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临证治验1则     
陶某某,男,3岁,1994年9月24日诊。家长(其父)代诉:小儿患腹泻将近一个月,经治疗后大便腹泻次数略减,但在第10天后解大便时见肛门内有一肿物脱出,开始每次解大便时自行回纳,而后越来越重,每次解大便之后总需要家长用手帮其托上,经多种西药屡治未愈,今特来我院求治于笔者。诊者证见:面黄乏力,肌肉消瘦,精神疲倦,肛门红肿灼热,呈Ⅱ度脱垂,触之疼痛,舌红苔黄,脉数,指纹紫滞,此属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大肠之证。治宜清热利湿,升阳举陷。方用:黄芪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防风8克,黄连10克,水煎至300ml,分3次内服,每日1次。3剂而痊愈。体会:肛门突…  相似文献   

2.
冬季防便秘     
陈日益 《今日科苑》2014,(11):53-53
<正>每年入冬后,医院门诊的便秘患者增多,其中以中老年人居多数。据统计,一般在春、夏、秋三季,便秘病人约占门诊的11%,而到了冬天,便秘病人则高达20%左右。便秘的主要特点是:大便排出不畅、排出困难、排便无规律性。有的病人表现为3~5天1次,甚1~2周1次,最长的达1个月排1次;病人拉出来的大便呈颗粒状,即如"羊屎",且每次排便时间超过20分钟。便秘虽不是大毛病,但长期遭受便秘的困扰,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冬季好发便秘的主要原因是与气候干燥、户外活动减少、喜食热饮热食、饮水量下降等有关。有些  相似文献   

3.
人都有不同的排便习惯,有人每天一次,有人每隔2~3天排便一次。按正常生活习惯,一般人每天排便一次,如果超过3天不排粪便,且排便时费力,粪量又小,粪便干燥,并伴有精神不爽、肢体乏力、腹部胀满等各种不适感,即为便秘。生活中,便秘者众多,女性和老年人居多,久坐不运动者居多。  相似文献   

4.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议论的医学小问题,有些说法过于偏颇,“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有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的甚至纯属谬误。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些说法有没有科学道理。 1.每天大便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否。粪便主要由食物残渣组成,还包括一些体内的代谢物和电解质。决定排便间歇时间的因素很多,如食物的种类、个人的排便习惯、进食量的多少及其消化吸收情况。大部分人每天排便一次,但也有人每天排  相似文献   

5.
《科学生活》2009,(10):74-75
古人云:"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也就是说,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王君最近经常大便带鲜血,一直以为是早有的痔疮发病,也就未引起重视。而且他近来大便失去原有的规律,不是数天不解大便,就是腹泻,每天大便数次。他决定  相似文献   

6.
便秘,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排便周期不长,但便质干结,那于排出;或便质不硬,虽有便意,但排便不畅。应注意的是,首先,便秘的概念目前尚如此定义,但仍有争议。其次,便秘为一个症状,并不是疾病的名字,既是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也可以是某种疾病的主要表现。最后,即便病人被诊断为便秘时也要考虑病因、观察大便性状:排便周期;排便粪质。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苑》2005,(11):46-47
1、身体正常的指标。每日体温波动不应超过1℃,安静时每分钟脉搏在72次左右,正常成年人呼吸每分钟16-20次,大便定时,每天1-2次,一昼夜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  相似文献   

8.
《内江科技》2013,(7):67-68
<正>近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文中,将3D打印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时代》周刊将3D打印产业列为"美国十大增长最快的工业"。随着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3D打印技术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那么什么是3D打印技术呢?3D打印的概念3D打印技术(英语:3D printing),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它是以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如今,很多保健减肥产品宣传"宿便有害论"。所谓的"排毒清宿便"产品其实就是人为制造腹泻,通过化学刺激促进结肠蠕动,从而引起排便。这种做法会造成肠道功能紊乱,还可能损伤肠黏膜,导致结肠病变,甚至诱发癌变。通便类保健品的理论根基是"宿便有害论"。  相似文献   

10.
《科学生活》2010,(2):84-85
"不论如何沉鱼落雁,不论多么伟大,身体里一定有便便。"日本插画家寄滕文平和寄生虫病学研究员藤田纮一郎,2005年在他俩合著的《大便书》中如是说。这话虽然听起来有点好笑,但在这两个日本人的眼里,大便是身体的一部分,就和梳妆打扮一样因人而异,有什么样的身体和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大便。常言人有三急,第一急必是内急。每个人每天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壮医脐环穴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柳州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7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1、2组各24例,治疗组予针刺脐环穴治疗,以钟表位,以脐中央(神阙穴)为钟表的中心,距脐窝外侧缘旁0.5寸作一圆环,分别在12h、1.5h、3h、4.5h、6h、7.5h、9h、10.5h等八个点上取穴,每3天针灸一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对照1组予针刺天枢、足三里、三阴交、上巨虚。每日针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1疗程后休息3天,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2组口服痛泻要方,每日1付,10天为1个疗程,1疗程后休息3天,进行下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三组均三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中医症候积分、肠道症状方面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脐环穴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中医临床症候群、肠道症状,对IBS-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安全性良好,未见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憋尿乘车行船,开会听课时,常因环境所限而发生憋尿。若小便储留太久就会导致膀胱损伤,使膀胱括约股松弛,造成尿失禁或引起尿崩症。憋便欲解大便而不解,大便中的水分和毒素就会被大肠吸收,引起大便秘结、排便疼痛而导致肛裂、痔疮等疾患。其次出现腹腔胀满、胃纳不佳、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因为大便中存有一定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药物竹罐联合小茴香粗盐包烫熨护理干预脾胃虚弱证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脾胃虚弱证功能性泄泻诊断标准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药物竹罐联合小茴香粗盐包烫熨中医外治疗法.观察两组病人的大便性状和排便频率以及主要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竹罐联合小茴香粗盐包烫熨能明显改善脾胃虚弱证泄泻病人大便性状和排便频率以及腹痛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苑》2005,(12):37-38
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多种,常见的包括以下几个:1.排便肌肉无力,从而引起大便不通畅。如多次怀孕生育后可出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江平  李越  孙刚 《西藏科技》2003,29(12):45-46
目的:探讨痢特灵保留灌肠对急性菌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44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和灌肠组,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灌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痢特灵保留灌肠。观察腹泻消失时间、大便常规转为正常时间、临床治愈时间。结论:灌肠组的腹泻消失时间、大便常规正常时间、临床治愈时间明显较常规治疗组缩短(P<0.01)。  相似文献   

16.
<正>流言:一则"跑步比久坐死亡率高"的微信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根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在丹麦进行的长达12年、涉及近1500人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每周最多跑步3次,每次不能超过48分钟。如果超过这个运动量,死亡率和从来不运动的人群一样。真相:根据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原文和杂志配发的述评,实际上,这项研  相似文献   

17.
正香蕉是生活中的常见水果,它以富含钾为特点,还以具有通便效果而著名。如果便秘,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想到香蕉。那么,香蕉真的可以缓解便秘吗?生熟香蕉大不同赵女士最近严重便秘,担心吃泻药会产生依赖性,所以采用食疗的方法,每天都吃两三根香蕉。然而,吃了一个多星期的香蕉,她排便反而更难了,三四天才大便一次。  相似文献   

18.
健康快递     
每日使用润唇膏不宜超过3次润唇膏可锁住嘴唇水分、保持其丰嫩柔滑,有些人便喜欢每隔几分钟涂一次以缓解嘴唇干燥。殊不知,频繁地涂抹润唇膏,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临床观察中药加味柴芍六君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 predomina nt,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加味柴芍六君颗粒中药组和培菲康西药组,分别给予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及口服培菲康治疗。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1)治疗2、4周后、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及第3个月随访时,结果两组的证候总积分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1.1%,西药组为70.4%,2组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4);在单项症状方面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等改善情况中药组要优于西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第1、第3个月随访中药组证候积分改善优于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加味柴芍六君颗粒治疗IBS-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新知     
《今日科苑》2017,(5):1-3
运动会"传染"如果你的朋友都在做运动,你也会运动起来吗?新研究表明,你很可能会这样做。对人们生活方式进行的过往研究发现,习惯会像病毒一样传播,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比如夜跑,近几年就很流行。此次某研究机构第一次对运动"传染性"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研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Sinan Aral等人记录了约110万人的每日锻炼模式、地理位置和社交网络关系,发现他们在5年时间里总计跑了逾3.5亿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