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教会大学生与社会和谐共处;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注重心理健康,教会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校园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作用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和方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个人和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仍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构建人性化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确立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观是构建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前提,同时必须着力建设和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人性化的服务环境和管理环境以及和谐的人文生态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和谐、人格和谐、发展和谐、身心和谐是大学生自身和谐的基本内容。大学生自身和谐是班级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班级和谐为大学生自身和谐提供良好的环境。本文在分析大学生自身和谐、和谐班级对大学生自身和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大学生自身和谐的和谐班级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大学生艺术素质不均衡、普遍偏低的现状,剖析其深层次原因,以及探求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方法与手段,对于构建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莉  李磊 《文教资料》2008,(30):191-192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优秀青年群体,其心理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极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必须建立在其心理健康的基础之上.心理和谐是从心理健康的内涵中扩展和升华出来的,和谐心理强调的是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大学生的心理和谐模型由三大要素组成:大学生个体内部各种身心状态的和谐,大学生人际关系之间的和谐,以及大学生与环境的和谐.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时,大学生要达到心理和谐必须将这些要素加以良好的运用,使得各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关联、协调、统一、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陈林  董薇 《文教资料》2011,(20):208-209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培育大学生和谐人格,既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需要,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理念,不断探索建设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新思路、新途径,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需要社会、学校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其中,高校对于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和谐人格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在新时期下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它既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理念,不断探索建设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和谐就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应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探讨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中的不和谐现象,剖析造成这些不和谐现象的主客观原因,以寻求营造大学生和谐就业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存在一些心理不和谐问题。培养大学生心理和谐,需要在优化校园和谐环境、完善贫困生多维资助体系、重视心理和谐教育方面作为着力点加强和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品质的培育机制。积极吸纳庄子心理和谐思想,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身修养与人生境界,以此为核心与主线去构建与完善心理和谐品质的塑造路径,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常见心理应激源包括学习压力、个人发展、社交能力、感情交流、家庭经济和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应激的识别与干预可以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加强大学生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善大学生心理应激预警与支持系统、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等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