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新兴的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和信息可视化技术,追踪法学研究国际前沿热点、确定法学研究核心文献与权威法学家,对我国法学研究和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分析结果显示,法律经济分析是近十年来法学研究国际前沿的一个重要热点领域,同时波斯纳成为被引频次最高的权威法学家。法学研究的核心文献主要分布于《哈佛大学法律评论》期刊中。  相似文献   

2.
李平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56-61
随着全球竞争的高端化,创新愈来愈成为提升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创建创新型城市不仅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立足点。作为能耗、碳排放大省的江苏,城市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尤为迫切,此时对创新型城市的概念、理论进行梳理,对江苏创新型城市的现状、特征、问题进行总结,对于把握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和发展规律,加速江苏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新的基本定义是指从外界引入或者在内部产生某种新事物而造成有益的变化,是人们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的一些新的举措.创新型国家是以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国家,创新型国家并不一定是科技大国,但必然是科技强国.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创新型国家,不能单纯以拥有多少科技人员、发表多少学术论文、取得多少科技成果等等为依据,更重要的是要看创新在国家的发展中是否起到主导作用.用"全球创新计分牌"(GIS)等方法对国家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均已表明,我国离创新型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正如"欧洲创新计分牌"(EIS)2006中所指出:"无论是阿根廷和巴西,还是印度和中国,无论在绝对指标还是相对指标上,都难以与任何一个创新较好的欧盟国家相比.看来这些国家的创新体系需要有实质性的改善,才能赶上创新绩效好的国家."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了到2020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四个指标: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据笔者测算,到2020年以前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的年均增速应为12%,才能保证到2020年时占GDP的2.5%;当前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约为25%左右;对外技术依存度为60%左右;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目前占第6位,但按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0.7,发达国家的0.14左右;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篇均仅为国际水平(8次)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见,从国际的标准和我国自己提出的目标看来,建设创新型国家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创新大体上可以分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三大类.技术创新是指将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服务引入市场,实现其商业价值的过程;管理创新是指将一种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或新的组织形式引入企业或国家的管理中,并取得相应效果的过程;而制度创新则是指将一种新关系、新体制或新机制引入人类的社会及经济活动中,并推动社会及经济发展的过程.创新能力是国家和企业的核心能力.在当今世界上,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社会即将来临,为了适应环境的迅速变化,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要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真正实现我国的新型工业化.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主要应当采取以下5项措施:①发展教育事业;②推进风险投资,实现金融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结合;③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④培养创新的文化;⑤建立创新的支持系统.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一是要在制度上进行变革和创新,从科学推动模式转变为主要靠需求拉动的模式,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改进老产品或开发新产品;二是企业应当逐渐增强自己的核心能力,走上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集约式发展道路;三是成为确定研发项目的主体,成为投入的主体,成为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的主体,还需要给予各方面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深圳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明确提出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为了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许多城市相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和任务,掀起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热潮.深圳市政府"科学有为",在明确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核心要素的基础上,以"一个战略,四个高地,五个平台"为基本建设构架,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基于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发展的深圳模式".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领军城市,对深圳的创新发展战略及模式选择的研究对推动全国创新型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国内热议的话题。创新从创新系统中涌现的现象引起政府对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重视。经过对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渊源、主要内容和演化过程的分析,研究认为政府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已从单纯的激励创新向激励创新主体间的互动转变。我国创新战略的实施需要从科技投入、创新环境、创新网络和技术预见四个方面对政府管理予以创新,促进创新系统内创新要素的流动。  相似文献   

6.
从国家创新体系到创新型国家转变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坚持自主创新的核心地位。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正在出现由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向创建创新型国家转变,这一转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重要的哲学基础,实现了由重视创新客体的建设向创新主客体综合发展的转变,明确了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国内热议的话题。创新从创新系统中涌现的现象引起政府对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重视。经过对发达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渊源、主要内容和演化过程的分析。研究认为政府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已从单纯的激励创新向激励创新主体间的互动转变。我国创新战略的实施需要从科技投入、创新环境、创新网络和技术预见四个方面对政府管理予以创新。促进创新系统内创新要素的流动。  相似文献   

8.
比较国内外技术预见研究的核心期刊分布,对我国技术预见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国际技术预见研究的核心期刊主要是美国、英国、荷兰和瑞士主办或出版的英文期刊,这些期刊专业性比较强,创刊的时间比较早。国际技术预见研究的核心期刊《技术预见与社会变迁》也受到国内技术预见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和引用,表明了国内学者对国际相同主题研究前沿成果的借鉴和学习。国内技术预见研究的核心期刊包括中文和外文两部分,但与国际比较,国内技术预见研究领域尚缺少专业的"技术预见"核心期刊。随着我国技术预见研究实力的增强,和研究成果的增多,我国政府和有关研究学会等机构也应创办技术预见研究的专业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9.
<正>当今,许多国家已将科学、技术与创新(通常简称为"科技创新")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宠儿",纷纷制定出台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以提升产业与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在我国,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九大更是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两院院士大会进一步提出"科技强国建设战略"。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创新型企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创新型企业创新发展战略是建立在企业持续创新基础上,以实现企业创新发展为核心的核心发展战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打造大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群体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程和根本任务,是中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定量文献计量与定性文献回顾方法,对颠覆性创新国际研究领域(1995-2019)的773篇文献进行梳理,从重点期刊、核心作者、国家机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和演化趋势等方面分析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颠覆性创新国际研究的核心知识基础为战略联盟、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分段资源配置、技术创新、颠覆敏感性与颠覆性技术7大内容;研究热点围绕主体特征、衡量维度及发展路径3个方向;研究脉络经历了概念界定、视角扩充、机理研究与理论应用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旨在分析国际创新理论研究热点和趋势。基于文献计量视角,以SSCI、SCI数据库为检索来源,运用Cite Space III软件,选取2006—2015年间国际创新领域10本代表性SSCI期刊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能源创新"研究团队是2015年成立的规模最大的研究团队;重要研究作者和机构主要分布于美国和欧洲;吸收能力、开放式创新是国际创新领域核心期刊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吸收能力研究内容日趋多元化,由企业外部资源获取、吸收及产出绩效延伸至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研发及高校研究成果的商业转化;开放式创新绩效、组织吸收能力、企业战略联盟、技术转移及知识产权是开放式创新研究领域热点。  相似文献   

13.
借助知识图谱的最新可视化技术,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把科学计量学与数学、计算机图形学结合,对Web of Science中2011年~2015年有关技术创新的11997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III,对核心期刊、重要作者,重要文献、研究热点做了分析,绘制出近五年国际技术创新领域的知识图谱,总结展示了国际技术创新领域近五年的发展态势和研究热点。通过探索分析,总结了当今国际技术创新研究的5大热点领域:“知识搜索”、“绿色技术”、“一般创新研究”、“市场前景”和“新技术的产生”,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创新研究国际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追踪创新研究的国际前沿、确定创新研究的核心文献,利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SSCI数据库中创新主题文献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创新绩效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是近年来创新研究的国际前沿热点领域;国际创新研究的核心文献主要分布在国家的创新系统、创新的扩散、公司的创新和创新对经济变革的作用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期刊科技创新水平量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我国科技期刊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量化分析。按照国际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 ,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的情况 ,以及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被引证率、影响因子和即时指数 ,通过大量对比研究 ,得出我国科技期刊科技创新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较为可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高水平作者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水平作者具有较高的学术产出和学术影响力,是学科发展和创新的主体。本文拟对高水平作者进行分析,为避免单独使用某一种指标所带来的局限性,通过《中国引文数据库》获取2000~2009年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作者的发文量、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h指数等多方面指标,采用文献计量、引文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综合以上指标用定量的方法对我国图书情报界高水平作者进行讨论。通过实证研究后发现,严格选用多项指标所得到的结果一方面可以较全面反映作者的学术地位与学术影响力,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这样的后发国家引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考虑产业的全球化分工和国际竞争,讨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及其发展模式。从国际竞争的视角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新分类,将其分为互补性技术创新、扩展性技术创新、替代性技术创新和超越性技术创新等类型,重点剖析开展替代性技术创新攻克产业核心技术面临的技术创新能力、用户接受、先发国家竞争、先发国家的先动优势等诸多挑战及其特点。最后讨论研究结果带来的启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初景利  闫群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12):1358-1365
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期刊国际化是我国科技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不仅可以向世界彰显我国科技成就,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文章从将科技期刊国际化纳入"一带一路"总体布局、为科技期刊"走出去"提供灵活的出口政策与渠道、加快我国科技期刊开放出版、打造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出版与传播平台、积极创办英文科技期刊、大力译介中文科技期刊、加强国际化办刊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强化我国科技期刊运营与管理8个方面,提出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战略与策略,旨在推动中国科技期刊的繁荣发展,增强我国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岳振明  赵树宽 《科研管理》2022,43(5):141-153
    在知识经济时代,加强创新网络研究对指导企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我国创新网络研究现状与趋势这一主题,以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通过样本文献回顾梳理并运用知识图谱分析、突现词分析等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发文量趋势、核心作者等研究现状,创新网络类型、理论基础等研究内容以及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国内创新网络研究起步早、成果丰硕,发文量逐年增加,形成了实力较强的核心研究团队;(2)技术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网络、企业创新网络等七种创新网络是国内学者最为关注的研究领域,而协同合作创新、创新网络演化、网络知识资源等则是学者们关注的研究主题;从学术取向上看,国内学者多以网络理论、资源依赖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结构洞理论等为基础进行应用型研究,而理论创新成果少;(3)通过突现词分析发现,近年来出现的知识权力、协同创新研究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活动的新特征,是该领域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数字化办刊经验,为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物理B》数字化办刊的具体实践为例,从内容数字化、采编系统、出版发行模式、期刊宣传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数字化手段。分析说明数字化办刊的重要性和成效。[结果]发现提高数字化办刊水平可以缩短稿件发表周期,提高服务水平和审稿质量,提高期刊影响力。[结论]国内期刊必须审时度势,借鉴国内外优秀期刊的数字化办刊经验,不断摸索创新,才能在激烈竞争中不被淘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