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赵薇 《林区教学》2008,(7):53-54
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我们经常听说与谈论的话题,它是一种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盛行于80年代后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后现代文学又是什么呢?在中国有没有后现代文学呢?论述了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以及后现代文学的含义,着重说明了产生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中国的影响与冲击,以及后现代文学在中国的文学理念上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批判的文化思潮,其来势凶猛在西方思想界也是罕见的,而它在中国自然也会找到属于它的土壤。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定义的诠释以及考察这一学派对传统史学的影响,可以看出后现代并非洪水猛兽,它也是一种对史学和其他学科有极大帮助的学术流派,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的优处,以此让我国史学的发展能够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3.
在西风压倒东风的时代,上世纪中叶形成以来的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对传统史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后现代主义史学以打破历史单线进化、突破中心论、注重多元化为主要特征,凸显语言学对历史建构的作用,质疑历史的真实性,把历史文本看作是语言学的产物。陈新的新著《历史认识:从现代到后现代》读后,对其观点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教育思想立足现代,虽诞生于后现代之前,却是对后现代主义教育的改良和矫正,集部分现代与后现代内容于一体,包容且超越了一些现代与后现代之争,从某种角度说可以视为一种后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文中从宏观微观角度把握和认识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后现代主义教育的关联和差异,以期对当下的教育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人们普遍把后现代主义视为一种学术思潮,从学术思想的脉络上看,它是近代欧洲历史主义思想的延续。在人们关注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学术史渊源之余,它作为一种现实政治与日常生活实践的产物,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说明。后现代主义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学术思想,更是一种观察世界的眼光,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一种对人性的新的认识。它倡导一种平等和宽容的精神,以这种精神来看待历史写作,传统历史学的基本元素在后现代史学的框架内都能获得新的定位。判断一部历史作品是否是后现代主义史学作品的关键不在于它是否强调了历史是建构的产物,而在于历史表现者通过这样一部作品是否能够传达那种平等和宽容的后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后现代教育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教育应包括“解构”与“建设”两种不同的气质;后现代教育对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内容的片面撷取,致使后现代教育走入了无法回头的因境当中;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为指导的后现代教育,以一种辩证否定的态度来对待“解构”,把“建设”看成是“解构”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目标追求,从而使后现代教育的实践性大为增强。  相似文献   

7.
赵成蓉 《出国与就业》2011,(22):122-123
后现代课程观发端于哲学领域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作为深入研究和理解后现代课程观的理论基础,探讨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发展、内涵,及其为后现代课程观探索提供的理论依据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王虹  王锦 《襄樊学院学报》2007,28(11):77-80
文章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论述了"人文奥运"的后现代性特征,得出"人文奥运"具有后现代主义倾向;"人文奥运"的生态观、文化观具有一定的后现代性特征;"人文奥运"的核心理念"和合思想"具有后现代主义精神;并通过分析"人文奥运"的后现代性,认为后现代体育发展观符合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后现代主义思潮成为影响全世界广泛的文化思潮,教育技术领域也不能免。本文介绍了后现代主义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国外后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就,并提出网络教育是后现代主义教育技术的主要战场和突破口,以求呼唤一种积极的后现代教育技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结合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悖论。但是在当今中国的思想语境中 ,一切源于西方的文化思潮都必然和马克思主义发生撞击。因此 ,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诸多后现代思想家对马克思的言说 ,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后现代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不可逾越的必经领域。马克思主义具有后现代的碰撞 ,源于它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和深入反思。因此 ,马克思主义具有后现代意蕴 ,后现代主义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传统的一种延续和增补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心消解、主体消失之后,昔日作为媒介和工具的语言一跃成为本体和中心。后现代主义者试图通过语言自治的方式使作品成为一个独立的“自身指涉”和完全自足的语言体系,文学创作因而成为话语试验或语言游戏,而这种创作本身又是以自己的独创手法来否定语言,否定形式,否定艺术。  相似文献   

12.
援用与批判--试论后现代视阈下的女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与当代诸多文学思潮共同步入后现代语境的理论流派,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发生"后现代转向"的产物.后现代女性主义援用后现代主义的诸多传统,如对以等级制度为基础的二元对立结构的反叛,对多元性、异质性、边缘性的强调,反对宏大叙事等等.同时,女性主义鲜明的政治实践指向与严肃的人本主义立场,又使其对后现代主义的虚无、盲目消解产生激烈的批判.本文试论述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相遇,女性主义对后现代主义的援用以及二者的分歧,探析后现代女性主义所面临困境及其自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的小说文本中的历史话语成了意志的游戏;启蒙已经退隐,叙事呈现为削平深度模式的日常化书写;传统的叙事策略开始断裂。其小说文本中明显包含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品性。  相似文献   

14.
哈桑对“不确定性”与“内在性”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界定,为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观念奠定了基础。正是这两个特征导致了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又一倾向,即“反对解释”。这一特征不但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而且始终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与作家作品所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是当今西方盛行的一股综合性的哲学与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对我国当代青年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一系列正负交织的影响。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后现代主义思潮,采取对策,消除其负面影响,从而培养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思潮,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或意识形态,渐渐传入我国并且在各个领域产生了影响。它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效应。在高校,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造成了难以忽视的消极影响,比如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行为习惯的随性化,政治观念模糊,政治信念缺乏,政治观多元化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大学生健康正常的发展,阻碍了他们成才。因此,消除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剔除其偏激的矫枉过正之弊,后现代主义有可取之处:活用逆向发散和游变的思维,崇尚多元异质平等观,倡导关怀伦理观。它启示教学论向从终极的外在到儿童切实的可持续发展,从一切给定到一切创造生成,从“科学”灌输到生命对话,从刚性评价到普遍关怀等方面转向。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心理治疗理论及技术的发展有开放性的影响,使心理治疗更具人性化、社会化,更具创造性。但全面解构现代心理治疗理论体系,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思潮,它源于现代主义。又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超越,它在批判和解构现代主义以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种种弊端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后现代思维、方法与精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迪与借鉴作用。后现代视域下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应当坚持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建设性批判原则、历史进步的乐观主义原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