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小学语文课程也在不断改革,核心素养已成为语文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教研会、优质课等活动中,如何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也成为教师们交流和思考的重要问题。语文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小学语文的培养也不能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入手,探讨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等,以期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认识这种学习模式的特点、类型,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基本程序及评价策略,积极组织和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其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提高未来公民语文学科素养,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当前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随之对于人们的要求也提高了,把握语文的核心素养,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以及培养策略,将成为推动和深化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不但对于社会发展有利,而且对未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进步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深化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本体论研究,是突破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内容"这一概念的内涵,认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在本质上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与生成.立足于言语形式,以言语形式为出发点,把学"文"与悟"道"有机结合,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也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实质内涵.语文知识与语文活动,二者共同构成了语文教学的内容要素,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只有把握好"知"和"用"两个标尺,重构语文知识体系,创新语文实践活动,融合教师理解与学生经验,才能将课程和教材中的内容,最终转化和生成为教学层面的内容,以及学生所现实掌握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本文将从语文素养的概念、内涵及如何全面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做一简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我国素质教育迈向核心素养培养的新阶段。理解和阐释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征,对推动和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工具性与人文性、审美性与创造性、阶段性与终身性的特点。语文教学工作者若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把握好语文学科逻辑与核心素养的关系,那么语文教学水平将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现代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素养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全面发展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学基本环节之一的练习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语文课程。偏远农村学校应从教育科研、语文课堂、生活即语文实践三方面下抓手,提高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能力,进而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指出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组织语文课程内容。如何理解、把握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教师学习新课标的难点,也是课堂落实新课标要求的关键,借助《松鼠》同课异构的两个成功课例,认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基本内涵,以及以始为终、素养导向、融合为重等实施策略,指向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效果必须把握该课程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统筹考虑教学中的四对关系以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进而向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的转化,并在加强教学改革的同时.切实提升“纲要”课程教学的学术含量和学术底蕴,以实现“深入”与“浅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领域提出的一个重要研究命题,本文旨在深入阐释高职教育阶段这一命题的理论内涵,明确旅游高职院校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目的,提出合理改进语文课程和教学的对策及建议,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其优秀的理念为中职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出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内涵的片面认知,对其教学特性的理解是模糊的,存在活动开展误区。因此,笔者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经验,从特性、注意事项、评价作用等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相似文献   

14.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积累十分重要。如果能正确理解语文积累的含义,把握"大语文学习观",做好学生语文积累的指导,并从多方面去拓宽阅读阵地,激活语文积累的源头,必将会促进学生的语文积累。  相似文献   

15.
习语属于极其活跃的词汇,人类对习语的感知有一定的共性;但由于英汉在民族心理、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习语隐喻认知颇有迥异之处。学习习语绝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它的"认知意义或词典意义",而要了解语言词汇特定的文化内涵,也只有做到对词汇文化内涵及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习语,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引发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语文素养的内涵及其对农业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农业高职学生语文素养缺失现象的原因,并从学校管理、教师教学两个层面对提升农业高职学生语文素养提出了相关策略:学校要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观念,制定相应政策;教师要针对专业整合教学内容,结合活动开展课外教学,利用网络拓展教学空间。  相似文献   

17.
我国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的理论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道家思想为补充的诗教课程审美教育 二是近百年来语文审美教育的曲折发展 三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探索。纵观这三个阶段语文审美教育的发展,可以认为,语文课程审美教育本体论探究经历了关注主体生命(文质彬彬的君子,无为而无不为)——成就"理""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科学理性——重视主体生命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由于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这就决定了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提高,因此中学语文课程评价要遵循全面性与核心性相统一、发展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积累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期为语文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在本质上就是让学生不断解读文本的文化内涵、内化文化品质、沉淀文化素养的过程。教师要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以提升语文课堂的文化含量,激发学生对文化审美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当前高校现代汉语课程现状,认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可分化为四门专题课,即“现代汉语语音专题”“现代汉语词汇专题”“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专题”“现代汉语汉字专题”。通过这四个专题的讲练,学生既可以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又可以具备一定的解释和教学现代汉语的语言能力,从而更加符合专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