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以高校为例,分析了资助体系下高校大学生诚信与感恩教育现状、影响因素,并探索提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诚信感恩教育的路径创新,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发展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感恩与诚信意识的增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设计"大学生生态文明调查问卷",利用对南京在校大学生调查数据,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现状及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研究发现高校管理者对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缺位现象;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比较淡薄,生态实践行为有待提高。同时,利用SPSS统计应用软件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生态意识、生态实践行为与大学生的基本信息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改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和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高校学生社团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大学生了解和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新疆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社团组织的现状,探讨高校有效的社团组织活动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加强边疆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边疆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安全的网络意识和增强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文章从当前高校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论述边疆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互联网+"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创新途径,旨在完善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机制和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高校学生,探讨自尊与环境素质这一关系的环境教育意义。采用回归分析等数据分析法发现,高校学生自尊水平与环境素质呈显著正相关,环境教育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自尊水平和环境素质。自尊在高校环境教育与环境素质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环境素质在高校环境教育与自尊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验证了自尊在高校环境教育中的路径价值。同时,研究还验证了高校学生环境素质的结构,具体包括环境认知、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6.
增强大学生环境意识对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通过随机抽样法,抽取了贵州四所高校的427名学生,从环境知识、环境观念和环保行为三个维度调查学生的环境意识。结果表明:环境知识、环境观念与环保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的环境知识及环境观念有待增强;大学生环保意识淡薄受社会负面影响大。高校应开展环境价值教育、环境知识及法制教育;采取渗透式教育增强学生环境意识,各方面努力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环保。  相似文献   

7.
学生出国项目的开设和实施是地方高校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国际化素养的重要举措,同时高校学生的出国人数也是高校国际化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加强学生出国项目的管理是高校加快国际化发展,推进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参与学生人数的增多和项目类型的多样化,出国项目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相关职能部门须通力合作,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借鉴国外高校合作院校的管理经验,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和紧急事情处理机制。此外,还须在学生出国前对其进行必要的行前教育,鼓励学生学习跨文化课程全外文授课专业课程,引导学生顺利地过渡到全外语学习和生活环境中。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升,香港与内地在教育交流方面日益频繁,来内地高校求学的香港在校大学生数量逐年上升。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香港8所公立高校在校大学生来内地求学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等三个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因素对香港在校大学生来内地高校求学的行为意向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影响最小。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提升内地高校质量和国际声誉、改革教学模式、重视对香港在校大学生的招生宣传、创造良好香港在校大学生毕业就业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工作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特别是提升其自身的道德修养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本文介绍了高校学生工作在学生成长中的独特价值,分析了影响高校学生工作教育价值提升的因素,提出了提升高校学生工作教育价值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各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违纪行为趋势有所上升,违纪学生的后期教育与管理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分析了违纪学生行为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高校违纪学生的后期管理与教育的相关对策,从而提高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道德教育要关注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要想培养出行道德之事的道德高尚之人,就必须促使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变,而这个转变的核心就是情感的推动作用,这也就决定了道德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大学生作为年轻的群居的特殊群体,情感性特征尤为突出。因此,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更应该关注情感。  相似文献   

12.
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廉洁意识也较淡薄,在一些掌握一定权力的学生干部中,也出现了一些有违诚信和公正,运用权力或机会谋取个人私利的现象。而大学生的廉洁教育乏力。应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廉洁教育的内容,建设校园廉洁文化,建立健全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保障机制和长效机制,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廉洁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种重要理念和重要方式,大学生主体意识培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然要求。高校应积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方法手段,探索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中国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的方法探讨了学校因素和学生因素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路径,得出三个结论:(1)大学生的通识能力、科技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性发展以及大学学习总成就存在着显著的群体差异(如性别、专业和父母学历等)。(2)如果不考虑学校环境变量,大学生在校期间在图书馆、课堂学习、生师互动、同伴交往等方面的学习参与对他们的发展基本上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而且它们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成就与发展的主要因素。(3)学校环境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并非无足轻重,它一般通过学生个体层面的变量对学生发展产生积极的或负向的影响。从这些结论得出三点启示:(1)高校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资源应更多地投放到那些能够促进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参与有关的活动、课程、项目和办学条件上。(2)高校在设计校园学习环境时,应该了解不同导向的环境通过大学生学习参与对其发展可能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3)从大学生变化与发展的角度考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主要是要研究"学校培养"对"人才质量"的影响。尤其需要尽量排除大学生发展可能受到来自学校之外的因素的影响,探究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的"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龙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1):103-105
由于受地理位置、教育资源、环境、人才培养目标等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社会、高校、学生、家庭四个维度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解读。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影响高校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供给侧改革这一视角审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产生的新问题、新现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供给现状和需求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影响大学生劳动行为的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个人的家庭经济状况与大学生劳动行为呈负相关;家庭对劳动教育的态度、朋辈群体的劳动行为、社会对劳动教育的支持度等变量对大学生的劳动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为提升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效果,应加强大学生的劳动观念教育,拓展劳动教育的形式,发挥朋辈群体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建立家校政社联动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高校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从在高校开展环境教育重要意义出发,讨论了高校开展环境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以及高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书院制教育模式现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种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书院制视角下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也在各大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推广。高校的少数民族教育管理工作可以此为契机,利用书院制管理模式特点,完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维护民族团结,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全方位助力其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9.
社会实践是高校实践育人的第二课堂,是强化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功能的重要载体。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及教育引导方面具有天然的功能优势,关乎思想道德建设及教育引导的成败。新时代赋予了高校社会实践新的使命,也提出了新的教育引导任务。着重分析高校社会实践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及其影响因素,解析高校现行社会实践活动及思想政治育人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提升高校社会实践的成果转化及教育引导实效,进而全面提升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成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信仰状况如何,关系着大学生个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应从文化自觉的维度审视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