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女大学生对体重、肥胖及对瘦身行为的认知情况,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师院女大学生的身体现状、肥胖观念、减肥认知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相对较大比例的湖北师女大学生在对自身肥胖定义和减肥方式选择等方面存在着诸多误区,本文针对这些误区提出了相关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体育锻炼参与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别对高校超重肥胖大学生群体和正常体重大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研究高校超重肥胖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超重肥胖大学生人群在运动自我效能、体育认知、体育态度、体育信念等四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低于正常体重人群,提示以上四个因素可能是制约超重肥胖大学生人群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现在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未来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年级和性别上的特点进行相关研究并提出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特点的教育对策,为广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提高文化课学习兴趣提供有意的帮助。结果表明:①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对未来学习上所取得的成就更为自信,女大学生认为现在的学习状况更有助于自己学习的提高。②大三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现在在学习上的成绩较为稳定;大二的学生认为在将来学习上能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得知大学生对“健康”的认知存在较大误区,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仍旧是以“是否有疾病和体质虚弱”作为其自我评价是否健康的标准。同时,健康自我评价的程度对男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有着正向的积极影响,对女大学生的影响则没有得到统计学上的证明。指出高校体育要加强对大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和注意满足女大学生的体育需求。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安徽省5所高校女大学生体育心理和行为进行调研分析.结论:女大学生对体育的健身、娱乐、教育的价值功能的认识具有较高的共性;大多数女大学生的体育态度积极;健康、娱乐和减肥是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女大学生的体育行为表现在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上明显不足,在体育行为上表现出与态度的不一致性,不良的外部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交互作用是其行为弱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采用身体自尊量表和一般自尊量表对302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身体自我与体育成绩的关系以及不同体育成绩的女大学生身体自我的差异性。回归分析表明,身体素质、身体自我价值、身体吸引力对体育成绩有显著的预测力,不同体育成绩的女大学生在身体自我观念各项与整体自尊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北京市4所体育院系的55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了2种情绪调节策略(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和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发现:在表达抑制策略上体育专业大学生使用情况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少使用表达抑制策略;体育专业大学生表达抑制使用水平比其他大学生更低。表达抑制和认知重评两种情绪调节策略能够有效地预测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间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表达抑制策略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健美操教学中对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学生体育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和态度,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评价,作者通过长期健美操教学实践,就培养提高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采用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APS)、负面身体自我量表(胖维度)(NPSS—F)和身体外貌比较问卷(PACS)对肥胖女大学生(BMI≥30)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肥胖女大学生身体自我总体来说显著低于对照组女生,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度较低,在运动特征和身材特征这两个维度上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肥胖女大女生对自己体形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较对照组更消极,提示BMI越高的人,对自己的身体越不满意,身体自我越负面。在进一步的方差分析中也发现,身体外貌比较对负面身体自我有显著性影响(F=5.26,P=0.000)。回归分析表明,身体外貌比较对负面身体自我的回归方程为y=4.22+0.66x(P〈0.01),提示身体外貌比较对女性负面身体自我有影响。建议肥胖女大学生要加强控制体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平衡膳食,参加适度的体育活动,提高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度,加强自信、自尊,从整体上提高自我概念水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应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水平,促使她们获得良好的生活状态。以辽宁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借助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其基本运动能力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研究结论表明:1)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较低,主要表现为其髋、膝和踝的灵活性和动态稳定性不良,骨盆和身体核心部位的动态稳定性和控制能力较差,而且身体两侧的髋部灵活性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特点;2)为促进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发展,应强化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自我改进意识;重视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核心区稳定性力量训练以及加强其两侧肢体功能的对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不同的运动处方对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医学学院和永州信息学院60名正在减肥的女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运动处方能明显降低体重指数(BMI),改善体形和心理健康状况;对减肥的女大学生实施不同运动处方的训练是切实可行的,不同运动处方是不同体型女大学生减肥健身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健身运动处方对南昌大学62名正在减肥的女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健身运动处方能明显降低体重指数(BMI),改善体形和身体素质状况,健身运动处方是不同体型女大学生减肥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运动对大学生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处于青春末期的大学生骨密度与体成分、肌力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定量超声法和生物电阻抗法对在校的体育专业大学生99人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107人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导致大学生跟骨骨密度提高,但骨密度的增加无性别差异;运动可以提高体成分中去脂体重的含量,降低体脂百分比;体育专业学生跟骨骨密度与去脂体重呈正相关,且体育专业女生体重与骨密度也呈正相关;男生的肌力与跟骨骨密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系统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跟骨骨密度,改善体成分的构成.女大学生体重是影响跟骨骨密度的重要因素.在青年期进行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对提高去脂体重、减少体脂量、增加骨密度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体育锻炼行为理论为依据,以陕西省高校参加体育休闲锻炼的女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建立了陕西省女大学生参加体育休闲锻炼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研究发现,女大学生个体特征会影响女大学生的体育休闲锻炼动机、导致较高的自我效能,证明了体育休闲锻炼动机与自我效能性对女大学生个体特征有明显的传导作用。女大学生体育休闲锻炼动机的提升、女大学生对自我效能性的认识的增强有利于女大学生体育休闲锻炼承诺(锻炼坚持)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以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空乘专业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她们对减肥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健身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议:有必要加强对空乘专业女大学生的健身指导,并进行标准体重和营养学专业知识方面的教育,以保证她们的身体健康,更好地从事未来工作。  相似文献   

16.
采用座谈、访谈、问卷等研究方法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内容上可分为信义、交际、性情、学业、喜好、成熟、志向、自纳、家庭、容貌等10个维度。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出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概念结构的5个主因子: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认同自我、责任自我、目标自我。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体验从总体上看是积极的,男女学生之间、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并不显著,而成绩好与不好的学生在自我否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在消极自我概念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曹光豪  高远 《湖北体育科技》2023,(5):447-450+460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认知重评策略和自我控制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认知重评策略是否在体育锻炼和自我控制之间起中介作用。方法 本文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情绪调节问卷以及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对504名大学生(男239人,女265人)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自我控制两两呈现显著正相关。体育锻炼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认知重评策略频率(β=0.206,t=4.647,p<0.01)和自我控制水平(β=0.202,t=4.541,p<0.01),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自我控制水平(β=0.292,t=6.762,p<0.01)。结论 体育锻炼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自我控制水平和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认知重评策略的使用频率在体育锻炼提升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自我价值感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大学时代是个体价值观形成与确立的关键期,是自我价值感的体现期和扩展期,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时期。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与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中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的自我价值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力的特点,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自我控制力提供有益的帮助。对543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心理测量,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能力不存在着性别差异,男生总体水平高于女生;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能力存在年级差异,总体水平依次是大三、大四、大一、大二;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能力不存在生源差异,总体水平依次是农村、镇郊、城市。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关系评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得知体育锻炼参与欲望及程度对男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自我评价有着正向的积极影响,对女大学生的作用则没有得到统计学上的证明。指出女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体育锻炼的关注重点,高校体育要注重满足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