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最佳行驶路径规划方案,结合车道变换操作和车辆纵向速度调节控制,提出了一种车辆紧急避障方法,在紧急变道制动的极限工况下构建了一种安全车距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出的安全车距模型的可行性,最后给出这种变道避障系统的软件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选用片内功能多、运算速度快的MCS-51单片机作为控制器,设计成能够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的报警装置,可广泛应用到机关、银行、仓库、公安等部门的安全防范工作中.  相似文献   

3.
GSM电力杆塔防盗、防倒预警装置的研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电力杆塔防盗、防倒预警装置是依托于GSM通讯技术基础上研发的电力杆塔防盗、防倒功能的报警装置,能够针对因盗窃和自然灾害等引起的拉线断线和杆塔倾斜在最短时间发出预警,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从而达到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降低故障损失的目的.文章分析了上述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体系、实施方法和成本.并重点分析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速公路上事故发生后,后续车辆不能及时了解前方路况而造成的二次事故,结合GPS定位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设计了一套高速公路二次事故预警系统,系统分为事故检测装置和警示灯报警装置。事故检测装置固定在车辆内部(驾驶员可以接触到的位置,且不妨碍驾驶);警示灯报警装置被放置在高速路中央的隔离带上,每隔50 m放置1个。该系统具有反应快、误差小、有效预警等特点,有效解决了在事故地点后方设置路障这个复杂过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智能汽车变道超车规划中轨迹模式和速度策略单一的问题,提出一种安全高效、多模式轨迹和车速自适应的变道超车规划方案。通过建立可调参数的三段式变道超车模型,利用五次多项式设计变道轨迹拟合算法,以安全性为要求设计侧翻约束和碰撞约束边缘条件。基于多目标优化函数进行多模式轨迹优化,得到不同模式变道轨迹的解集空间,并基于超车阶段的时间进行速度自适应规划。通过MATLAB/Simulink构建仿真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全速域,满足安全条件约束下,能输出3种模式(效率模式、舒适模式和综合模式)的变道超车轨迹,输出的轨迹特性稳定,在两车相对速度较小时自适应速度规划能够有效提升超车效率。  相似文献   

6.
汽车传动轴的金属疲劳问题是高速行驶汽车的一个安全隐患.文章提出了一种汽车传动轴金属疲劳度动态无损探伤方案,即将超声波传感器安装于汽车传动轴上,利用电控单元ECU对超声波传感器输出的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当传动轴出现严重缺陷时,ECU发出指令使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超声波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是这一方案的难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笔记本电脑安全防盗问题,设计了一种采用压力传感器的笔记本电脑防盗报警装置.通过压力传感器感知笔记本电脑对散热架的压力产生的形变,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然后经过信号处理,实现笔记本电脑的防盗功能.该报警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适合于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对于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90页的第12题:“一个汽车总站2小时发出5辆长途汽车。照这样计算,从上午6时到下午4时要发出多少辆长途汽车?”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的解答只有一种解法。笔者认为应该有三种解法,现提出来与同仁商榷。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题中所给的条件“2小时发出5辆汽车”。第一种解法:《教师教学用书》将“2小时发出5辆汽车”理解为:将6时及8时所发出的车辆都看成是6~8时时间段内所发出的车辆;同样的,8时至10时所发出车辆看成是8~10时时间段内所发出的车辆。依此类推,就是把所发车辆既看成是前一…  相似文献   

9.
具有与远程云中心通信和获取CAN总线数据的OBD系统为车辆行车安全,例如避免前后车辆、十字路口车辆发生碰撞等提供保障.现有的防碰撞系统大多基于视频图像的目标检测,或者利用车载主动雷达实现实时探测,对于天气、路况质量要求较高,不适合车辆距离较远、恶劣气象状况以及弯道等.通过车辆行驶云资源管理系统,将各个车载终端获取的实时GPS数据和CAN总线数据加密传输整合到云中心,实现距离较远的车辆行车安全预警,同时采集的数据将有利于对道路拥堵状况进行实时分析评估,提高出行效率.通过对车载终端和远程云服务器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安全驾驶保障方案,为大规模商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快速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为日常出行提供了方便,但交通事故也频有发生,特别是在雾霾等恶劣天气下汽车发生连环撞击事件也常见报端。因此,我设计并制作了一款汽车车载台防撞车预警装置,可在恶劣天气下为追尾事故的发生提供有效的预警。车载台防撞预警装置运用无线电发射与接收技术,由电池、触发装置、接收发射装置、预警语音装置组成。在车辆正常行驶时,车载台预警装置处于常开接收状态;汽车撞车时的惯性使报警器的触发装置自动工作,即刻发出无线电信号,其他车辆通过无线电接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最小安全距离的换道模型问题,即因忽视车辆之间的消息互通而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提出一种基于鱼群算法的车辆交叉换道模型。其出发点是将鱼群群体行为效应引入交通领域的车辆行驶控制中,同时分析了换道车周围车辆的运动状态,给出车辆之间各种可能的碰撞形式,构造了移动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车车通信条件下的车辆集体行进、避障和换道的最小安全距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利用人工鱼群算法收敛速度快的特点,可满足车辆协同行进和换道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单向双车道高速公路隧道与互通立交出口间距只能满足识别视距的情况,分析了车辆驶出隧道出口的换道过程,结果表明,在极端困难情况下,隧道出口的明适应时间能够缩短到1s?预期驶出高速的车辆必须在隧道前的路段完成变道,确保驶出车辆在车道外侧上行驶,才可以保证运营期交通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驾驶安全问题,本文针对汽车辅助驾驶系统预警方式的有效性进行研究.首先完成了预警方式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以及实验方案的制定;其次针对视觉、听觉、触觉三种预警方式参数进行主观筛选;最后分别进行了视觉、听觉、触觉三种单一预警和组合预警的离线和在线实验,并以实验正确操作人数、驾驶人反应时间、方差等数据作为判断标准,对比分析不同预警方式对驾驶人操作的影响.经实验数据分析,确定视觉-听觉-触觉组合预警为较适合驾驶员的预警方式.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利用超声波及超声波传感器的特性进行车辆倒车防撞报警装置的设计原理,并对车辆倒车防撞报警装置进行了设计,经安装调试,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一种车用智能报警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界对车用儿童滞留智能报警装置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设计层面上,市场投入利用还不多.通过详细介绍一种车用智能报警装置的研究过程、装置设计原理、技术特点和需攻克的难题等,来促进此类智能报警装置实现产品的市场化,从而防止儿童因车内温度和有害气体的积聚而发生的安全事故.且该装置是一种具有主动实施安全防范措施的电子智能化产品.  相似文献   

16.
车辆动态安全监控系统能够自动检测行驶车辆运行状况与相关安全性能特征参数、道路状况、交通气象信息等,实现对车辆综合安全性能的主动预警与监控,具有数据采集、运算处理、无线数据传输、信息发布、技术参数存档,安全提示等功能。在此平台上还可以进行汽车与交通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平台设计方案可行,结构合理,系统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物联网环境下的预警型园区车辆管理系统要求能够并行、实时的处理来自RFID读写器、视频通道、音频通道、控制通道等的多路、多媒体信息,现有的射频读写器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提出一个基于S3C6410的物联网多源信息终端解决方案,该方案以基于ARM11的S3C6410处理器为中心,完成视、音频信号的实时编码及本地存储,利用ADF7020UHF模块来读取安装在被保护车辆内的标签数据并通过多径网络传送至服务器端,接收服务端反馈的控制命令、按需驱动道闸设备。该终端能辅助预警型园区车辆管理系统实现车辆的安全、自动化、低成本、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18.
事件     
《中学生电脑》2014,(11):5-5
天津市各学校将配备智能报警装置 为了更好地保障校园安全,天津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将在校园警务室内安装与所在区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相连的一键式智能报警装置.天津市教委、市公安局要求,区县教育局、公安局要对辖区内学校幼儿园的一键式报警装置至少每月测试一次,并保证畅通、有效;学校幼儿园一键式报警装置的使用、测试、保养要建立台账,学校幼儿园安全负责人签字备查;学校幼儿园保安要熟练使用一键式报警装置,报警后按照预案进行前期处置.  相似文献   

19.
地铁列车紧急制动安全回路监测司机紧急制动请求和车辆连挂等信息,当列车分离等原因导致安全回路断开时,触发列车紧急制动,并自动降弓。通过对两种典型地铁车辆安全回路工作原理、触发条件、潜在故障因素等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安全回路设计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研究》2009,(7):60-60
为确保广大师生安全,教育部6月10日发出预警,要求各地中小学、幼儿园把安全工作做细、做实。教育部在预警中详细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在学生上下学途中的江(河)、池塘边设警示性标识。大力推行学生放学路队制,通过聘请游泳安全巡视员或义务监督管理员等方式,严防学生上下学时发生溺水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