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针对自主创新型企业合作文化的建设,对武汉城市圈光谷地区部分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研究。针对武汉城市圈自主创新型企业合作文化的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分析了自主创新企业合作文化构建的要素和构建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主要原则,最后探讨了自主创新企业合作文化构建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徐元 《科学与管理》2007,27(2):13-15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自主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引起了一场关于我国应当以技术引进为主还是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激烈争论。事实上,现阶段我国应当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投入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制度是保障。  相似文献   

3.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群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更好地制定和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建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构建自主创新战略群的方式,从系统性的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群调整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内涵和构成维度的研究是科学、客观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关键.界定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四个构成维度:自主创新原动力、自主创新资源整合能力、自主创新产出能力和自主创新可持续性能力;同时构建了一套由4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构成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成维度测度指标体系.所制定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普适性,既可以用于企业间自主创新能力的横向比较,也可以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纵向比较.  相似文献   

5.
自主创新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充分发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作用。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的因素很多,其中,发挥政府的科技有效支持能力至关重要。界定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有效支持能力两个基本范畴,构建了科技有效支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国外科技政策模式对我国构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雪梅  王双 《科学学研究》2007,25(A01):63-67
在分析国外科技政策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若干思考,并进一步提出构建我国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企业如何构建推动自主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自主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管理创新带动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归根结底是由人来完成的,构建能够有力推动自主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企业如何构建推动自主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支柱产业,长三角是我国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地区,但也同时面临着国内外的巨大挑战。要保持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基于此,构建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长三角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进行评价,指出其在自主创新发展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企业的历史责任。企业自主创新越来越被国家层面和企业所重视,研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对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一个探讨。时下,企业创新风生水起,中小企业需要找到制约发展的瓶颈,从制定良好战略规划、加强技术体系建设、构建战略联盟关系、管理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等方面,找到适合本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方法,为企业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操龙灿  江英 《科学学研究》2006,24(Z2):622-627
分析企业自主创新及其体系的慨念和特征,从技术来源和技术创新战略的角度构建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并通过自主创新模式决策过程,指出自主创新组合的路径,最后,提出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界定互联互通蓝图下中国自主创新的人才体系内涵,分析当前中国自主创新的人才体系建设现状,发现其存在缺乏人才基本法支撑、人才政策"碎片化"、人才生态环境不良、重视海外引才而轻视本土培养以及创新型人才不足等主要问题,基于我国国情和APEC互联互通蓝图,提出构建人才基本法体系、建立人才综合管理体系、打造良好人才生态环境、建立"一体两翼、联培共享"人才获取机制以及优化人才培育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主创新及创新自主性测度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本文分析了自主创新的内涵、特征和模式,研究了自主创新“自主性”的测度问题。自主创新最重要的特征是自主性,自主性不仅包括通过主动努力主动获取创新产权和创新收益的主动性。而且还包括控制创新收益的主导性,自主创新是主动付出创造性努力的创新,是掌握主导权的创新,是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制度保障的创新,是有效率的创新,是与自身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创新。在技术层次上,一项创新是否是自主创新可以通过计算创新专利技术价值在其与在先专利技术总价值中的比例来测度,在企业、区域、产业和国家层次上,可从技术投入、知识产权和创新收益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测度。  相似文献   

13.
以自主创新理解发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21世纪,科学技术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密集时代,科学技术成为了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解决中国发展所面临的众多问题,必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依靠创新实现国家发展。加强自主创新,需要准确把握自主创新的内涵。从全面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相似文献   

14.
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广东推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对广东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意义以及对现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基本特征和主要方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推进广东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FONT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军 《科研管理》2011,32(1):79-88
    摘要:我国于2006年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对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越来越大,金融支持已经成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基于我国自主创新金融安排体系建设的要求,对我国金融支持自主创新的功能、存在问题、实现途径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缺乏对资源型企业如何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的研究,以5家世界500强资源型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深入剖析资源型企业通过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提升自主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以及关键要素,提出相应的理论命题,得出结论如下:推动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提升的重要因素是发挥企业需求主体作用,基本保障是发挥企业研发投入主体作用,重要途径是发挥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作用,重要支撑是发挥企业研发组织主体作用,关键要素则是发挥企业人才培养主体作用。研究结论启示资源型企业加强研发投入、构建以自身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组合、构建内部技术研发平台以及培养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政策等,以增强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提升自主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7.
自主创新新解:"概念硬核"视角的集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主创新的普适性概念有待深化。基于“概念硬核”范式,形成创新和自主创新的“概念硬核”逻辑。广义而言,自主创新是创新主体受其意志支配,依托创新能力,将其新的事物成功实现于市场,创造出新的社会经济价值的创新过程。狭义的自主创更强调技术先进性或可获得全部或部分自主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8.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燕华 《科技与管理》2006,8(2):133-135
从定量和定性的不同角度,提出了若干判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核心指标,通过分析提出我国企业已经基本上确立了创新的主体地位,但这种主体地位主要还是表现在一般性的创新活动上,而在高层次的技术创新活动,即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自主创新的区域化战略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主创新是区域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竞争能力的主要原动力,创新区域化是自主创新的主要推动力;在我国自主创新战略中应强调区域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自主创新的集群创新战略、企业推动战略、技术集成战略、核心技术突破战略等若干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基础研究"国家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型SKL已经成为我国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但其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有限,且不同类型的联合型SKL自主创新绩效差异显著。首次运用SWOT法对我国联合型SKL自主创新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我国联合型SKL在自主创新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面临不同的威胁和发展的机遇。因此,发挥多种策略的协同功能,就成为提升我国联合型SKL自主创新能力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