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76页第4题:我们经常见到圆木、钢管等堆成像下图的形状,通常用下面的方法求总根数:(顶层根数 底层根数)×层数÷2。想一想是什么道理,并算出图中圆木的总根数。在说明“想一想是什么道理”时,很多教师认为这堆钢管的横截面像梯形,顶层根数相当于梯形的上底,底层根数相当于梯形的下底,层数相当于梯形的高,总根数相当于梯形的面积。因为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所以圆木的总根数=(顶层根数 底层根数)×层数÷2。由此,可以看出,求圆木的总根数用的就是梯形的面积公式,只是写法稍微有些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 (国标本苏教版第九册第25页第10题) 读完题后,学生议论纷纷. 李敏说:"钢管堆成的形状像梯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钢管的上层根数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下层根数相当于下底,层数相当于高,因此,图中钢管的总根数是(9+16)×8÷2=100(根)."  相似文献   

3.
几何大厅正在进行杂技表演,现在上场的是梯形。“嘿——”只见梯形运了一下气,身子摇了摇,它的两腰慢慢伸长,最后相交于一点,竟成了一个三角形。“好!”场下一片喝彩声。三角形叫道:“你变了形,能把你求面积的公式也变得和我们一样吗?”三角形的话音刚落,梯形手一指,屏幕上出现了:(上底 下底)×高÷2=(0 下底)×高÷2=底×高÷2。梯形继续变化,只见它身子晃了晃,上底慢慢伸长,最后与下底同长,竟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哗!”场下一片掌声。平行四边形叫道:“你变成了我们的模样,也能把求面积的公式和我们……”不等平行四边形的话说完,梯形手…  相似文献   

4.
我在复习小学部分所学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后,又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各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这一通用公式是:(上底 下底)×高÷2,怎样运用,略举几例: [例1]一长方形的长是6分米,宽3分米。求它的面积。  相似文献   

5.
新的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树立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 ,塑造学生创造性的人格 .而现行初中数学课本中 ,不少习题内涵丰富 ,对学生思维能力有不同寻常的作用和丰富的教学价值 .因此 ,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思维 ,促进思维的发展 .例 1 如图 1 ,已知梯形ABCD的上底AD长1cm ,下底BC长 4cm ,对角线AC长4cm ,BD长 3cm ,求梯形ABCD的面积 .分析 1 :已知梯形上、下底 ,求梯形面积时 ,同学们最常想到的就是求梯形的高 ,…  相似文献   

6.
《三十六计》是一本充满智慧和韬略的中国古代兵书,是我国古代军事实践的总结与提炼。今天,《三十六计》的思想和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借鉴《三十六计》的思想和实例,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总结解题策略技巧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万物皆可数,你心中有"数"吗?一张图加一段话,把数学"拓"下来!积木叠叠乐如上图这样搭积木,每一层比上一层多1块,可以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所用积木的块数。已知梯形面积公式为(上底+下底)×高÷2,那么图①中,(1+2)×2÷2=3 (块)。图②中,(1+3)×2÷2=6 (块)。图③中,(1+4)×2÷2=10 (块)。按照这样的规律搭下去,如果最下层放21块,你知道一共需要多少块积木吗?  相似文献   

8.
统编五年制数学七册117面,有这样一道习题:"我们经常见到圆木、钢管等堆成象下图的形状,通常用下面的算法求总根数:(上层根数 下层根数)×层数÷2.想一想是什么道理.算一算图中的总根数."一位教师指导学生做这道题时,先要学生回忆:梯形面积怎么求?再设问:这堆钢管的截面象什么形状?学生说截面是梯形,教师予以肯定.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将求总根数计算方法中的上、下层根数和层数,分别与梯形的上、下底和高一一联系,并在小结时讲解道:这堆钢管的横截面是一个近似梯形,上、  相似文献   

9.
笔者曾听过一节有关“面积知识”的复习课,执教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梯形的上底是8厘米,下底是12厘米,高是6厘米,从中划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下图) 执教者让学生口答思路和列式: 学生A:把阴影部分看作三角形,只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就可以求出它的面积。列式: (12-8)×6÷22 教师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想法。学生B:用平行四边彤的面积减去梯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10.
[题目]如图1所示,梯形ABCD的面积是72平方厘米,请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分析与解]解法一:观察图1,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梯形ABCD的面积减去三角形ABD的面积,即S阴=72-4×12÷2=48(平方厘米)。解法二:先根据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求梯形ABCD的下底(即  相似文献   

11.
巧求面积     
[题目]一块梯形的苗圃,上底是20米,下底是30米,高是16米,扩建后的苗圃的七底和下底都增加了5米,求扩建后的苗圃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米?[一般解法]根据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首先求出扩建前苗圃的面积为(20 30)×16÷2=400(平方米),再求出扩建后苗圃的  相似文献   

12.
等量关系是指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学会找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要能列出方程,而找等量关系又是列方程的关键。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找等量关系的方法。1.从计算公式中找我们已经学过的有关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本身就是一个等式,在解决与几何图形有关的问题时,可以直接将计算公式作为等量关系。例如,一个梯形,上底长10米,高15米,面积是600平方米,求梯形的下底长多少米?本题可以直接用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十下底)×高÷2=面积”作为等量关系。2.从基本数量关系中找一些基本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直接计算法。即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直接计算,得出答案例1 把20克糖放入780屯水中,那么糖占糖水的( )%。用20÷(20 780)=2.5%。例2 一个梯形高与两底的乘积分别是18平方厘米和25平方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把梯彤计算公式(上底 下底)×高÷2进行变  相似文献   

14.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联系,从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在寻找等量关系时,要注意关键词语,掌握一些常用的公式及其变形.现把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类型总结如下. 一、图形问题 求面积时,常用的公式有①S长方形=长×宽;②S正方形=边长2;③S确形=1/2×底×高;④S平行四边形=底×高;⑤S梯形=1/2(上底+下底)×高;⑥S圆=π×半径2.  相似文献   

15.
怎样使学生通过解题活动领悟数学思想,活用数学方法,训练数学思维呢?我认为一法多用是途径之一,下面谈谈我的肤浅做法。▲用假设法解求积问题例1.如图,在一个梯形内有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10与12。已知梯形的上底长是下底长的2/3,那么余下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96小数奥赛题)  相似文献   

16.
<正>一、教学设计背景、意图《梯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梯形特征,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刻意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是直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  相似文献   

17.
【案例描述】 常听到老师这样问学生:“要求梯形的而积必须知道什么?”学生回答:“上底、下底和高。”于是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直角梯形较短的一条腰长6厘米,上、下底的和等于这条腰的长。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很多学生感到茫然:不知道上底和下底,怎么求面积呢?究其原因,是我们老师在最初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犯下了诸如本文开头设问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五年级期末考试时,试卷上出现了这么一道题:“一个直角梯形的两条腰分别是10厘米和12.5厘米,周长是48回5厘米,求它的面积是多少?(如图片考试结果,答对这道题的学生寥寥无几。问学生为什么不会做?学生答日:“此题没有给出梯形上底和下底的长,所以无法求面积。”学生的回答不能不让人遗憾,可仔细想来,这不仅仅是学生学得不扎实,而且还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其实,这道题只是把一般的求梯形面积题(已知上底、下底和高,求面积)稍加变化而已,即没有直接给出上底和下底,而是把上下底之和隐含在已知条件之中了。也就是从周长里减…  相似文献   

19.
等腰梯形A BCD的对角线AC长20 cm,并且∠A CB=45°.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我是这样解的。一般来说,求梯形的面积,得知道它的上、下底和高,但这道题中没给出这些条件,怎么办?题中给出了一个条件:∠ACB=45°,这个条件有什么用呢?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就求解梯形问题时辅助线的作法进行归类探究,供参考.一、连结对角线,构造三角形连结对角线的本质是将梯形转化为基本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的一些性质与规律去解决问题.例1求证: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证明如图1,梯形ABCD,连结对角线AC,则S梯形ABCD=SABC+SACD.设ABC的高为h,显然ACD的高也为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