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李杨奎  黄东怡 《当代体育科技》2023,(22):123-126+132
醒狮文化是岭南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以岭南醒狮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政府、市场和社会团体等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探讨岭南醒狮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对岭南醒狮文化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市场应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市场机制;社会团体应积极参与传承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进一步促进岭南醒狮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黎国韬 《体育学刊》2011,18(2):129-133
民间传统的狮子舞渊源于西域,传入中原以后发展成为南、北两大流派。其中南狮以岭南狮子舞为主要代表,下面又包括十余种独立的类型,都是具有研究价值的文化遗产。如果从社会功能和民俗功能的角度对这些舞蹈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它们至少具有吉庆娱乐、强身健体、祭祀悼亡、驱逐疫鬼等多项功能。其中祭祀悼亡的功能在梅州席狮舞中表现最为突出,这在北狮中似乎从未出现过。另外,驱逐疫鬼的功能在北狮表演中也已消失殆尽,但在广东醒狮、大埔金狮等舞蹈中却仍见遗存。  相似文献   

3.
在岭南民俗中,每逢诞节、重大事件和商号开张等喜庆活动,都会请人舞狮助兴,以壮声色。惟肖惟妙的醒狮和气势磅礴的狮鼓,让观众热血沸腾。激越的鞭炮、飞扬的锣鼓和鼎沸的人声,为表演现场营造出浓厚的喜庆气氛。  相似文献   

4.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也是中华民族重要身份象征。然而,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遂溪醒狮,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时期却能不断发展扩大,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查法、类比法等方法对遂溪醒狮的市场进行研究。遂溪醒狮的市场化运作是社会文化的需要,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打响了品牌,政府的选择提供良好的平台,通过创新来适应社会,通过多途径来解决资金问题,给其它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5.
2006年“狮舞”作为民间舞蹈列入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狮舞包括徐水舞狮、天塔狮舞、黄沙狮子、广东醒狮.广东醒狮指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的舞狮活动.文章通过田野调查法对广东省的广州市、佛山市、东莞市的醒狮历史文化进行阐述,并走访多名民间艺人和“醒狮”专家,发现“醒狮”存在发展不均衡,其主要原因为:风俗各异、经济状况、部门重视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也是中华民族重要身份象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发展遇到了很多新问题,形势十分严峻,许多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危险。然而,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遂溪醒狮,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时期却能不断发展扩大。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观察法、类比归纳法对遂溪醒狮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法等,对岭南地区龙舟竞渡的流变进行分析。探讨文化发展规律下岭南地区龙舟竞渡的发生、发展以及文化传播,旨在为其他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反清"视野下广东醒狮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醒狮起源传说、醒狮艺术表现的四大元素进行人类学分析,指出:醒狮的起源与清代天地会组织及太平天国的"反清"活动有关.揭示"采青"活动的政治寓意,醒狮四大元素的"反清"意蕴,"狮武合一"的表现形式,表达了清朝汉族人民驱除满清统治者的愿望.对醒狮起源的实际成因进行推论,阐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日后进行更深层次的醒狮历史文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是广东体育的精华,是推动广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基。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对岭南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开发进行分析。阐述了岭南民族传统体育的快速发展为产业开发提供源动力,并对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岭南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所处的环境进行了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岭南民族传统体育的市场价值产业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岭南武术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目前岭南武术产业发展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武术产业市场混乱、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产业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尚未完全形成、推广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促进岭南武术产业发展对策:首先完善、规范岭南武术产业市场的法规;其次...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岭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探讨了岭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因素及其适应情况。通过对岭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认为其自身生存环境、人文环境的改变以及外来文化的强势入驻、瑶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相应地,岭南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做出了调整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宁 《收藏》2007,(10):155-155
踏进太原古玩城醒狮堂这间不到100平米的藏室,墙壁上悬挂着一幅书法横轴——“醒狮堂”,笔法简约苍古,是《侯马盟书》的破译者、古文字学家张颔先生的墨宝。  相似文献   

13.
栗燕梅 《体育科研》2012,33(3):70-7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阐述了岭南地区休闲体育教育的意义、需求以及现状,分析了岭南地区休闲体育教育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岭南地区休闲体育教育的目标、任务以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兼容并蓄·传承发展——岭南体育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体育文化是岭南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体育成果,是华夏体育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对岭南地区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起着不可置疑的推动作用。通过探求岭南体育文化的特征,反思其传承、发展进程中的缺失,进而提出优化内部环境、营造外部环境的发展路径,以期弘扬岭南体育文化,并为岭南体育文化从浅层向深层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岭南武术和中原武术从文化学角度做一辩证分析,比较二者之间的共性和区别,以更好地理解岭南武术和中州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为岭南武术和中州武术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岭南体育文化和广东省基层的社区体育文化拥有相同的岭南文化背景和包容性特征,采用行政和市场双重手段促进岭南体育文化在当地社区推广可实现岭南体育文化和社区体育文化的双赢。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在社区体育中立法实现依法推广;确立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社区居民四方合作的推广主体;创新推广形式,挖掘岭南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提高社区居民的认同感;依托学校解决岭南体育文化推广中的场地设施问题;建立健全社区体育培训组织以培养岭南体育文化的社区传承人。  相似文献   

17.
精武粤传的成因主要是社团自身发展的需要,北派武术具有的文化势能,广州等岭南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精武体育会中粤人的人力优势。此举成功地将北派武术精华传播到了南粤大地,大规模地促进了中国南北武术文化的深度交流和融合,推动了岭南武术和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使精武海外传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岭南武林人物黄飞鸿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飞鸿的传奇故事在现代社会广为流传。本研究以黄飞鸿叙事系列故事为逻辑起点,结合近现代社会的现实分析黄飞鸿品牌形成的因素。研究认为:近代历史的催化和民众的精神需求,大众文化的兴起、刺激与岭南文化的认同以及岭南民俗因子等方面合铸了一个功夫符号,所形成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促进了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播以及增强民族自信心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嘉德2008广州夏季拍卖会分为8大专场,分别是中国油画、中国书画、岭南八大家、岭南名家、"翰墨缘"名家书画留珍、岭南名人书法、后岭南书画、瓷器玉器工艺品。其中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计有砚台、墨、玉器摆件、竹雕、陶瓷以及石湾公仔等二百来件,其中有明代新安画派领袖程嘉燧旧藏的端砚和清代乾隆御题的玉插摆件。中国书画专场以近现代名家精品为主,荟萃了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溥儒、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李可  相似文献   

20.
陈馨 《收藏》2014,(12):103-107
西汉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迄今发现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保存完好的一座汉代彩绘壁画石室墓,出土文物多达1000多件(套),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是广州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评为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