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实训练比赛中,由于起跳板的客观存在和规则情况(过板犯规,吃亏有效),青少年运动员在初级训练中往往会条件反射地在助跑后4—6步(板前10米左右)降低助跑速度下完成上板起跳,造成成绩 的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今年暑期训练中,强调攻击性上板意识,扩大起跳范围,在减少一个可控因素的情况下使运动员尽可能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助跑上快节奏攻板起跳。经过一段时间的扩大起跳范围,从不强调板到比较精确上板,使高速助跑与快速攻板起跳相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示了运动员专项训练强度利跳远战绩。  相似文献   

2.
助跑的任务是在有限的距离之内,使运动员到达起跳板时达到或接近个人的最高速度,以正确的节奏使起跳准确地踏在起跳板上(脚尖接近前沿),并在身体姿势和心理上为起跳动作做好准备。助跑是跳远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助跑不好,那后面的一切都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3.
跳运助跑是跳远技术中一个较复杂却容易变化的环节,运动员试图凭借快速、稳定、准确的助跑以获取起跳时的最佳水平速度,以创造优异成绩。但是,比赛时,往往由于少年选手助跑技术的不稳定,速度控制能力差,时间——空间节奏感不强,再加上外界条件以及运动员的情绪、身体状况、心理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跳远是最古老的竞技项目之一,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动作组成。运动员沿直线助跑,在起跳板前沿线后用单足起跳,经腾空阶段,然后用双足在沙坑落地,比赛时以跳的远度决定名次。是人类向自我远度挑战的运动。因此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深受传统观念影响,教练员习惯从助跑速度、攻板力量及技术的角度安排相应的训练内容,然而对于准确踏板的专项训练经常被忽视。在比赛中,能否准确攻板,是跳远运动员技术发挥乃至比赛胜负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运动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跳远的助跑和起跳技术的科学性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助跑及起跳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他们在助跑的最后几步仍采取继续加速、上板时高速助跑形成强有力的起跳动作技术,其风格大至可分为二种:一种为最后几步步长缩短、步频加快。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6.
李永  黄智 《体育世界》2008,(11):91-93
本文通过对我校第40届校运动会跳远运动员在预决赛中的助跑起跳动作,并针对我校男、女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性情况,结合助跑速度及成绩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跳远训练中准确上板的技术要求,为跳远运动员在今后训练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跳远中踏板准确性与成绩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速摄影机 ,拍摄了我国男、女跳远运动员在第 12届亚运会跳远预选赛中的助跑、起跳动作 ,并针对我国男、女跳远运动员踏板准确性情况 ,结合助跑速度及成绩进行了分析研究 ,提出了跳远训练中准确上板的技术要求 ,为我国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常看到在基层跳远比赛中,运动员由于助跑起跳不准确,导致犯规或吃亏太多而成绩不理想。教练员让运动员反复前后调整步点,结果还是不准或误差更大。主要原因是对错误产生的原因没有对症下药。如何提高跳远助跑起跳的准确性已成为跳远训练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助跑是跳远项目最重要的技术环节之一,运动员助跑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成绩的发挥,如果助跑稳定、踏板准确,就会增强青少年选手的自信心,并能为强有力起跳作好准备,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其神经系统的活动相对不稳定,兴奋与抑制的转换比较灵活,有时运动员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处于过度兴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摄影、影片解析及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助跑最后几步的有关运动学参数入手,对跳远运动员后程助跑技术进行研究,认为运动员最后4步助跑步长调整直接影响踏板的准确性,过早调整对准确上板不利;第二标志增加了运动员的视觉刺激,影响助跑的连贯性;最后两步步长差值越小,准确上板的可能性越大;两腿均衡发展是准确助跑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跳远运动员最佳成绩的获得,取决于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四部分技术的综合因素,但"上板起跳"是其中的关键.为此,笔者就上板前减速的原因及纠正的方法谈了自己的体会,并就起跳过程中的前脚掌着板、跺板、全脚掌着板等技术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张海平 《体育科研》2002,23(1):32-33
跳远运动员最佳成绩的获得,取决于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四部分技术的综合因素,但"上板起跳"是其中的关键.为此,笔者就上板前减速的原因及纠正的方法谈了自己的体会,并就起跳过程中的前脚掌着板、跺板、全脚掌着板等技术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录像观察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参加2009年第11届全运会男子排球比赛前8名队伍中的16名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专项移动、助跑、起跳等活动形式所表现出素质特征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中国男子排球培养高水平副攻运动员提供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和效率性的素质训练参数和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男排高水平副攻运动员在各队中身材最高,与世界高水平副攻运动员身高相比差距不大(相差3.09 cm),但体重与世界男排副攻运动员相比差距较大(相差9.15 kg);2)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一攻时运用1步助跑次数最多,2步助跑次之,3步助跑最少。运用单脚起跳少,3步助跑次数少是助跑的主要特征;3)比赛中防守反击后撤、扣球助跑步数中,表现出后撤和助跑的1步步数大于2步步数(第5局除外),没有3步助跑的主要特征;4)拦网移动特征是向两侧移动多,主要在场地内侧移动并位起跳拦网。移动时表现出采取先转体,面向进攻方向,与扣球时的助跑起跳动作相似的移动、起跳特征;5)副攻运动员在比赛中主要起跳特征是,拦网起跳次数最多,扣球起跳次之,发球起跳次数最少;6)副攻运动员发跳飘和跳发球时表现出均采用两步助跑加起跳的特...  相似文献   

14.
一、第一跳跳不起来 1.产生原因 A:起跳腿上板时,身体和髋关节没有积极前送. B:上体过分前倾,起跳蹬伸太晚. C:急于做空中交换步动作. D:助跑速度太快,上板起跳时未能控制好动作.  相似文献   

15.
短跑运动员跳远助跑起跳教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短跑运动员副项跳远教学与训练初期,解决运动员助跑起跳的不稳定、助跑与起跳的衔接不紧密现象,并采用建立加速节奏的办法,将短跑加速跑的动作结合起来,以期望能使跳远教学与训练更加符合短跑运动员参加副项比赛的要求。通过对20 名女子短跑运动员试验,表明短程快速助跑起跳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助跑与起跳的衔接技术,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助跑节奏和完成空中动作,提高跳远成绩。  相似文献   

16.
运动生物力学理论认为:背越式跳高采用弧线助跑能使运动员的身体自然倾向圆心,这不仅有助于运动员在最后几步降低重心,而且也为运动员提供腾空绕横杆旋转的动力。由于身体内倾助跑并在起跳阶段转为垂直,这样就会使运动员在起跳结束时产生离心力,而不需要任何附加用力便能使运动员转动过杆,因而这种助跑将更有助于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以此我们认为弧线助跑在跳高中比直线助跑更为  相似文献   

17.
在跳高运动中,运动员所能腾越的高度,主要取决于起跳动作。因为人体重心所能上升的高度,在起跳的一刹那间就已经决定了。而过杆技术,只是为了使身体在所上升的高度上避免碰落横杆,所以起跳是跳高技术的关键。在急行跳高中,起跳的目的,就是要把助跑的水平速度尽量多地转变成竖直向上的速度。所以说,运动员身体腾起的速度,主要是由助跑的速度转变而成的,这就是带助跑的起跳比原地起跳效果好的原因。但是,起跳动作是否把助跑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全部“扭转”成腾起的速度了呢?这一点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来说明:设运动员起跳前的水平速度是8米/秒,如果起跳时把这个速度“扭转”成60  相似文献   

18.
在跳远比赛中,起跳是关键技术,踏板的准确性决定着运动员试跳的成绩,影响起跳的因素很多,其中踏跳的准确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据有关青少年比赛资料统计,在比赛中试跳犯规或不上板的情况占试跳次数的60%左右,还有运动员前三轮试跳失败而被淘汰,这说明在青少年的训练中,对助跑速度与踏板衔接准确性与稳定性的技术重视不够;为了提高青少年跳远训练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我省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准确性的研究,来探研跳远运动员助跑踏跳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尔菲法、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力量训练方法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8步助跑跳远、4步助跑5级单足跳、4步助跑5级跨步跳、起跳腿跳深摸高、起跳腿跳深跳远等5项练习被公认为发展跳远起跳力量的方法;8步助跑跳远、4步助跑单足跳、4步助跑5级跨步跳是与跳远专项非常接近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跳深跳远练习可以促进运动员提高积极着板起跳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从背越式跳高技术问世以来,非常流行,许多运动员都喜欢学习它。为了使这种技术更为普及,其教学方法应循序渐进,简单易行。以便达到好的效果。对于初学者,在学习助跑和起跳时期,大量的力量训练应是有限的,练习主要是学习助跑技术。为了不断提高成绩,运动员必须具备协调、准确的助跑技术。要想准确地踏上起跳点,助跑一定要平稳、轻松并逐渐加速。如果运动员为了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