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出版参考》2005,(4X):11-11
据《新华网》报道:近日在农村采访时,听到不少农民家长反映,现在城市书店里买的少儿课外书本真是品种繁多,可惜就是贵得让他们的孩子读不起。另外,以反映农村孩子生活状况为题材的书籍更是微乎其微。14岁的王小波家住农村,他虽然好学但是买不起那些价格昂贵的书籍,现在走进书店,普通的书都得10多块钱,这可是他几天的饭钱。他只好放弃,利用星期天站在书店里读书。  相似文献   

2.
罗智国 《兰台世界》2013,(16):126-127
<正>一、图书馆的萌芽图书馆旧称公书库、书楼、书籍馆、藏书院、藏书楼。藏书楼与图书馆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差别,其一贵保存一贵致用,一官办一民办,一山林一城市,一收费一免费,一闭架一开架,存在诸多不同。近代以来,藏书楼向图书馆转变过程中,有两例常为人提及,可看作是近代图书馆的萌芽。  相似文献   

3.
关于创新,首先要说的是斜体字的创制。早期的印刷书籍模仿写本,多讲究装饰,开本大,印数少,成本高,价格贵,与穷人无缘。为使古典著作从贵族豪门的书斋普及到在人文主义运动中新涌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最近,香港报纸连续刊登文章,指出台湾版书刊价格昂贵,“贵到令人反感”。作者为香港一书商。他写道:其实,作为一个书商,我是巴不得书贵的,起码因银码大而收入多;然而作为一个读者,每次拿起一本台版书,都有被“抢钱”的感觉。真要为台版书的市场担心。书籍的定价,大抵是以书的印量和页数作为衡量标准的。书籍印量的多寡,一般读者不会注意,他们只觉得,书的厚薄,才是花钱多少的标准。若以这个标准去看,一本二三百页的港版书,大概平均为20港元;一本同样的大陆书,则仅在12港元左右;至于一本同样厚薄的台版书,则往往是25至30港元之间。  相似文献   

5.
蒙书在中国古代书籍社会中较易为人忽视,却问题颇多。如清代的《廿一史提纲歌》,长久以来都被认为是清代学者李兆洛所著,而经考证,其作者当为上海人李兆六。就版本而言,上海图书馆著录的道光五年江楚书局本实为光绪二十八年刻本,而其同治十年御香书屋本则是乾隆五年御香书屋本的盗版。通过考察还原《廿一史提纲歌》的作者及其生平,可以重现书籍流通中的蒙书盗版行为,进而从书籍史的角度考察清代书籍的作伪现象。  相似文献   

6.
第三节造纸术的发明汉代学校发达,文化事业的蓬勃兴起,对于书籍的需要量日益增多。士人录写经传师说,以及学术文化的交流日益广泛,都需要大量的书写材料。当时人们多用竹简和缣帛写字,简重缣贵,很不方便,迫切需要一种质轻而价廉的书写材料。纸就在这个需要下产生了。长期以来,人们根据范晔著的《后汉书》上的记载,认为造纸术是东汉时的宦官蔡伦发明的。《后汉书》(成书于公元425年)《蔡伦传》中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  相似文献   

7.
现代书籍出版,对书籍设计的重视日益凸现。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书籍设计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事书籍设计的人员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化,书籍设计的理念不断创新,风格呈现多样化,有些书籍设计很有创意,很有水平。这些,反过来,对书籍出版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低级趣味、粗制滥造的书籍设计也渐渐多了起来。书籍是文化产品,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它的文化性。书籍设计必须体现文化性,是需要我们投入热情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8.
正图书馆工作是为读者服务的部门,包括馆员和书籍两大组成部分。其中书籍是读者服务的根本立足点,缺少了书籍,读者身份也不存在了。但书籍必须依靠馆员积极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服务才能实现书籍的阅读作用。人本管理可以开发馆员的专业服务潜力,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和读者认可度和书籍利用比例,从而实现  相似文献   

9.
书籍作为一种具有物质属性的精神产品,在产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为封建王室所垄断。春秋战国时期,书籍开始流向民间,但流传方式仅为家庭式或师徒间的私相授受,有些甚至是口耳相传,仍然未能进入社会商品流通过程。到秦汉时期,由于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商业得到空前繁荣,书籍的价值和书籍制作过程中的劳动价值逐渐得到承认,书籍终于以商品的形式进入社会流通领域。汉武帝鉴于秦火以后“书缺简脱,礼坏乐崩”的情况,下令广开献书之路,而献书者由朝廷予以赏赐,虽说这不能完全反映书籍的商品价值,但却有以物易物原始商品交换的意味…  相似文献   

10.
书籍编辑是个历史概念。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概念内涵也相应变化。我国古代编辑大多集编著于一身。近代以来,书籍编辑一改往昔编著合一的面貌,仅承担为出版书籍准备稿件的任务.成为从事传播信息的独立社会职业。本文阐述的角色定位,指的就是现代意义上的书籍编辑。  相似文献   

11.
书籍作为文化传播的传统物质载体,在现今信息社会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设计者的设计,书籍所凸现出的“第二自然界”仍旧是装帧计中的重要课题。之所以称其“第二自然界”,是指设计者通过对书籍的设计,形成书籍的内容与外观形式、形态高度统一,为书籍自身的美化和文化品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间的设计和研究是设计者探索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德国大量出版研究中国的书籍近年来,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中国热”中,德国是比较突出的一个。反映这个“热”的一个侧面,是研究和介绍中国的书籍明显比以前增多。据德国汉学家马汉茂介绍,80年代中期,德国每年出版的有关中国的书籍为400余种。另据德国一家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3.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其丰富的书籍典藏为文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天一阁的历史及现状的考证,证明天一阁存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书的审美属性──“书卷气”郦渊书籍艺术的创造,贯穿其始终的审美构想-气韵,即书的审美属性-"书卷气"。"书卷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刻的内涵,一般列入雅文化的范畴;而它作为书籍艺术中的一种审美属性,有其独特的内涵。书的文化意蕴书籍艺术的整体设计,和...  相似文献   

15.
李枫 《新闻前哨》2005,(12):50-51
书籍是知识的载体。书籍装帧属于艺术的范畴。书籍及其装帧的性质和形式决定了书籍封面的文化性和艺术性。装帧设计在近两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给社会和人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促进了人们的信息传达,刺激了思想的沟通和交流,也同时形成了一种新的视觉艺术和视觉文化范畴。虽然书籍作为精神商品也卷入了市场经济的漩涡,然而装帧艺术本身所负载着的独特的使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其价值绝不仅体现在实用,更主要的是它的审美价值。所以它绝不等同于一般市场经济下商品的包  相似文献   

16.
1897年成立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事业中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出版机构。最初的商务并不印书,而以印刷名片、广告传单和账册等商业用品为主要业务,“商务”一名由此而来。甲午战后,商务开始了书籍出版业务。当时正值维新启蒙之时,关于西学的书籍正是时人所需,商务抓住了时机,独占了市场份额。时任商务总经理的维新派分子张元济崇尚西学,因此,在他领导期间,商务出版的书籍充满了维新派鼓吹西学、救亡图存的声音。商务也由此奠定了它在出版界的地位。由于商务是靠出版书籍发家的,所以学术界对商务的书籍出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抓原创出精品──江苏少儿社抓好文学书籍出版经验谈郁敬湘少年儿童出版社面对着全国三亿小读者,承担着为他们提供精神食粮的崇高使命。文学书籍的编辑出版是这一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书籍传播了人类精神文化之精华,直接参与了重塑未来民族性格的工程,同时也体现了...  相似文献   

18.
书籍的形式美与装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的形式美与装帧艺术徐柏容书籍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书籍的装帧设计。将装帧视作书籍的整体形式美,是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相当长一段的期,人们R是把装帧视为前面设计。无论是对于书籍形式美还是装帧,许多人现在仍然还自不少模糊的认识。笔蓄50ff代主持出版...  相似文献   

19.
书籍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各国间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研究20世纪初中国人翻译的大量日文书籍,利用现代图书分类法对其中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进行了粗略的分类,来揭示这一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特征,为研究这一时期的中日两国的历史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书籍史研究硕果累累,海外的中国书籍史研究也日渐兴盛,国内的书籍史研究相对滞后.中西方书籍史的研究存在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中西方书籍史研究的社会背景和学术理论渊源不同,二是中西方对书籍史的研究对象“书籍”本身的认识存在差异,三是中西方书籍史书写叙述模式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