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频数与频率是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我们把一组数据收集起来后,就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然后根据获得的信息作出估计和决策。学习频数与频率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现举几例分析如下,希望能帮助大家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意义及简单应用。  相似文献   

2.
频数与频率是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当我们把一组数据收集起来后,就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然后根据获得的信息作出估计和决策。学习频数与频率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现举几例分析如  相似文献   

3.
韩建刚 《教师》2020,(13):70-71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频数与频率(1)”是初中数学中“数据与统计图表”的一节重要内容,当把一组数据收集起来时,人们就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然后根据获得的信息作出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利的估计和决策。学习频数与频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对数据进行收集,以及怎么去进行分析处理。在教学上利用“TOP(突破)课堂”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运用得出的结论进行预测或指导生产实践,这就是统计的一般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是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地收集数据,准确地处理、分析数据,才能得出正确的信息和结论.本章从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入手,让我们了解了数据收集的相关知识;通过计算频数、频率、极差、方差、标准差等,使我们能够判断数据的分布与波动情况.  相似文献   

5.
【本章概述】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通过实例,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相似文献   

6.
一、中考试题分析 1.统计与概率这一部分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能指出总体、个体和样本,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分析和表示,用计算器处理复杂的统计数据并根据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计算加权平均数、极差和方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频数、频率的概念,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统计知识的简单应用;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大量重复实验中的频率与事件发生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中考试题分析1.统计与概率这一部分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能指出总体、个体和样本,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分析和表示,用计算器处理复杂的统计数据并根据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计算加权平均数、极差和方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频数、频率的概念,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统计知识的简单应用; 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大量重复实验中的频率与事件发生的概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章概述】 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通过丰富的实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样本;通过实例,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3.统计与概率(1)统计以下内容应当受到关注:了解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和样本,知道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分析和表示(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会用计算器处理复杂的统计数据,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在具体情境中不仅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极差和方差,而且能理解这些统计量的意义.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用样本估…  相似文献   

10.
统计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推断或预测的学科.统计的特点就是与数据打交道,统计的基本思想是用样本估计总体.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我们利用列表,画折线图、条形图或扇形图等形象化手段,将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描述;然后通过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认识,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通过对方差、频数、频率以及它们的分布,来了解数据的波动变化和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对试验结果作出评估和预测,完成统计工作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马复 《湖南教育》2006,(4):10-13
3.统计与概率 (1)统计 以下内容应当受到关注:了解抽样的必要性,能指出总体、个体和样本,知道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分析和表示(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会用计算器处理复杂的统计数据,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在具体情境中不仅会计算加权平均数、极差和方差,而且能理解这些统计量的意义。根据具体问题,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据能形成自己的看法,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知识解读1.频数和频率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的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频率反映了各组频数的大小在总数中所占的份量.频率×100%就是百分比.  相似文献   

13.
在数据的表示中,我们用频数表示数据中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频率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根据一组数据中每个对象出现的频数或频率值的大小,我们可以作出判断与决策.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学作为重要的数学分支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极强的实践性.由于新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具有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本节课对频数与频率的探究,是在学生掌握了数据的多种描述方法并对总体、个体、样本及数据的集中程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知识体系的形成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可能还是确定”属于初中概率与统计领域中的内容,是七年级数学继“数据的收集”与“数据的表示”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它是从学生周围熟悉的问题入手,让学生置身于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感受大干世界的不确定性,进一步熟悉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理解频数、频率、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的概念.使用的教材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1章第一节“可能还是确定”.  相似文献   

16.
统计图中的"四频"是指频数、频率、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其中,频数、频率用数据描述;频数分布表用表格表示;频数分布直方图用图形反映.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现撷取数例如下.一、由频数分布直方图求频数例1(2010年湖北咸宁)某学校为了了解  相似文献   

17.
处理记录的信息一般要经历三个步骤:统计/整理、归类、解释。观察者先要对根据观察量表所记录的信息进行统计或整理。在进行统计记录的数据时,对于一些简单的、目的单一的观察量表所收集的数据,如学生的应答方式,可以从记录中推算出一些能说明问题的百分比、频数或排序,呈现在相应的观察量表上;对于那些较为复杂的数据,如师生语言互动分析,可以通过频率和百分比的计算,绘制出可以说明问题的图表,也可以通过电脑,利用Excel等电子制表软件来开发数据表,利用电脑进行数据分析,然届再根据需要由电脑绘制出不同的图表。对记录的文字材料要进行整理,按观察量表的设计意图逐条核对文字,或补充、或删减、或合并,转换成简洁、  相似文献   

18.
处理记录的信息一般要经历三个步骤:统计/整理、归类、解释。观察者先要对根据观察量表所记录的信息进行统计或整理。在进行统计记录的数据时,对于一些简单的、目的单一的观察量表所收集的数据,如学生的应答方式,可以从记录中推算出一些能说明问题的百分比、频数或排序,呈现在相应的观察量表上;对于那些较为复杂的数据,如师生语言互动分析,可以通过频率和百分比的计算,绘制出可以说明问题的图表,也可以通过电脑,利用Excel等电子制表软件来开发数据表,利用电脑进行数据分析,然届再根据需要由电脑绘制出不同的图表。对记录的文字材料要进行整理,按观察量表的设计意图逐条核对文字,或补充、或删减、或合并,转换成简洁、  相似文献   

19.
频数就是所要考察的每个对象出观的次数,频率就是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百分比).频数、频率与总次数存在的关系是:(1)频数之和等于总次数;(2)频率=频数/总次数,在实际生活中,许多问题涉及频数与频率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20.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统计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了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不同的调查方式的适用范围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目的是继续学习频数与频率这两个统计量之间的关系,深入学习统计方法,深化统计思想,发展统计观念。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方面:在现实情境中理解频数、频率概念;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能用样本频率估计总体频率。数学思考方面: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并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