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植物实验材料的选取原因 以苹果和梨等为实验材料鉴定还原糖的原因:苹果和梨等果实的果肉颜色为白色或近乎白色,且含有较多的还原糖,以此为材料,实验现象明显,且实验结果与原组织样液能形成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2.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有可溶性还原糖 (葡萄糖、果糖、乳糖 )、脂肪、蛋白质等物质能与某些试剂发生反应 ,产生特定的颜色变化 ,因此可根据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变化 ,鉴定生物组织中这些化合物的存在。这个鉴定实验是高二《生物》课中必做实验 ,我们在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时 ,对本实验选材进行了探讨 ,除书本上提供的材料外 ,我们认为牛奶主要成分的鉴定 ,可做为教材实验的补充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本材料实验效率高 ,一种材料同时可做三种物质的鉴定。实验原理是 :(1)牛奶中的乳糖是一种醛糖 (由葡萄糖 +半乳糖构成 ) ,能还原斐林试剂 (0 .1%N…  相似文献   

3.
1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与生物组织的中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殊的颜色反应,如:①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②脂肪小颗粒+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③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2实验改进2.1检验还原性糖教材上所用的实验材料是苹果或梨匀浆,在实  相似文献   

4.
在生物试验过程中,材料的选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材料的选择作一简单的分析。 1.根据实验原理,科学地选择材料。 1.1在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的鉴定的原理是还原性糖与裴林试剂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在选材时,一方面考虑材料中有无还原性糖,另一方面考虑生物组织的颜色应为白色的植物组织。例题1:单子叶植物韭菜、鸢尾的叶子不宜作实验材料,原因是叶子为绿色会遮盖生成物的颜色。例题2: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但不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是因为其组织中的糖是非还原性糖。  相似文献   

5.
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实验成功的关键。选择实验材料要从事实出发。用梨的组织样液、唾液、蒸馏水做还原糖对比实验,用菲林试剂来检验,实验结果说明:唾液不能作为还原糖的鉴定材料。用花生、唾液、蒸馏水做脂肪鉴定对比实验,用苏丹Ⅲ来检验,实验结果说明:唾液不能作为脂肪的鉴定材料。用稀释的鸡蛋清、唾液、蒸馏水做蛋白质鉴定对比实验,用双缩脲来检验,实验结果说明:唾液能作为蛋白质的鉴定材料。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唾液不是鉴定还原糖、脂肪的理想材料,但是鉴定蛋白质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6.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原理是斐林试剂(主要成份是Cu(OH)2,本实验中由NaOH与CuSO4反应生成)与还原糖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从而证实生物组织中存在还原糖。实验要求隔水加热煮沸2min左右观察颜色的变化,颜色由桔黄色→鲜红色→深棕色→砖红色→红褐色,发生了多次的演变,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从书本实验出发,引导学生归纳实验设计方法以及相关理论,并辅以针对性的训练,教学效果非常好。 1 掌握实验材料的选择方法在做(实验一)还原糖鉴定实验时,让学生思考以下例题: 例题以下材料哪种适于做还原糖鉴定实验,并说明原因:  相似文献   

8.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在这里,笔者把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以下几点说明,供大家参考。一、实验材料的选择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实验材料的选择,好的材料可以提高实验效果。(一)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糖的种类比较多。有还原糖和非还原糖两大类。常见的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蔗糖、淀粉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还原性基团,是非还原糖。在双子叶植物中,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葡萄糖形成后,合成为淀粉暂时储存在叶子内,因此,最好不用双子叶植物的叶子作为实验材料。单子叶植物,如韭菜,并不将光合作用的初始产物转变为淀粉,故叶子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糖,但由于叶片中色素的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也不宜用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作为实验材料。本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较高的植物组织,而且要求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如苹果和梨。也可以用白色的甘蓝叶、白萝卜替代。经实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和萝卜。(二)脂肪的鉴定所用的材料一要脂肪含量高,二要有一定大小能做徒手切片,花生种子符合该实验的要求。实验前要将花生种子浸...  相似文献   

9.
王宏伟 《成才之路》2013,(12):91-91
创新探究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基于创新探究的理念,笔者以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来看验证实验向创新探究实验的转变。问题一:斐林试剂只能用来检测还原糖吗?学生质疑:斐林试剂能否和非还原糖发生颜色反应。实验课题:探究斐林试剂能否和非还原糖发生显色反应。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进行如下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10.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按照课本介绍的方法操作,既不易观察到预期现象,又浪费实验材料和时间。另外,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课本对某些实验现象和步骤的描述有失偏颇。为此,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实验。现将探索过程和结果汇报如下(所做各项实验均重复3次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物教学》2017,(20):42-43
高中生物实验囿于客观条件,在实验资源和实验方法方面存在局限性。为了提高生物实验的科学探究性,通过对还原糖鉴定实验中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创新,旨在拓宽实验材料范围,丰富实验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2.
1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酶的特性”内容时 ,化学中糖的知识尚未涉及 ,学生不知哪些糖具还原性 ,哪些糖不具还原性。但还原性糖的鉴定方法已在“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练习过。因此 ,本实验具有探究性和连续性的特点。2 教学目标的确定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 ;初步学会实验设计的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课时安排本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实验时间应与教材同步 ,安排在学习“酶的特性”知识内容之前完成。如实验安排在“酶的特性”教学内容之后 ,该实验的探究性大大降低 ,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就难以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物涉及物质鉴定的实验主要有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以及DNA的鉴定等。下面就对这几个实验进行归纳整理,以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实验成功的保证。用同一种实验材料进行不同实验,既可以节省实验时间,又能拓宽实验思路,创新实验手段。本文介绍用玉米的胚及幼苗的研磨液同一种实验材料,进行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等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组成物质相同,但二者从物质的浓度、实验原理、反应的条件以及实验结果方面又有很多区别;而斐林实际与班氏糖定性试剂虽都能进行还原糖的鉴定,二者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别。  相似文献   

16.
张娜  张盼 《中学教学参考》2014,(32):104-105
<正>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是高中生物的一个重要实验,也是考查学生实验能力的热点。如下面的选择题:某人进行有关酶特性的实验,操作如下表所示。预计三支试管的颜色变化分别是()。A.Ⅰ、Ⅱ、Ⅲ均为砖红色B.Ⅰ、Ⅲ为无色;Ⅱ为砖红色C.Ⅰ、Ⅲ为蓝色;Ⅱ为砖红色D.Ⅰ、Ⅲ为砖红色;Ⅱ为无色  相似文献   

17.
教材中“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为验证性实验 ,难度并不大 ,但由于内容较多 ,实验时间较长 ,效果不理想。具体措施如下 :1 实验顺序的改变本实验包括三个小实验 ,其中脂肪的鉴定花费时间长 ,因此实验有必要作一个调整 ,先做第一个 ,或者第三个 ,最后做第二个 ,这样做实验效果好。2 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2 1 材料的选择选用可溶性还原糖含量高、颜色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或器官 ,效果较好。2 2 试剂的选择本尼地试剂代替斐林试剂。本尼地试剂的配制方法如下 :无水硫酸铜 1 74 g溶于1 0 0ml热水中 ,冷却后稀释至 …  相似文献   

18.
侍燕 《考试周刊》2011,(93):176-177
作者就高中生物学人教版教材中对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做了尝试性的改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实验效果从总体来讲是优于原实验设计的,缩短了实验时间,延长了实验试剂的保存时间,使实验操作更加简便易行等。  相似文献   

19.
就江苏地区使用的三本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实验演变进行研究,并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过程中 ,发现许多学生对于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与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实验中存在着许多疑难问题 ,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现归纳总结如下 :1 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及蛋白质的鉴定原理不同1 1 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原理 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的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半缩醛羟基 ,当与新配制的一定浓度的Cu(OH) 2 悬浊液混合后 ,在加热的条件下 ,将Cu(OH) 2 还原为砖红色的Cu2 O沉淀 ,而还原性糖本身则被氧化为相应的有机酸。以葡萄糖为例的反应式如下 :CH2 OH (CHOH) 4CHO +2Cu (OH ) 2△CH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