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卜卫副研究员著《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一书 ,由新华出版社 2 0 0 1年 1 1月出版 ,本书有 32万字。本书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关于儿童与媒介的大型土化研究。西方从 2 0世纪 2 0年代电影流行开始研究媒介与儿童 ,至 50年代电视普及、 80年代电子游戏以及 90年代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 ,已积累了许多理论和研究经验。我国从 80年代电视普及进入大众传播时代 ,当时在媒介与儿童研究方面几乎没有任何积累。本书研究在分析西方媒介与儿童文献的基础上 ,认真探讨了我国儿童的媒介使用及其影响的问题。本书研究所提…  相似文献   

2.
关于儿童媒介需要的研究——以电视、书籍、电子游戏机为例卜卫一、问题的提出80年代以来,我国已产生了数百篇关于大众传播对儿童影响的论文、文章,其中多数是在“大众媒介给了儿童什么,儿童就变成什么”的假定之上来讨论大众媒介影响问题的。但其研究结论并不能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我国有关媒介与儿童权利保护的法规政策。全文分为四个部分:1.儿童使用媒介的权利;2.媒介产品和儿童权利的保护;3.新闻报道与儿童权利的保护;4.制定媒介与儿童权利保护法规、建立媒介监督机构、媒介暴力标准和采用媒介内容分类制等问题的讨论。本文试图对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媒介传播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审视,讨论如何建立一个更有效的保护儿童权利的机制,以利于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城市儿童媒介接触与道德发展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我国城市儿童媒介接触与道德发展的研究报告卜卫一、研究动机和目的自八十年代初,随着电视、录音机、录像机、电子游戏机等大众媒介的普及,城市儿童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接触大众媒介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电视为例,1990年,98%的北京儿童家...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以来,随着电子媒介的普及,大众传播媒介对儿童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这种社会现象引起了西方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关注。在大量的社会调查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大众传播对儿童的影响。这些研究始于30年代的电影效果分析,50—60年代形成了高潮,从70年代以来,在欧洲批判学派的影响下,又显现出新的活力。半个世纪内,儿童与大众传播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介的普及,少儿的媒介接触偏好与动机处在急剧转变之中,儿童电视频道面临挑战性的生态环境。本文试图通过对浙江省学龄少儿媒介接触动机的分析,借鉴BBC儿童电视频道的形态转型经验,对我国少儿电视频道的形态转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我国西部农村儿童媒介接触的现状,本文选取陕西省华阴市作为调查地点,以此透视当前我国西部农村儿童的大众媒介使用状况。希望从媒介接触状况的角度来分析大众媒介对提高儿童现代性的作用,同时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播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环境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他们的社会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这个问题的考察和研究国外从50年代就开始了。先前大多是集中在媒介使用模型、媒介对儿童身体和情感的消极  相似文献   

9.
当前,媒介竞争已经成为我国新闻界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和新闻研究中的主要课题。怎样认识这一现象和把握其发展趋势呢?一、我国媒介竞争激烈的原因我国媒介自80年代开始,即有明显的竞争。进入90年代,竞争愈演愈烈,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总的说,竞争带动了发展,而...  相似文献   

10.
高岩  匡文波 《网络传播》2005,(10):78-79
在信息社会,媒介素养教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这项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欧洲的教育项目,后来迅速扩展到北美洲、大洋洲、拉丁美洲以及亚洲的部分地区。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始有媒介素养的论述见诸报端,近些年来中国媒介素养研究得到长足发展,不但论文数目剧增,而且有了媒介素养的书籍。但是,相对于其他很多国家,我国媒介素养的专著远远不足。比如美国纽约以色佳大学(Ithaca College)所列出的关于媒介素养的书单中,相关书藉多达三百多种。  相似文献   

11.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我国是世界上儿童人口最多的国家.达到3亿之多。由于媒介对儿童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媒介与儿童的关系早就纳入了学者的视野。报纸则是儿童最常接触的媒介之一.是他们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了解自身的有效手段,因此关注儿童报纸新闻版的生存状态和发展之路.具有积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司峥鸣 《新闻传播》2005,(12):64-65
媒介素养教育在台湾被称为媒体素养教育或媒体识读教育。台湾媒介素养教育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萌芽成长至今,相较其他亚洲国家,台湾的媒介教育无论在学术理论的建立、本土的教育经验、民间力量的整合、对国际媒介教育的促进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色与成就。台湾媒介素养教育的兴起背景与美国较为相似,皆是为避免社会大众、特别是儿童受电视负面影响而发起的。  相似文献   

13.
公信力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国家传播学发展较早、较充分,对媒介公信力的研究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而我国学界对媒介公信力的关注大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媒介公信力"这一范畴与媒介自身、社会稳定、政府和受众都关系密切,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媒介公信力又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分析"媒介公信力"这一范畴变化的历史,探讨媒介公信力的测量指标以及媒介公信力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艺 《报刊之友》2014,(3):148-150
20世纪3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随着大众媒介的普及而为人们所关注,90年代,这一概念开始引入我国。尽管这期间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仍未能从我国媒介生态大环境中对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提出有益的建议。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媒介素养开始呈现出一些问题,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逐渐由隐性向显性发展。本文旨在研究作为新媒体受众主力军和我国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同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视的发展与普及,儿童成人化的现象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美国的媒介学者尼尔·波兹曼就撰写了《童年的消逝》一书。在书中他提出,成人借助印刷术将知识建立为一个体系,儿童必须经过一系列由浅入深、  相似文献   

16.
媒介素养研究在国内已走过10个年头,学界在介绍国外媒介素养理念及实践的同时,从不同视角探讨了我国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及路径,但普遍认为我国没有媒介素养教育历史可以追溯,该理念为舶来品.本文对此提出异议,作者通过文献研究及深度访谈,分析了我国,尤其是北京地区高校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开设的电影公选课,认为30年来我国高校开展的电影公选课可视为原生性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并就其自身特点和历史发展脉络与国外媒介素养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及批判性解读.  相似文献   

17.
媒介使用与青少年闲暇生活--"离网离视"活动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0年代初,美国佩恩基金会开始着手于媒介与青少年研究。在讨论媒介究竟向青少年提供了什么样的内容,以及其对青少年社会态度、情绪、道德行为和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时,青少年的媒介使用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施拉姆提出儿童是电视的“使用者”,集中探寻了年龄、家庭关系、社会规范和青少年娱乐与社交需要等对其电视收视行为的影响。"!在众多西方学者的研究当中,尼尔·波兹曼将童年这个概念与大众媒介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认为印刷媒介有效地隔离开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让儿童得以享有身心健康的童年,而电视则模糊了成人与儿童世界,导致童年消逝。"…  相似文献   

18.
周婷 《出版与印刷》2023,(5):104-110
以《儿童世界》(上海1922)为案例,探究其中的新儿童观实践,解读五四时期儿童身份的媒介建构过程,揭示儿童报刊对儿童身份转变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梳理史料对《儿童世界》的办刊活动进行总结,并以媒介建构的视角分析儿童身份的书写。研究发现,《儿童世界》坚持“儿童本位论”的办刊立场,深入挖掘上乘内容,精心设计版式,形成了独特的儿童身份书写空间,并从个人、群体、社会三个层次形塑了儿童的多重身份,儿童在参与新儿童观的传播实践中,获得自我成长与解放。  相似文献   

19.
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着手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相比之下,我国在媒介素养教育领域起步较晚.且仅停留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和应对媒介负面影响的层次上.20世纪90年代.网络媒体开始在我国高校普及,“上网”成了当今大学校园的流行语。新媒介环境下.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及早研究应对措施。其中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是解决大学生媒介素养结构的重塑问题.  相似文献   

20.
“儿童的媒介需要和媒介选择”这一词语来自施拉姆的“儿童是媒介的使用者(USER)”的思想(见《我国儿童生活中的电视》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1961年)。它说明,在儿童与媒介的关系中,儿童是主动的选择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儿童使用媒介是因为媒介对儿童有用,可以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或社会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