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文字     
“词”和“辞” “词”和“辞”都读ci。但含义各别:“词”是语言组织中能独立运用,具有声音、意义和语法功能的基本单位。而“辞”指优美的语言。 现代汉语里,在表示“言词”“文词”的意义上,“词”和“辞”是通用的。如“词讼”“词令”“致词”“歌词”中的“词”可用“辞”替代;同样“辞典”“辞章”等中的“辞”也可用“词”替代。 但“词”和“辞”也有不能替代的地方。“问”作“诗词”“词类”“词素”“词语”“实词”“虚词”等用法时,“辞”不能代替“词”;同样,当“辞”作“辞谢”“辞呈”“告辞”“推辞”等用法时,“词也不能代替“辞”。  相似文献   

2.
辞书概述     
辞书是字典、词典和各类专科辞典的统称。自从近代生产“词典”(或辞典)这个名称以来,字典和词典之间相对地有了界限。众所周知,当今的字典古时称作“字书”。字书本指解说文字形、音、义的著作。字典以收字为主,主要收录单位是字,说明单字的写法、读音和意义。而词典以收词为主,主要收录单位是词。一般词典除收词外,也收一些词组和成语。但是,由于汉语的词和方块汉字之间存在差别,一个词写出来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两个字、三个字。这就使字典往往要收录一些复音词。换句话说,词典要用单字领头,由单字带出复词、词组和成语。总之,字典与词典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也有差异和不同功用。中国字书的历史源远流长,种类也很多。见诸于史籍记载的最早一部字书是《史籍》15篇。收字约九千余,相传出于周宣王时太史籀之手。《史籀》作为我国周朝史官教儿童认字的启蒙书,是字典形成前的雏形。  相似文献   

3.
古人说的“辞章”或者“词章”,就是文章;“辞章之学”,就是文章之学。“文”“辞”“文辞”“文章”“辞章”,这些字眼,古人常常交互使用。在古人的笔下,这几个字眼有时候有些区别,此如用“文”或者“文章”指写成的作品,用“辞”“文辞”或者“辞章”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也有时候没有区别,既用它们指作品,也用它们指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4.
象.像.相“象”和“像”这一对同音词,在报刊上一直用得比较混乱,这和词典有关系。过去在词典上就没有把这两个词的分工解释清楚,而且提出在不少情况下可以通用。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象”和“像”作了明确分工,而且取消了通用的提法,我们应以此为准。“象”有两个义项:一是表示形状,样子,如景气、气象、天象、印象、万象更新;二是表示仿效、摹拟,如免去克协“克休”他采W龟”.宜地一船就不用“窑”了。“象”的义项比过去减少了。“像”的义项比过去增多了,共有五个义项。一是表示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如画…  相似文献   

5.
“词典”和“辞典”是两个意义相同的词,他们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相同的概念,指同一个事物。例如:《新英汉词典》和《英华大辞典》都是收集英语词汇用汉语解释供人查检参考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6.
辞通朱起凤编。《辞通》是一部以同音通假原则,汇释古汉语中双音词的大型词典,主要是解决古书中同一词而有不同书写形式的问题。《辞通》原名《新读书通》。全书二十四卷,收词三万多条,共有三百多万字。广收古书中各种异形双音词,其中有大量互相通假的,也有通用和形近而讹的。每词以常见的为经,以僻见的为纬,常见的放在最前面,其他排在后面,意义相同的编  相似文献   

7.
张港 《新闻三昧》2005,(9):44-44
现在,“人士”与“位”这两个词用得越来越多了,但也越来越滥了。  相似文献   

8.
文采主要是指文风、辞章修养同题。一篇好的新闻评论,不仅要做到思想内容正确,说理的方式也要讲究辞章,要写得有文采。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苏东坡也说:“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矣。”古人讲的这些道  相似文献   

9.
以往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书籍,一般都以教科书、辞典(或词典)、问题解答、论文集、大事记等形式出现。无疑,这些都是反映中共党史的必要的很好的“文体”或“书体”,各有很多长处,但也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例如,各种中共党史教材限于体例和篇幅,不仅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不能展开  相似文献   

10.
谈谈模糊词语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吕绍武许多新闻教科书几乎都强调新闻写作应当尽量少用或不用诸如“最近”、“不少”这样的模糊词。但新闻写作实践告诉我们,许多新闻免不了要用模糊词语,若用得恰当,能起到精确词语不可代替的作用。模糊词语,是指外延不确定,内涵无定...  相似文献   

11.
在一些报道中 ,我们会发现“一致”这个词用得比较多。介绍某地谈学习体会 ,用到“一致” ;反映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 ,要用到“一致” ;报道某些人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 ,也用到“一致”。新闻报道中 ,“一致”这个词并不是不可用 ,但是要慎用。因为历史经验表明 ,认识“一致”的往往也会谬误百出。在那政治生活不正常的年代 ,“一致” ,扼杀了人们应有的民主权利 ,“一致”成了盲从、幼稚和失去自己正常思维的代名词。那么 ,在政治环境宽松的今天 ,“一致”是否也有点问题呢?回答也是肯定的。例如闻名全国的山西省绛县法院原…  相似文献   

12.
读9月23日《参考消息》,知道美国最畅销的词典是《美国传统词典》,优点很多,并附有三千多幅照片和插图。我没有看过这本词典,但那“三千多幅照片和插图”的借大数字,使我感到惊奇。我国也出版了不少辞源字典之类,都没有一幅插图。拿我书架上的《中国文学家辞典》、《民国人物传》来说,竟然是白纸黑字,没有一幅照片或绘像。还有我买到的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都找不到一幅插图,令人感到遗憾。  相似文献   

13.
读者说专栏     
《山东青年报》新闻中心主任王振华: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专栏”一词的解释是这样的:报刊上专门登载某类稿件的一部分篇幅。这里我想应当强调“专门”和“某类”这两个词,这两个词说明不是随意什么人都可以开专栏,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塞进专栏。  相似文献   

14.
《专科知识大辞典》是按学科内容分类的专科知识辞典的总汇。可以全套备查,也可分册使用。湖北人民出版社在1985年——1990年内,将分批出版五部《专科知识大辞典》。 (一)《汉语专科大词典》。本辞典计划分为十三卷:《汉语古今字形对照字典》、《汉语古今字音对照字典》、《汉语异体字字典》、《汉语同义词辨异词典》、《汉语反义词解析词典》、《汉语语词搭配词典》、《汉语多音多义词词典》、《汉语通假字词典》、《汉语联绵词词典》、《汉语  相似文献   

15.
“反应”与“反映”,都是动词,读音也一样。但词义不同,用法也不同,不能混用。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反应”一词,除了物质受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外,我们常用的是“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妊娠反应”、“化学反应”、“他的演说得到的反应很好”等。“反映”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反  相似文献   

16.
模·摹“模”和一摹”这对同音词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能通用,需要辨析清楚,避免混用。表示仿效意思的,如模仿和摹仿、模拟和摹拟、模写和摹写,这些都可以通用。表示法式、标准、规范的,如模型、模本、模式、楷模、模特儿等,都要用“模”而不用“摹”。描摹、单状、临摹、摹绘、摹印等,一般用“摹”而不用“模”。诊·疹“诊”和珍”这两个问表示不同的意思,不能通用。瘴所、渗治、疹断等用法,都是人对的。一疹”表河。皮肤上起的很多小疙瘩,如麻疹、E疹、抱疹等。一疹”不表小诊疗的意思,“诊”才表}诊疗的意思,如诊断、诊脉…  相似文献   

17.
“演绎”是一个当前使用频率颇高的词,它频频出现在报纸上、刊物上,借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用得特“火”。似乎可用在任何对象上,似乎可与任何词语相搭配。其实,这样的词是不存在的。因此,“演绎”用得那么“火”,就有些不正常了。说不正常,是指它存在着超限使用的问题,主要是乱用和滥用。这样,就有必要对它的用法略加评析,以坚持其正确用法,避免或纠正其乱用滥用所造成的错误,保证语言表达的准确、畅通。为着上述目的,就需首先弄清该词的基本含义和用法。据词典的释义,它有两个义项(有的词典认为它只有一个义项),即:…  相似文献   

18.
东州考     
"东州"一词,典籍时见,所指何地,各词典或付阙如,或予测度,未足征信。《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及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编撰的《中国历史地名辞典》皆未收其词。臧励穌等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云:"东州,辽置。今阙。当在奉天境。"奉天大致相当于今辽宁省。此为揣测之辞。台湾《中文大辞典》云:"东州,地名,即束州。按《太平寰宇记》  相似文献   

19.
“莘莘学子”不等于“学子” “莘莘学子”严格说并不是成语,许多成语词典都没有收录。《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汉语大词典》等都只收录“莘莘”一词,然后举“莘莘学子”为例。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中使用数字虽然需要得其法,但必须用得准用得好。这个“准”和“好”,又是用巧用活数字的前提。如果新闻中的数字用得不准和不好,即使再巧再活也是毫无意义。数字,在新闻中要用得准、用得好,主要表现在应树立准确意识、精炼意识和读者意识上。先谈准确意识。所谓准确意识,即要求新闻使用的任何一个数字都必须准确可靠,这是涉及新闻必须真实准确的一个原则问题。所以,在新闻中不论怎样使用数字,准确那是第一位的。有的记者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