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界关于民族国家概念有多种看法,从历史角度对民族国家进行溯源,得出民族国家是国家形态演化的产物,具有民族性、主权性和公民性。民族国家理论传入中国后,学术界对其概念产生误解,原因有二,第一,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了民族国家,将民族国家中的民族概念与种族概念混淆,民族国家中的"民族"实际上含有国族的意思;第二,把作为国家形态的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的结构片面联系了,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数量不能否认民族国家本身。  相似文献   

2.
鄂温克民族是一个古老又有特色的民族.鄂温克民族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的石器时代.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个民族的起源和文化进行了广泛研究,在学术界也出现了众说纷纭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以"边政学"为研究核心,到今天学者以"跨界民族"为研究内容,概念和研究重点都有很大变化。本文对跨界民族进行全方位的学术回顾,具体从概念、分类和研究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希望从中能发现前辈关于跨界民族研究的得失和跨界民族研究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有关中国古代民族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古代民族观的起源演化、具体内容、历史影响、儒家及历代著名人物的民族观等问题。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还应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大力发掘史料,加强交叉学科研究,继续分层次、分阶段、多角度对中国古代民族观问题进行科学审视。  相似文献   

5.
民族教育概念的解释,是研究民族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指导我国民族教育实践的基础.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对于民族教育的界定也不尽相同.本文回顾了我国历史上对少数民族的教育,在对我国当今学界对民族教育概念的几种代表性解释进行评述的基础之上,提出借鉴“共生教育”的理念思考民族教育的概念,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蔡加友 《文教资料》2009,(31):76-78
民族音乐学真正进入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尽管我国学界对民族音乐学学科性质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多不统一.但是民族音乐学作为一种观念、一种思维、一种思想已经被我国广大学者所接受。民族音乐学所具有的方法论属性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独特的研究视角,很多研究者运用民族音乐学方法研究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作者结合中国文化深邃的内涵.谈谈运用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来考察和研究我国传统音乐时的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7.
民族理论,在马列主义理论宝库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认真深入研究和探索民族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对我国民族理论界和学术界,关于民族理论的科学地位、民族形成、民族定义、民族问题含义和实质,以及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宗教本质与作用等若干有争论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精神家园”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神家园概念是学术界常用的一个概念,以往对于其含义鲜见学理上的探讨。精神家园是指一个民族以至于人类的文化中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的价值系统,它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现成的价值观念,从而为人们描绘出了世界的图景和生存的意义。同时,精神家园又具有开放性,不断地汲取时代精神,以丰富和充盈自身。人们之所以需要精神家园,源于人的本质——意识,是意识之指向性的体现。精神家园在文化中的功能在于为个体提供精神的皈依,为精神世界建立起秩序,赋予个体以意义。若是没有精神家园,个体精神会迷失方向,民族会失去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欧美学者20世纪中叶就提出了"民族数学"和"数学人类学"的概念,并进行研究.在中国学术界出现关于"民族数学"研究,但还存在很多困惑;而且到现在还没有发现"数学人类学"一词的使用.为拓展中国数学文化研究视野,对中外"民族数学"研究与欧美"数学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并对当前研究存在的盲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略论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问题的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中国学术界对民族关系史中的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问题进行了讨论,基本上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承认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这两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客观存在的;一是承认中国历史上只有民族同化,而民族融合只有在阶级压迫消灭后,消灭一切民族间的差别才能实现的。形成这两种意见分歧的原因,是来自对概念的本身理解的歧异。究其根源,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对“民族”概念的不同含义和汉语中的“民族”一词的相当模糊,是影响这一问题讨论顺利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民族侮慢语因其意义对指称对象具有侮辱性而视为语言污垢和禁忌,国内学术界对英语侮慢语少有问津;迄今为止,研究者寥寥无几,研究对象概念不清,而且研究视角宏观,方法有限。反观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进入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贵州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较为关注,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贵州古代、近现代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及民族区域自治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近十年贵州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研究作一略述,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与缺憾,以期进一步推动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民族植物学的概念,主要研究方法,大力开展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必然性以及开展黔东南民族植物学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黔东南民族植物学研究内容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应尽快开开展黔东南民族植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认同研究是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及民族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一个领域,但对于民族认同的定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共识。民族与文化密不可分,对于民族认同的研究永远无法摆脱文化的束缚,所以民族认同的实质就是文化认同。文化的形成因区域差异而有所不同,文化差异形成的文化心理也是不同的,因此,对民族认同进行区域跨文化心理研究,可为民族认同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民族音乐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有关我国民族乐理知识系统性探索的教材及学术文章,从而引发了众多学者对我国民族乐理的研究。通过梳理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有关中国民族乐理学科建设及围绕民族乐理知识点这两方面学术争鸣的文章来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6.
民族教育研究具有教育学和民族学双重属性,民族教育研究自20世纪末走上制度化道路以来,比较重视自己的民族学特性,而相对忽视自己的教育学秉性。民族教育研究对象是民族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对于研究者正确选择研究课题及其方法十分重要。本文借鉴我国教育学元研究最新进展及其成果对民族教育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结构等问题进行讨论,以引起人们对于民族教育学反思性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高考移民"现象出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对于这一现象的研究起步时间较晚,但我国对于这一现象的研究已经体系化、科学化。目前学术界主要从高考移民的概念界定、流向、影响、成因、对策建议等方面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各种利益诉求增多,民族地区新形势和新情况不断涌现,肩负时代责任的当代青年大学生需要熟悉和掌握一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知识,了解党的民族政策。而在我国高校特别是非民族院校中民族理论与民族知识教育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到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和普及。文章在对民族理论和政策相关概念梳理及对研究成果吸收借鉴的基础上,揭示我国高校中民族理论和民族知识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加强此方面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改进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苏联曾经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大国,是战后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民族问题始终是学术界公认的焦点问题,也被认为是直接引发苏联国内紧张局势,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诱因之一。强制性民族迁徙,是苏联在自身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实行的一项民族政策,正是这项民族政策直接埋下了民族冲突、民族仇恨、导致国家解体的祸根。今天,我们重新对这一政策进行研究和分析,不但有利于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全面准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精神要义,而且对于现时期我国积极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实现民族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加强民族地区经济立法研究,对于完善我国立法体系,推进民族地区依法治区进程,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通过探讨与分析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立法的困境与不足,就经济立法的概念、依据、质量和效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