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化作文”是用儿童的精神去阐释作文,用儿童的文化去观照作文教学,用儿童的生态去构建作文课程。使小学作文成为真正的儿童作文。在这“以童化之”的习作课程建构之路上,儿童精神得以彰显,童年生活得以丰盈,童年的内涵得以延展,童年正成为人一生成长的力量。本文试从“童化作文”课程建构的基点、向度、模块三个层面去丰富一个人童年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小学生而言.童年是充满趣味且富有意义的.小学作文教学理应关注儿童的心灵感受和精神家园.因此,小学作文应当是"童化作文",即应该用儿童的精神去阐释,用儿童的文化去观照,用儿童的生态去构建,使小学作文成为真正的儿童作文.然而,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儿童精神"失真现状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3.
儿童习作,描述着儿童的生活世界,也折射出儿童的精神世界。随着大众传媒的多元化,儿童习作过早"告别"童年时光,渐趋"成人化"。针对这种现象,笔者主张营造契合儿童精神的习作教学方式,以"童化故事作文"为载体,从儿童视角出发,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创编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小学生而言,童年是充满趣味且富有意义的。小学作文教学理应关注儿童的心灵感受和精神家园。因此,小学作文应当是"童化作文",即应该用儿童的精神去阐释,用儿童的文化去观照,用儿童的生态去构建,使小学作文成为真正的儿童作文。然而,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儿童精神"失真现状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5.
要解决当下习作教学问题多、效果差的现状,"童化作文"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改进:通过构建功能语境激活儿童的写作动力,借助相似唤醒让儿童发现更多的写作内容,开发精准知识让教师的教学更富技术含量,坚持多维评价让习作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只有这样,习作教学才能真正激活童心,走向生活,促进儿童言语和精神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吴勇 《湖南教育》2007,(5):20-21
前苏联教育学者季亚琴科在本体论层面道出了教学和交往之间的关系:教学是以特殊的方式有组织的交往,或是交往的特殊变体.而这种"特殊的方式"对于习作教学来说就是言语.通过言语交往,形成童心和生活的相互映照;借助言语交往,教师在儿童的精神世界构建稳定的言语图式(包括写作方法、技能);依靠言语交往,让儿童习作拥有它的生命意味.因此,我们以为"童化"的作文教学,"交往"不是它的外在的工具,而是它的内在本质,"交往"成为当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视野.因为交往,写作成为儿童的真切需要;因为交往,儿童获得了真实的写作能力;因为交往,儿童从写作中体悟精神的丰盈和成长的愉悦.  相似文献   

7.
“交往”应成为当下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小学“童化作文”教学以儿童的精神成长和儿童文化的建构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力图在“儿童精神”和“儿童文化”的引领下,实现儿童言语生命的“诗意的栖居”。实施“童化作文”教学,需要树立师生的交往意识,营造交往的情境,搭建交往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林慧 《江西教育》2022,(14):24-28
童化即儿童化,是指基于儿童的立场,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追寻儿童喜爱的趣味化状态的过程."童化"数学学习,则是指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和发现现实世界中的数学问题,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进而获得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和良好情感体验的过程.然而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容易造成儿童数学理解的困难和认知的障碍,伤害儿童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9.
"童化作文"将童年作为一种特定的教学文化,将儿童自身作为一份丰厚的写作资源,将儿童交往作为一种取之不竭的写作动力,将孕育文心作为习作教学的理想旨归。十年来,"童化作文"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共同成长,努力探寻适合儿童言语和精神发展的教学通道,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主张和运行方式,逐步成为一种独特的教学话语。一、文化观:契合"儿童哲学"的意义前提  相似文献   

10.
[名师档案]吴勇,"童化作文"倡导者,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海门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先后在江苏省、盐城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相继成为《语文教学通讯》、《作文教学研究》、《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等杂志的封面人物,先后成为《江苏教育》的"呼唤名家"、《小学语文教师》的"月度人物"栏目人物。2008年《人民教育》的年度综述中,赞誉"童化作文""将写作教学深入到了儿童言语的心灵深处"。出版专著《童化作文——浸润儿童心灵的作文教学》、《儿童写作论》。  相似文献   

11.
习作教学要"童化",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同意识,也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行动共识。在"童化"过程中,大家似乎都有着这样的理解:"提倡‘儿童作文’就是要反传统的、成人化的‘小学生作文’;提倡‘儿童作文’,就是要让作文回归儿童,成为儿童表情达意,抒写真‘我’、爱不释手的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江苏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在我校举行"童化作文"专题研讨会.一位代表向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提倡"童化作文",是否意味着放弃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另起炉灶?我一时语塞,因为本次活动安排的八节观摩课,只有一节源自教材.尽管这次研讨会被有关专家称为"南通小学语文界近几年少有的研讨得如此深入的活动",但这个小小的质疑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学校吴勇老师高举"童化作文"研究大旗,在小语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认同。前不久,笔者看了他执教的《上网的故事》教学实录,学习之后,受益匪浅。吴勇老师的"童化作文"教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小学生作文教学不仅姓"小",还要姓"童",要面向儿童,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在儿童文化与精神生活的观照下,基于儿童言语和精神成长的立场,把作文权还给儿童,让作文回归原点:儿童生命的自由表达和真情交流。  相似文献   

14.
我认识吴勇.缘于在众多的期刊上。读到了他一系列追寻“童化作文”教学的文章:《“童化”:守望精神意义上的童年——“童化作文”教学的行与思》《童年:习作教学的一片芳草地——在儿童视野下的习作教学的重构》《主题单元:行走在课程视野中的习作教学——“童化作文”课程的建构》……一篇篇都是那么亲切、深刻,  相似文献   

15.
吴勇 《江苏教育研究》2011,(21):52-53,1
我要做的,或者说,我要改变的就是让每一个儿童不再为自己的自然天性、游戏天性背负着沉重的"罪恶感"。作为语文教师,习作课就是最好的改善视角和行为方式。这是多年来我竭力倡导"童化作文"教学最直接、最深层的根源。我要让身边的每一个儿童都能自由游戏和梦想,能通过言语尽情分享自己的游戏和梦想,使所有的"童年孤岛"连成一片开阔而润泽的"童年大陆",这是对自己已经消逝的童年时代的一种深刻缅怀!于是,我将如今的小学教师职业生涯作为我童年生活的"再出发",我将如今的"童化作文"教学当成我童年梦想的"再延续"。  相似文献   

16.
"童漫作文"微课程是发展儿童语文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它具有一般课程的基本特征。以"童漫作文"为主要内容和创写形式,以主题性写作单元的方式,将儿童言语、儿童生活、儿童文化、儿童精神、语文教材融会贯通,形成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为一体的写作教学系统。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的江湖"是儿童精神和文化世界的隐喻。"童化作文"本着对儿童立场的充分认知和尊重,为解放儿童言语生命的使命而来,为发展儿童的言语生命而教,让习作教学中的儿童变得主动,让习作教学的过程变得生动,让儿童的言语走向灵动。  相似文献   

18.
"追求本真,童化生命"是江苏省常州市湖塘桥实验小学根据学校办学传统与历史总结的办学理念,是依据学校办学哲学提出的教育命题。教育是有规律的,儿童的成长更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应该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教育工作要让学生在生命的成长中留下深刻的、美好的回忆,同时,为儿童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基。"童化生命"就是让儿童立于学校的正中央,让儿童成为儿童,让儿童成为学校最靓丽的一抹生命色彩。  相似文献   

19.
何谓教案"童化"呢?最主要的是遵循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有趣. 第一,童化教材,对教材进行研究处理.我们的教材是成人编的,有的不-定符合儿童的口味,如语文几乎是经典名篇,学生不易学,如果我们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增加一些儿童隋趣,学生就乐于学习了.  相似文献   

20.
"儿童化作文"教学其本质就是记录"美好瞬间",写意多彩生活;研究"生命之趣",倾听成长之音;聚焦"特别发现",表达成长花絮.这些尝试与探索,丰盈儿童的精神世界,与儿童一起打造永不消逝的童年家园.当习作教学的所有环节、所有元素都有了这样的指向,都与儿童的精神和言语一脉相承、和谐共生,那么写作对于儿童来说,就是一种真正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