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是为了适应世界民航科技发展和我国国民经济的进步,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必然途径,加强民航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首先分析了民航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特点;结合民航科技的特殊性,完善了民航类大学生创新的方法;最后通过中国民航大学的创新事例来阐述民航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后期学生反馈,该创新具有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育要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并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是首要任务。本文从市场经济发展、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建立大学生的终身创新创业教育体制、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实践性、组建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等五条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民航院校机务专业学生培养的现状,其次结合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探讨了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的差异,最后探讨了完善民航院校机务类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结合本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转型发展改革过程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规划、孵化基地与社会的融合、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择,讨论了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实践,提出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立校之本,更应该重视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6):168-171
为了切实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了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课程,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了该课程的开设对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电子应用能力以及机电一体化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基于该课程开展项目孵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与实施。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黄小燕  张力  卢集富 《文教资料》2014,(22):135-136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科学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采取创新创业项目科研训练等有效措施,对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业务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作者所属广州某高校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进行了深层次的实践研究,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双语教学是我国培养国际化专业性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探讨了在机务专业学生中开展双语教学所遇到的问题,指出了行业对双语教学的培养要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科学的评价体系,紧密围绕行业要求设置课程实验项目,并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培养满足民航大发展需求的国际化高素质机务人才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高职虚拟现实技术相关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存在的瓶颈问题,通过引入市场化的机制、专业化的服务和融资途径,构建具有低成本、便利式、开放化的新型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平台,从现实到虚拟、线下到线上,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者提供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公益沙龙、创新创业诊室、创新创业集训、创新创业导师跟踪、创新创业项目路演、创新创业种子孵化、创新创业入园加速等全链支持。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打造一系列特色教育模式和相关活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体系,以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9.
《滨州学院学报》2022,(1):42-47
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建立现代产业学院,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指向。现阶段,我国民航运输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共性问题是专业院校培养能力不足、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学生专业素养与技能水平亟待提高。探索建设基于产业学院的民航运输类本科专业集群基本思路是以优化体制机制确保飞行技术专业培养质量,以提高综合素质对接管制签派专业培养要求,以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机务维修专业育人水平,以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空中乘务专业岗位技能。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大连及瓦房店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完善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重点培养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控制系统设计、智能传感器和先进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研究确立了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并使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发现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创新创业项目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等突出问题.从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完备课程体系及建立创新创业项目评估体系等维度着手,完善"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民航是一个技术含量高、进口设备多且更新速度快的行业。民航学校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就要不断更新教学设备。多年来,我校通过各种途径,力争行业支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 一、根据专业需要,调拨报废、退役航材和设备 我校1994年被确定为全国十所试办高职班的学校之一。为了办出高职特色,国家教委要求高职班应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实习和实验课时应占专门课课时的50%。高职专业新教学计划针对民航岗位的要求,经过能力分解,确定能力要素,最后确定所需要的实习、实验和理论教学要求和课程内容及学时数。在教学计划中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飞机机电专业97级学生从第三学期至第十学期将在机务实训基地实习39周共1092学时。实习教学时数的增加和教学要求的提高,需要机务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3.
创新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专业基础技能不足,创新思维薄弱,专业综合实力有待提升。以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将创新精神贯穿于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构建课堂、师导课、教师工作室三位一体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创新创业项目的广泛开展,极大拓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及方式,有力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相关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结合自身指导多年大学生创业类项目的经验,从教师意识、专业知识、学生团队管理、企业见习等多方面进行了总结,为指导教师更好的利用学生科技类项目载体培养学生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电子设备维修专业是民航机务维修的重要建设专业,随着民航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工作岗位对民航电子设备维修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特别是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实践性教学的地位作用更加突显。文章通过对电子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分析,就加强该专业实践性教学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兴技术催生的科技和产业革命,企业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新工科背景下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出发,分析目前高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育师资联动、建立创新实践平台、开展多渠道的综合实践培养路径,实现企业需求和课程教学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专业知识与创新实践相融合、创新创业项目与技术服务相融合的“四元融合”,为当前高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与培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我国民航飞机维修企业面临着严重人才危机的困境,企业培训师资不足、培训效果不明显.院校机务维修专业培养的学生素质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等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机务维修专业应依据企业的需求调整发展方向,从“心、脑、手”三个方面入手,培养“从事飞机维修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应用CDIO工程教育思想从微观上改革航空电子专业实验体系,面向航空机务工程实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机务工程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分类航空电子专业实验为专业实验、创新实验和航空机务实习三类,以网络互联,构成航空机务工程环境,融入验证性、综合设计性和专业创新性实验层次以及考核与管理,形成CDIO实验体系,其建设思路对同类高校相关专业实验室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璧 《广东教育》2009,(2):57-59
本文在分别阐述职业素质和高技能人才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民航机务行业特色,对如何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培养民航高技能机务人才进行浅析。推进民航职业院校对机务人才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校共青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第二课堂活动的主阵地,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高校共青团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当前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专业性不足,也缺乏前期规划、中期指导和后期评估.因此,应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专业技能、提升创业能力;加强与校就业处合作,建立创业实践平台落实创业项目;组织校外企业家与校内专业教师成立创新创业导师库,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