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荷塘月色》中作者把清华园的荷塘月色作为描写对象,通过对景色的审美视角,运用艺术手段进行美的描绘,实现情感的自由升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审美的角度出发鉴赏《荷塘月色》这类文学作品,使散文教学转化为美的再现和美的欣赏的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基于此,笔者从荷塘月色的审美角度出发对文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荷塘月色》中作者把清华园的荷塘月色作为描写对象,通过对景色的审美视角,运用艺术手段进行美的描绘,实现情感的自由升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审美的角度出发鉴赏《荷塘月色》这类文学作品,使散文教学转化为美的再现和美的欣赏  相似文献   

3.
正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散文《荷塘月色》不仅清幽淡雅、温润静谧,其文章的圆形结构对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还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一、《荷塘月色》圆形结构浅析《荷塘月色》这篇散文的结构,从形式上看,是一种重叠的环形,显性一个圆,隐性一个圆。这两个互不统属的完整的圆,既能保证作者游踪的次序性展开,又能将作者的情感变化隐示其中。比如,读者能明显从"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了""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在众多《荷塘月色》的解读文章中,"作者中心论"一直被作为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许多研究者把追寻作者的"原意"作为解读最主要的目标。而事实上,文学文本是开放的,对作者"原意"的追逐是一种典型的"意图谬误"。数十年来,众多研究者之所以热衷于在《荷塘月色》中解读作者的"原意",与这篇散文的结构有很大关系,即整个文本有一个类似"谜语"的结构;文中的写景是"谜面",而作者面对"荷塘月色"的"心情"则构成了某种"谜底";于是很多研究者联系朱自清当时的政治、生活处境给出了多种解释。《荷塘月色》其实就是一篇出色的写景散文,回到对作品的审美欣赏才是文章解读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5.
江金勇 《学语文》2011,(5):40-40
王荣生教授在《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路径》一文中认为,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一、作者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语句章法;二、作者所见所闻及其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三、作者的所思所想。他独特的情感认知。据此,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的教学,“领悟作看充满情感浸染的思想”应确定为本文的教学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历来被几代人传诵所教,对这部现代经典散文解读也是异彩纷呈。本文从《荷塘月色》中选出三处地方进行着重详细解读,采取文献法、分析比较法等,并且结合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相关理论知识来分析,以期从文本细读中得到一些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语文教学的"必修篇目"。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将其收录于必修二第一单元,与郁达夫《故都的秋》、陆蠡《囚绿记》放在一起;苏教版将其收录于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这一人文专题中的"一花一世界"子专题,与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放在一起。作为写景散文的名篇,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设计才能抓住这篇文章的"神"和写景散文的文体特征呢?一、"教学目标"的选择排列散文写法灵活,表达方式多样,教师如果能从散文  相似文献   

8.
《绿》和《荷塘月色》同属朱自清早期的散文佳作。《绿》坦露了作者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荷塘月色》反映了作者苦闷彷徨的寂寞情绪,两者格调上存在很大差异。《绿》和《荷塘月色》都设置“文眼”、寓情于景、比喻生动、注重叠词运用,表现手法上是相近的。两文相互补充,基本反映了朱自清早期散文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每每读罢《荷塘月色》这篇优美的散文,总会让人不由惊叹作者的修辞艺术实在是高超之极。《荷塘月色》是现代修辞运用的典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从字、词、句到段、篇、章都很好地运用了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10.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散文方面的代表作,更是中国现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关于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历来说法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六种:一、认为《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寄情山水,抒发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二、认为《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借景抒情,表现愁闷的心境。三、认为《荷塘月色》是表现朱自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四、认为《荷塘月色》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的心情。五、认为《荷塘月色》是表现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  相似文献   

11.
“主问题”的教学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这里,我将阐释的是一个小小的话题。即:课堂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魅力。先看教例。例一:《荷塘月色》的结构分析教学,设计这样的提问:这篇优美的散文可以从作者行踪、作者感情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一、文中美的因素 散文被誉为“美文”,既是散文家又是诗人的朱先生笔下的散文更是美不胜收,《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代表作,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长期以来,它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因此《荷塘月色》是我们进行审美教学的优秀范文。 《荷塘月色》之所以美,除了它结构精巧、描绘细致等特点外,主要表现出语言美和意境美。 1.语言美 朱自清先生可谓散文语言大师,他的散文语言极具个性特色,笔法娴熟,想象丰富,变幻多姿,是散文语言境界的一座高峰。 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荷塘月色》虽不是诗歌,但在文章中确实体现了作者字斟句酌、锤炼语言的工夫,许多字词包容了极丰富的内涵,其简洁、确切是别的字词所无法替代的。如“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背着手  相似文献   

13.
通过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来了解即景散文的"形"与"神"的关系。作者选择并精心描绘"荷塘"、"月色"这些"景(形)",正是作者本身"情(神)"的"物化",景赋于情,情润泽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4.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经典写景抒情散文,也是传世散文名篇,自发表以来,屹立中学语文教材数十年,成为让一代代的中学生绕不过去的存在,其地位可见一斑。然而,除了其经典的写景段落,作为一篇承载着作者独特情感体验的散文,却很少能走进学生心里,浓重的政治意味束缚了文本解读的生命力,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鲜少被触及。本教学案例重在从人性向度解读朱自清的"不宁静",呈现基于作者独特情感体验和课堂生成性的教学解读。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写景散文《荷塘月色》的发表为现当代散文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荷塘月色》从意脉结构、修辞语言、意境创造三方面,树立起新的范式和榜样,铸就了其独特的文学品格和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6.
凡是读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的人,无不啧啧赞叹:写得美,美极了!有人对文章的“诗情画意”欣赏不已;有人对作者“如显微镜一样”精细的观察颇为称道;也有人对散文中意境的创造、比喻的贴切和语言的运用评价甚高……这一切都是毫无疑义的,也是《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可以当之无愧的。但共中有一点很值得我们思考:“五四”以来,状物写景的散文可谓多如牛毛,其中具有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文章也为数不少,为什么《荷塘月色》能有如此传世不衰的艺术魅力呢? 看来,在《荷塘月色》的“美”之中,还存在着一种  相似文献   

17.
关于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的主题,历来是众说纷纭。下面,对众多观点作一概述。1.朱自清写作《荷塘月色》时,正值蒋介石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黑暗笼罩全国之时。作者自述:这一  相似文献   

18.
杨录 《考试周刊》2015,(25):21+41
运用诗学理论的相应原理解读散文,无疑能使我们深入领会文本的审美意义,达成对文本的整体审美观照,是散文鉴赏的重要视角。用中国传统诗论中的"境"这一审美范畴对《荷塘月色》予以解读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荷塘月色》抒情艺术的成功,就在于作者精妙地创造出了美之物境、乐之事境、真之情景与浑然之意境,达成了美、愉悦、自由,亦即造境、达意、游心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9.
杨金艳 《海外英语》2014,(13):149-150
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作者借散文说真话、抒真情、写实景,译者翻译时必须要再现原文的真实信息。文章以《荷塘月色》的四种英译本为例,赏析译者如何在词语的语音层面再现原文的"真"。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写于1927年7月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细腻、动人而受到读者喜爱的作品。作者写作《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正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荷塘是清华园内一个平平常常的池塘。作者紧紧地抓住“荷塘”和“月色”这两个方面景物的描写,使文章绚丽多姿,引人入胜。《荷塘月色》很象一幅国画的题目,这篇散文正如一幅极其优美、秀丽的图画,画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意。读这样的散文,委实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