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了提高我国盲人门球运动的整体水平,通过对吉林队6名盲人门球队员的实践训练、分析、总结了盲人门球旋转投球角度控制技术。结果表明此项技术的掌握,将会提高我国盲人门球运动的整体水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录像统计等方法,对5对世界优秀乒乓球双打男子运动的10场41局比赛进行统计,讨论分析乒乓球世界双打接发球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现代乒乓球双打接发球在快摆近网短球、撇底线球、挑打和上手拉技术的运用中,体现得最显著的特点是节奏、旋转、动作(假动作)上的变化;同时接发球主动上手,争取主动,为第4板进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世界曲棍球运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曲棍球运动的发展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曲棍球是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以某种形式的曲棍和球进行运动的这种形式,在很多国家早就存在了,从古代文物的鉴定考证的记录中,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埃及时代.我国唐代所称"步打毬"和北宋所称  相似文献   

4.
英明领袖华主席和叶付主席对全国体育工作会议题词,完整地体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思想,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全国体育工作者受到极大的鼓午鞭策。1977年全国体工会议明确提出:"在八年内兰球运动水平要进人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相似文献   

5.
一、选题根据与研究任务我国的乒乓球运动技术先进,打法多样,在世界乒坛上20多年来常盛不衰,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我们的乒乓球教学方法却基本上还是老一套.由于乒乓球运动具有球小、速度快、变化多的特点,击球动作又不同于徒手体操,而要与运动着的球相结合,这就给教学训练带来了困难.有一些教学上的难点,仅依赖于教师示范、  相似文献   

6.
“以小打大”早在五十年代就提出来了,后又确认为我国篮球运动训练的指导思想。从五十年代到现在已有三十年的时间,这期间,世界篮球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的篮球运动也正在走向世界。“以小打大”是否还适应需要?是否还能继续指导训练?现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以小打大”,在篮球运动中就是用身材矮的运动员去打身材高大的对手,用小个去与大个进行抗衡。从“以小打大”中还派生出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早在1700年左右,惠更斯对碰撞问题作了系统的实验和理论上的研究。提出了3个基本假设,并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一个巧妙的理想实验:设想一个人站在以速度u做匀速运动的小船上,另一个人站在岸上观察。船上的人两手分别拿着挂有相同质量铁球的两根绳子,使两球所确定的直线与船速平行。现使两球以相对于船同样大小的速度一做对心碰撞。由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质量相同的两球以不同速度发生对心碰撞后,两球将互换速度。特殊情况下,如一个运动物体去碰撞另一个质量相同的静止物体,则前者静止,后者却以前者原来的速度运动。  相似文献   

8.
足球世界杯有超越球戏乃至体育的诸多理由,它已演化为全球性的新型节日,成为一种风靡世界的新风俗。世界杯有超强的聚会功能。中国人的世界杯情结具有独立性。融入世界的心态让中国人萌生了打进世界杯决赛圈的信念,类似的信念超越了世俗性的利益唯上范畴,演进至信仰体系。中国一直有踢球者少看球者多的现象,评球人呈现出集群模式。中国的评球人更像是有共同信仰的群体,其评球的共同目的是期盼中国足球进入世界杯,而世界杯为中国观众带来的是狂欢世界的另类理想。足球在中国的传播也遇到了异化的风险。世界杯在中国很难成为一种完全的世俗文化,这也是足球在中国这样的道德至上国家发展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9.
广东台山排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台山是我国著名的“排球之乡”,解放前后曾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排球运动员,全国各省,市的排球队均有台山藉运动员。因而,当时有“无台不成排”和“全国排球半台山”的美称。进入八十年代后,台山排球严重滑波,前后出现的反差,引起了国内排球界和台山各界人士及侨胞的极大关注。本文就台山排球运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原因,对振兴台山排球提出管窥之见,为台山排球运动的今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影响我国高校棒球运动开展的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开展棒球运动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正在开展棒球运动的高校在全国各地区分布不均衡,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和中部地区;而且各个高校开展棒球运动目的、组织形式等也不相同;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全国大部分高校开展棒球运动的资金匮乏、全国性棒球比赛少而且缺乏影响力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便促进我国棒球运动的开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11.
地掷球活动在广东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探讨不同年龄爱好者参加该项运动的动机、态度及行为特征,对今后在广东省更好地普及和开展地掷球运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排球运动科学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普通的娱乐活动到奥运会竞赛项目,从室内6人排球到沙滩两人排球,从一般的体育活动到专门的运动科学,排球运动已从一般的体育活动发展到了有着自己独立的教学训练思想、教学训练理论、教学训练体系、教学训练内容、教学训练方法及科学研究方法的完整体系,集生物学科、心理学科、社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于一身,加上规则所要求的独特技术战术、身体素质的专门的一门运动科学。随着排球运动朝着群众性、娱乐性、竞技性、多重性方向的发展,排球运动科学将朝着多学科结合、多领域开拓、向实用性发展的方向跨进。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代谢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Gould2900心肺功能仪,wingate方法及多球训练的血乳酸动态变化方法,对北京、广东乒乓球队及广州体院乒乓球队男女队员共30人进行有气能力和无氧能力的测试,以探讨乒乓球运动员能量代谢的状况与乒乓球专项特点是否相适应,并根据乒乓球运动员的能量供应系统特点及比赛中血乳酸的测定,提出在运动训练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探讨多球训练法对发展乒乓球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系统的促进作用及其影响。测试结果反映出受试者的ATP-CP系统及糖无氧供能系统供能较好,具有较好的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而有氧代谢能力较差。多球训练的摆速和步法训练的血乳酸水平明显超过比赛的血乳酸水平,能较好地发展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4.
采取录像解析和统计分析法,比较北京奥运会中中国女子水球队与前四名队伍的总体特征,防守反击、外线射门、中锋战术、六打五和五防六、5m球等战术应用效果,研究认为中国队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但在防守方面尤其是封手意识仍比较薄弱。建议加强反击多打少的意识培养,不断提高反击多打少的成功率;进一步完善六打五及五防六的技战术体系;培养核心球员,提高比赛节奏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5.
乒乓球新赛制下多球训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在乒乓球训练的过程中,多球训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对不同运动水平的乒乓球运动员采用不同的多球训练的方法、供球方试,对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综述法、访问法对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进行分析,对新赛制下乒乓球多球训练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封氏闻见记.打毬>是我们研究马球起源及唐代马球运动的重要文献,但很多人断章取义,致使对马球起源产生不同的看法.运用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法探讨了对<封氏闻见记·打毬>全文的释义,不仅对马球起源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而且还消解了以前的一些误识,对唐代马球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准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观察统计、归纳与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男足世界杯亚洲区小组赛射门技术手段与进球情况作了研析。发现中国队在射门这一进攻的关键环节上,多采用头顶球的方式,且运用较为熟练,效果较好。而其他射门技术手段的运用较为生疏。与世界强队相比,无论是射门手段的多样化、均衡性,还是进球率,都显示出明显的差距。对此若不加以改善,将制约中国男足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奥林匹克运动与世界环保运动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去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人类反思自身在改造自然中所带来的生态恶化及大自然的惩罚,希能以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绿色环保这一沉重的主题。为使绿色奥运的主题在中国继续和延伸,广州正在筹划申亚之梦。  相似文献   

19.
喜欢打乒乓球的人都知道 ,可以利用乒乓球表演一种“技巧”,就是在球台上用手指将球使劲一压 ,球就会从手下滑去 ,并同时迅速旋转 ,我们可发现球前进到一定的距离后会自动滚回来。乒乓球为什么会自动滚回来呢 ?首先 ,来考虑这个物理现象发生的全过程。当用手指将球向下一压 ,球就会获得一个平动速度 v0 和转动角速度 w0 (如图 1) ,这样 ,球便又滚又滑地向前运动。在滑动摩擦力 f=μmg的作用下 ,球质心的平动速度将会减小 ,球绕质心转动的角速度也会减小 ,只要保证图 1当球质心的平动速度减小到零时 ,球绕质心转动的角速度不为零的话 ,那么 ,…  相似文献   

20.
《封氏闻见记&#183;打毡》是我们研究马球起源及唐代马球运动的重要文献,但很多人断章取义,致使对马球起源产生不同的看法。运用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法探讨了对《封氏闻见记&#183;打毡》全文的释义,不仅对马球起源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而且还消解了以前的一些误识,对唐代马球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准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