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一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的机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一周大运动量训练对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机体代谢和内分泌免疫机能的影响。对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进行1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在不同时段测试血清CK、LDH、BUN、T、C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论为大运动量训练后睾酮、皮质醇、BUN、CK、LDH和白细胞的变化呈现不同变化规律,可以较敏感地反映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训练期的机能状况。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一周大运动量运动对柔道少年男性运动员机体代谢和内分泌免疫机能的影响,对少年柔道运动员进行为期1周的大运动量训练,在不同时段测试血清CK、LDH、BUN、T、C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发现,睾酮、皮质醇、BUN、CK、LDH和白细胞的变化可以较敏感地反映柔道少年男运动员训练期的机能状况,只有适当的运动训练才能既提高运动员运动水平,又保证其健康。  相似文献   

3.
柔道     
G886.414.21.G886.414.7,HL006 9905448女子柔道运动员一天大运动量训练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点研究[HL,中,A]/关焕园∥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97.-49(SML)柔道∥女子∥大运动量∥训练∥生理∥生物化学∥指标∥变化∥特征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柔道运动员机能状态和对训练强度及负荷量的适应程度,研究运动员机体物质的恢复能力及在不同训练单元的身体效应,为柔道科学训练、掌握负荷量及评价训练水平提供依据。结论与建议:(1)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在柔道项目的训练与比赛中,诸多教练认为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不当是影响柔道运动员运动水平提高的关键,也有教练认为跑步或力量训练及高强度的实战练习配合不当是影响柔道运动员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还有教练则认为选材因素是影响柔道运动员运动水平提高的重要环节。其实以上每一种方法的训练在不同的教练员训练中都也有过成功的例子,但如何使成功的比例扩大,人力物力的投入缩小找准影响柔道运动员运动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是我们探讨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李新华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5):617-618,609
通过对天津市女子柔道队10名女子运动员赛前控重期间身体成分的检测和集训期间大运动量周常规生化指标测试结果的分析,发现柔道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较低,大运动量训练第6周,运动员各生化测试指标均表现出显著变化,血红蛋白降低,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酸激酶上升,出现运动员疲劳的迹象。建议及时对训练计划进行科学调整,适当合理地进行营养膳食补充。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女子柔道运动员比赛、训练中血乳酸、血糖及血尿素氮等生化指标的测试结果,分析探讨女子柔道运动供能代谢特点及运动训练的一般生化原则。旨在对制定训练计划及掌握运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本队四名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进行生理指标和运动成绩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小强度、大运动量是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进行高原训练所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这原则是少年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成功的客观标准,对于少年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通过高原训练提高生理机能及运动水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训练生化指标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12名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不同强度训练期的某些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血睾酮/皮质醇能较好地评价运动员的疲劳程度;血红蛋白是反映柔道运动训练强度的敏感指标;血肌酸激酶基本能较灵敏的反映柔道运动赛前训练的强度以及运动员的疲劳与恢复情况;血尿素在以强度为主的柔道赛前训练中不是敏感的疲劳指标。  相似文献   

9.
许多研究资料表明:运动后尿蛋白的出现及其消失,与运动的持续时间和强度、训练程度、情绪因素等有一定关系。因而认为运动性蛋白尿可做为医务监督和评定训练效果的有效生理指标之一。本文着重对14—17岁少年田径运动员在不同运动量的训练课后,参加短距离和中距离赛跑后蛋白尿、血尿的出现与消失进行探讨,以了解少年运动员的生理特征和供少年运动员训练实践参考。对象与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湖南体校短跑组及中长跑组学生,计32人。其中短跑16人(男9,女7),中长跑16人(男6,女10),年龄为14—17岁。训练年限为1—2.5年。实验时间为2—3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5名山西省男子柔道运动员冬训大负荷训练期的训练观察及血红蛋白(Hb)和血球压积(HCT)的测试分析表明:大负荷训练使5名男子柔道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运动疲劳,但柔道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Hb、HCT与其基础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Hb、HCT是男子柔道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机能评定的有效指标,对防止运动员过度疲劳和预防运动员潜在性贫血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表明冬训的运动负荷安排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优秀柔道运动员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17名优秀柔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身体成分、有氧代谢能力、无氧代谢能力及血液指标等对我国优秀柔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身体成分及形态学和血液生化指标与普通组运动员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优秀运动员基础代谢率降低,出现机能节省化现象,呼吸、循环系统功能改善,能更好的适应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女子优秀组运动员肢体肌肉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都优于普通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国家队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训练节奏安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取得1996 年奥运会女子柔道比赛参赛资格和实现奥运会夺得1 枚柔道金牌的目标,对参加1995 年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和1996 年奥运会的国家队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赛前训练节奏安排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提示:4 项生化指标较准确地反映了每个参赛队员每周负荷后机体的各项反应,可作为今后我国高水平女子柔道训练节奏安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运动中,柔道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项目,其重点讲究集力量与技术为一体。而背负投技术属于柔道训练期间主要应用的一门技术,因为成功概率极高而受到了运动员的青睐,并且成为帮助运动员获胜的关键。对于柔道训练教练来讲,在训练期间,应当加大对背负投技术的训练,控制好整体,根据队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征制定与之相符的训练方案,从而达到训练效果的最佳。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对柔道背负投技术转体动作运动学和力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参加“十运会”的古典式摔跤、男女自由式摔跤、男女柔道五个运动队的重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十运会”前两年运动员贫血的状况。每周一晨对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测试,持续两年。结果显示,山东省摔柔项目运动员的贫血患病率低于国内外其他报道;所有的贫血均为轻度贫血,与男队员相比,女队员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缺乏更严重,个别队员先天性血红蛋白水平较低。建议运动员应积极治疗引起贫血的各种原发病,注意营养均衡、饮食科学、针对性的补充运动营养品,而耐力性项目或以有氧能力为基础的项目的运动员选材,要重视血红蛋白这一指标。  相似文献   

15.
就中国国家女子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和专项智能有关训练理论与方法进行综合实证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指导柔道重点运动员的备战、参赛心理准备,取得了较好效果,帮助中国柔道队夺得二金一铜.主要成果与结论:(1)提高心理能力、专项智能是提高运动员综合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训练需结合个体特点进行系统设计和实施;(2)训练能力与比赛能力有着本质性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内部原因是运动员的应激差异,同时外部环境因素和训练因素也会产生一定影响;(3)运动员心理能力和专项智能的评价诊断需综合进行,除了必要的测评工具外,训练与比赛行为观察更为直接和客观;(4)心理能力、专项智能的训练需要从多环节、多角度、多途径、分阶段进行,紧密结合训练实践是十分关键的措施;(5)研究构建了柔道运动员心理能力、专项智能的有关概念和训练方法系统;(6)对柔道重点运动员实施了个体化的心理能力、专项智能训练,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取文献资料法、追踪调查法以及统计分析法,详细分析和探究了某省重竞技活动管理中心女子柔道队8名运动者的扫腰动作,得知扫腰动作在柔道训练与对战中是一个威胁强、得分高的技巧。在使用时,需要和其他动作结合应用,方可创造应用的机会,提升比赛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sought to identify biomechanical factors that determine fast and skilful execution of the seoi-nage (shoulder throw) technique by comparing kinematics between elite and college judo athletes. Three-dimensional motion data were captured using a VICON-MX system with 18 cameras operating at 250 Hz as three male elite and seven male college judo athletes performed seoi-nag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motion phase time of the turning phas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dicating that motion phase time is not necessarily a factor contributing quickness in seoi-nage. The maximum relative velocity of the whole body centre of mass along the anterior–posterior dir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elite athletes (2.74 ± 0.33 m/s) than in the college athletes (1.62 ± 0.47 m/s) during the turning phase (p = 0.023). The overall angular velocity of the body part lines, particularly the arm line, tended to be greater in the elite athletes (p = 0.068). The results imply that the velocity of the thrower relative to the opponent in the forward drive and turning motion reflects high skill seoi-nage. Coaches should recognise the relative forward velocity as a factor that may contribute to a successful seoi-nage when teaching the judo throw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8.
优秀散打运动员上下肢有氧、无氧能力的特征及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优秀散打运动员上下肢有氧、无氧能力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秀散打运动员无氧和有氧代谢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提示构建优秀散打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量化的指标体系以及训练工作应注意相关指标的应用。通过对优秀散打运动员与其它运动项目运动员有氧、无氧代谢能力和PWC170值的比较分析,为散打运动员向相似的对抗类项目如跆拳道、拳击、柔道、摔跤转型以及科学选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