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文(古代汉语),往往是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较为难啃的一块"硬骨头"。相对于白话文、现代文而言,文言文、古诗词等古代文学作品注重典故、语言含蓄,讲求"意境"之美,"意象"之美。台湾地区国文测验卷非常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试题所选用的文本也非常多样化,涉及的知识面广泛。不仅有古诗文阅读鉴赏、文学常识这样的常见考查内容,还包括了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哲学流派、历史知识等这些看似非文学类知识的考查。在考查方式上,卷中出现了不少颇具创意的题目,充分体现了对于学生将语料与语料进行相互对接、转换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2.
<正>在近来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中,我们会发现,文本阅读题和过往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应的改变。相同之处在于,考查重点和题型基本相同;改进之处在于,增加了文本探究题,在开放性论述题的涉及面上,变得更广更深,不仅注重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和分析,还注重考查考生的文学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现结合诸多专家学者和本人有限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现代文阅读复习中我们应该关注的几点:一、关注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下的语文试题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与顿悟穿透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审美价值与情感态度,注重考查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教学所应值得关注和思考的.  相似文献   

4.
正当今语文高考试卷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其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领悟文本的"内核"。纵观全国18套语文试卷,文言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都是必考题目,这三种文本从不同层面传承和发扬着中华民族上下几千的文化积淀,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实情况是学生"鄙夷"文言文,畏惧诗歌,而又看不懂现代文,对于这三种文本,都能够较好完成的学生实在是少之又少。笔者认为,这三种文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通过某些特定的内容,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我们在领悟文本主旨时,都需要从文本的语言挖掘思想、形象、情感的深刻内  相似文献   

5.
2017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由选考改为必考,这一变化影响着整份试卷的试题结构,该部分的考查功能也随之改变。重新认识定位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功能,对基础年段的阅读教学和高三年的备考方向尤其重要。2017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Ⅰ卷显示,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以"非连续性文本"作为阅读文本,注重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潘静 《青海教育》2014,(4):45-45
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考查学习方法,注重考查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注重考查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和地理认识”,取材于实际,形式新颖、设问灵活、切中时弊,对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考查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的高考语文考纲是所有学科中变化最大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取消了试卷中"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的"选作",目的是"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有4篇大阅读:现代文、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文言文阅读,在时间不变的基础上,可以说又增加了一篇将近2000字的文章。这是高考在有意识地考查学生阅读的情况,涉及到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8.
2006年全国高考数学卷Ⅰ紧扣考试大纲,整个试卷有效贯彻实施了"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的命题指导思想.试题涉及知识点的覆盖面广、起点低、坡度缓,充分重视难度适中,与2005年高考试卷相比,全卷稳中有新,稳中求变,保持了高考的稳定性.试卷能区分出不同考生对基本概念掌握的层次或效果不同,强化应用意识,倡导理性思维,体现创新意识的考查.2006年高考数学试卷在难度设置顺序上更显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试题立意朴实而又不失新颖,体现了文理差异,显然有利于高等院校对人才选拔的需求,区分度明显.  相似文献   

9.
梁慧彩 《河南教育》2005,(11):29-29
2005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非实验区)共设置了四个大题,23个小题(含作文),满分为100分。总体来看,整套试卷覆盖面广,考查的知识点多,不仅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更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试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中.能考查出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与2004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相比,2005年试卷则是稳中求变,更注重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与运用能力的考查,更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10.
试题在基础部分考查内容上遵循《考试说明》要求,既注重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又注重语文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现代阅读侧重考查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作文题目回归传统,题目很新颖,很有诗意,审题没有设置障碍,贴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湖南卷文科数学第20题是一道典型的立足基础、注重探究、考查能力的好题.该题的命制,充分体现了"考查基础,注重思想方法,培养实际能力"的命题原则.该试题在考查学生数列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了对学生探究意识及创新精神的考查.  相似文献   

12.
王学华 《高中生》2011,(10):8-9
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其主要特征是:议论性较强、观点鲜明、材料涉及面广。它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查的能力层级主要是理解与分析综合。2011年高考有多套试卷涉及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充分体现了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由《数学教学大纲》向《数学课程标准》的过渡,中考中几何综合型试题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中考对证明的技巧不再过于追求,除了考查学生必需的推理与计算能力外,更注重考查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过程,注重考查学生在几何活动中形成数学思考的数学素养,注重考查学生的数学应用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编者:2012年,长沙市中考语文卷首创片段作文命题,是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一种新题型。它要求考生将记叙文阅读中的某一个点局部放大,这种放大以描写、抒情、议论为主,着重考查学生对某一种具体写作手法的掌握程度。2012年考查的是对"父亲"的肖像和神态的描写,着重于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具体感悟,同时考查学生的人物描写能力。2013年长沙市中考语文卷考查了对文本中人物心理和动作的描写。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一次将"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概念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引入。它属于实用性文体的一种,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一项重要任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的命制要围绕主题多样取材,要注重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和对材料的综合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少教多学"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追求教得更好、更精、更有效;学生在学习中学得更主动、更科学、更有用。就高中政治学科而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和思维的考查,所以教师要更加注重"少教多学",即进一步突出在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立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现状,探究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落实"少教多学"的教育学理念,以期进一步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有一段明确要求,"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应以课外文字为主,注重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写作不碍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有条件的地区还可进行听、说能力的考查。"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中考试题中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能力的强化。就作文命题而言,要求能够更充分反映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真切感受,鼓励学生以"我"手写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高考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而恒成立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多、解题方法多样、综合能力强,可以从多方面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03年高考数学试题,在稳定的基础上有创新,注重了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了对考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在强调综合性的同时,重视试题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1 试题的主要特点1.1 在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上,更注重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  试题已不刻意追求知识点的覆盖率和纯记忆性的考查,但是却更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以理科试卷为例.独立地对单个知识点的考查的题目,几乎没有.绝大多数题目都同时涉及到多个知识点或知识块.例如在选择题中,(1)是三角中同角三角函数基…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17年起,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由考查人物传记转为考查新闻、报告、学术论文等文体,所使用的文本组合形式是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是以间断性内容信息符号所组成的一组综合性阅读文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实质是信息阅读,其选文打破了单一文本的线性结构,缺少连贯性,增加了文本的复杂度。此外,从2017、2018年两套全国卷Ⅰ的实用类文本试题的命制来看,高考不仅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更侧重考查学生碎片化的阅读能力,即提取信息、整合信息、比较信息、加工信息、推断信息等能力。基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选用、考题特点,及部分考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