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典诗歌鉴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历来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大难点。《考试大纲》在“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中要求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古典诗歌鉴赏复习中,考生如能理清古典诗歌的五大关系,定能突破古典诗歌的鉴赏。  相似文献   

2.
申亚娟 《学周刊C版》2014,(6):162-162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诵读课是指以诗文,尤其是古典诗文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最后达到将古典诗文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类阅读课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诵读课得不到重视,实效不强。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特别对诵读课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梳理,希望能对优化小学语文诵读课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3.
读你     
语言范本之一:引用诗文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作文时,恰当地引用古典诗文,不但体现自己对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熟悉和丰富的知识积累,还能使文章显得更具文化特色。当阅卷老师看到满篇群星璀璨的诗文时,一定会感叹你知识的广博和古典文化底蕴的深厚。  相似文献   

4.
朱瑜章认为新《语文教学大纲》中将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作为文言文教学目的没有涉及它的精神内涵。应予修改。并提出要用“古典诗文”来指称语文教材中的古代作品。这是朱氏对“阅读能力”的一种误解,更是对《大纲》精神的误解。新《语文教学大纲》中的文言文教学目的是合理的,“古典诗文”一词并不能取代“文言文”,“文言文”的概念可以涵盖“古典诗文”。  相似文献   

5.
高考考纲在“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中要求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炼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就属于这个考点范畴。古典诗歌鉴赏,历来就是个难点,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6.
晓君 《初中生必读》2008,(Z1):77-78
古典诗文蕴藏着深厚的情感资源与文化底蕴,作文时若能巧妙运用,语言必定会散发出浓浓的书卷味与文化气息。如何才能让古典诗文为文章增光添彩呢?一、引诗词亮化语言。精美的古诗,是前人心血的结晶。直接引用诗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文本基础 ,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将文化元素引入教学中 ,引导学生在对本民族历史的把握与亲和中继承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要素 ;引导学生对古代思想与汉民族思维特征的体认与亲和 ;引导学生在对古典诗文的学习中多方面了解古代知识分子的生活与思想 ,学习从“文本”与“人本”的双重角度鉴赏古典诗文。这样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从单一的应试转为语言与文化的双丰收 ,使读书成为可以“美身”的乐事。  相似文献   

8.
胡明珍 《教育》2014,(30):37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尤其是古典诗文内涵深刻、意存高远,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千百年来,古典诗文已万口成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小学阶段是学习古诗文的最佳时期。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兴趣,引领学生步入“经典诗文”的殿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呢?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笔者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李建忠 《河北教育》2002,(12):21-21
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数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让孩子多背诵一点古典诗词,可让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其人文素养,还可增加他们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新大纲明确地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后面还附了80首“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人们大都持这样的观点,认为学生古诗词学得多了,增加了语言的积累,在一定的情境中自然会脱口而出,或运用于笔端,做到“左右逢源”、“意随笔到”。从古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能读千赋,则能为之…  相似文献   

10.
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而优秀的古典诗文,则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之精粹,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江泽民同志说过:“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 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古典诗文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  相似文献   

11.
修辞手法在鲁迅小说中,对于深化主题、表现人物命运、刻画人物形象是起着独特作用的。可以说,修辞艺术已成为其小说艺术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试以《祝福》为例加以分析和欣赏。一、词语的精心选用中国古典文艺理论有“炼字”、“炼意”之说,“炼意”是以“炼字”为基础的,类似“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类的例子在古典诗文中屡见不鲜。精选词语就是“炼字”。鲁迅是现代文学泰斗,也是语言大师,小说《祝福》有数处词语(包括短语)的妙用就体现了“炼字”的功力。  相似文献   

12.
正"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诵读课是指以诗文,尤其是古典诗文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最后达到将古典诗文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类阅读课型。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诵读课得不到重视,实效不强。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特别对诵读课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梳理,希望能对优化小学语文诵读课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浩如瀚海的古典诗文,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象征,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年以来,随着“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在全国各地的蓬勃开展,广大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空前高涨,“为  相似文献   

14.
分析“月”的形态、光色、时空等意象特征,阐明古典诗文中“月”这一意象的多边性。人们的悲欢离合之感,生命苦短之叹,冷漠孤寂之情都借“月”这一意象出现于文本中,使得“月”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极高。理解了月的意象的丰富性,以及它在特定语境中意象的具体性,对我们学习或鉴赏一些古典诗文也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饶晔 《教育文汇》2024,(3):9-11+28
高中语文新课标和义务教育新课标都将文化传承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而古典诗文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价值不言而喻。本文主要从“教学评一致性”的角度,基于高考评价的学情反馈,反溯探究中学古典诗文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唐集唐注考     
张佳 《天中学刊》2011,(2):79-82
在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学史上,以宋集宋注及宋集明清注为视域的本朝人注本朝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而唐集唐注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空隙”。初步考证出张庭芳注李峤诗、李绅注元稹诗文、郗昂注张鹜诗文、司空图注卢献卿诗文等7种唐人注唐诗文,发现它们还处在古典注释学的原初形态上,其注释学方法还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文注释学,没有在中国古典注释学史上造成很大的影响,顶多只能说是一种偶然的注释学现象。  相似文献   

17.
原再红 《考试周刊》2011,(33):44-45
在古典诗文教学中,高效的比较阅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本文就古典诗文教学中比较阅读对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王珍 《文教资料》2014,(15):35-36
在汉语古典语言中,古典散文语言“线性连续”性表现得非常外显,而格律诗词语言则更多地具有内隐的“非线性断续”。现代汉语的白话语言,在新诗中主要是“非连续”性的,然而在新诗草创阶段,同样具有“线性连续”性的表现。从古典到白话,无言形式的改变,并没有切断语言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惠风”写春风和畅,展示魏晋文人陶醉于自然之美、超然物外的清雅心境。此次师生活动从引导学生追溯“惠风”一词的源头入手,展开对中国古典诗文中“春风”意象的深入理解,师生共同感知“惠风和畅”流露的魏晋风度,在素淡的山水自然之景中,品读生命本真价值。学习过程打破以翻译为主、单篇解读的古诗文教学传统,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古典诗文教学新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学习古典诗文对增进人们的文学基本素养以及培养健康的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古典诗文难读难懂,进而产生了排斥情绪。本文通过对接受美学阅读方法的介绍,试图为解读古典诗文寻找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