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经济的兴起和新产业革命的到来,传统工程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为主动应对这种挑战,新工科应运而生。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工科建设的基础。更新人才培养理念,重构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转变培养方式是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本质内涵。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策略为:(1)应响应时代呼唤,更新培养理念;抓住以学生为中心、反向设计、持续改进等几个关键环节,实现从传统工科学科导向的培养理念向成果导向转变。(2)推进范式转换,重构培养目标和素质结构;在品格培养方面,要回归"理性";在知识培养方面,应构筑起人才全方位复合型知识结构;在能力培养方面,要同时注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3)遵照顶层设计,重建培养方式;积极推进工科人才培养内外部环境协同;积极推进教学与科研的融合;积极推进不同工程院系、学科、专业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顺应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和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探索趋势,结合国内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问题,就计算机专业提出了"本硕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从生源选拔、培养资源、培养过程三个维度具体构建,优化人才选拔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双校"机制并行运转,提高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水平,增强人才与需求间的契合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提出以竞赛引导创新和本硕博衔接与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特色,历时三十年的砥砺前行,提升了研究型人才的工程素质,适应了信息智能化发展的需求,打造了"智能+"、"互联网+"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培养体系下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学生就业质量高,毕业学生在国内外的就业口碑很好。  相似文献   

5.
伴随国内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在新工科的背景之下,以多方协同培养智能制造型人才为宗旨,通过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标准为准绳,在符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中国工业4.0战略的前提下,摸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多方协同的智能制造型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培养框架,培养符合对口行业需求、多数企业需要、社会高标准认可的智能制造型新工科人才。实现知识与能力配套,专业与行业接轨的双赢培养。  相似文献   

6.
大学物理是高等学校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文中详述了新工科的内涵。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要从心灵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求知欲。在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要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及自拓展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科院校正在讨论"新工科"问题,关注的是如何培养应对新经济需求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同理,职业教育应当讨论"新职教"问题,关注如何培养应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需求的优秀产业大军。我国职业教育须加快从"世界工厂"背景下的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成"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背景下的职业教育;理清思路,完成八个方面的重新定义;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新职教的推进和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新工科"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时代背景下,本文探讨了通过研制新型化工实验实践装置助力于"线上线下"、"虚实结合、互为促进"的化工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而培养具有较强化工行业背景知识、工程实践能力、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学科交叉融合、产学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结合专业实际,探索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詹友基  贾敏忠  高璐 《教育评论》2022,(11):133-137
打造一支能胜任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师队伍,在培养符合新工科需求的人才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文章根据新工科建设对教师的新要求,系统地介绍了新工科背景下福建工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六大措施,讨论新工科背景下教师评价与考核的转变,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积极应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对材料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工科背景的发展需求,对"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思考。结合新工科发展方向,以案例教学方式对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教学进行设想,以培养适应新工科下要求的创新型和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新工科背景下工业生产对新型运维人才的需求,对现有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作出相应的探索与改革,提出了机械类“智能运维”方向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建设方法。该课程体系可为制造业培养高素质的“智能运维”人才,也可为其他工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是工程教育在新经济背景下改革的新方向,建设新工科的意义重大,学科交叉与融合是新工科的重要内涵。面向现代邮政业的新专业——邮政工程——对人才的需求与新工科理念高度契合。本文拟主要探讨新工科背景下邮政工程专业对人才的新需求,并提出面向行业新需求的校企协同培养学生以及学校评价学生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外产业界快速发展智能制造的大趋势下,化工行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化工专业教学体系成熟,推进学科交叉培养难度较大。本文以化工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为背景,依托太原理工大学化工学科作为"双一流"建设学科的优势,开展化工专业新工科建设,提出了化工、控制和计算机三个专业交叉融合的"智能化工"课程体系,以期为相关专业融合信息技术培养新工科智能制造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了应对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工科建设成为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目标与新要求。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起来的学生必须具备牢固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基本技能,适应社会和国家的需求。以3D打印技术教学为主要探究对象,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3D打印技术应用于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中的课程体系构建、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以及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构建了新工科背景下的3D打印实验室蓝图。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3D打印技术教学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够在试验中运用自身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社会模式对新型人才有了全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将迎来全方位的新挑战。为防止人才的断层,教育部基于国家战略需求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莆田学院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在新工科背景下,为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采取了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双师型"队伍、大力实施应用型课程改革和推动应用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工业4.0时代对工科人才的新要求,教育部于2017年提出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满足当代产业发展需求、面向未来发展需求。面对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要进行一番新的思考。各地方工科院校在新工科背景下,对院校的相关课程进行完善和创新,旨在以新工科为指引方向,培育更能满足当下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本文通过对各地方工科院校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改革与创新的研究分析,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制造2025呼唤新工科改革,对在新工科下如何构建"创意创新创造创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立足地方行业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校区改革为研究试点,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适应新一代工业革命需求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四创体系,以培养更多的中国制造急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我国经济增长动能发生深刻转换,涌现出一大批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为发展载体的新经济。新经济的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亟需大量具有复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作为支撑。高职院校作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要切实面向未来加强"新工科"建设,深化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支适应和引领"新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型工科技术人才。在建设路径上,高职院校要以回归工程实践为主线,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以"新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完善的"新工科"专业结构;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建立健全"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以卓越人才标准为依归,构建全过程、多层次的"新工科"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厦门理工学院主动适应福建互联网+、智能制造2025、创新创业等重大战略的需要,成立新工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群,组建基础电路课程群,依据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大类共性和专业特性,按照"培养目标→知识能力→课程教学"的方针,对基础电路课程进行了模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