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章设计了一种永磁吸附式爬壁探测机器人。对机器人的主体单元、吸附单元、动力单元、探测单元、移动单元以及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并详细论述了吸附单元和动力单元的结构设计。针对吸附单元,重点论述了吸附单元的选型及单元数目的计算过程。针对动力单元,重点叙述了电机功率的计算和电机的选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用ANSYS的直梁单元BEAM188和曲梁单元BEAM189对曲梁进行非线性全过程分析,验证用ANSYS中的直梁单元BEAM188可以代替曲梁单元BEAM189对曲梁进行非线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知识计量单元是进行知识计量与评价的基础,知识计量与评价就是要通过对确定有效的知识计量单元进行处理以便对知识进行独立、自由、有效识别、处理与组合,达到知识服务、知识发现和知识创新的目的。随着知识计量与评价的发展,知识计量单元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文献计量单元到信息计量单元既而到知识计量单元的演变过程。本文从知识计量单元的演变及其关系出发,对3种不同类型的知识计量单元进行了比较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煤矿井下环境复杂多变,为了更加灵活的实现瓦斯监测目的,本文设计了一种无线瓦斯监测仪。监测仪由数据采集单元、处理器单元、无线通信单元和能量供应管理单元组成。本监测仪能够适用于现有井下环境,更好地保证瓦斯数据监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SOLID65单元是ANSYS有限元软件中的三维实体单元,它可以用于钢筋混凝土问题的分析.介绍了SOLID65单元的性质和应用要点,结合一工程实际算例进行分析,说明SOLID65单元用来模拟钢筋混凝土材料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韩艳 《科教文汇》2011,(27):122-125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大变革时期.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方式下,究竟如何上好物理课的单元复习课.激发学生复习课的浓厚兴趣,提高单元复习课的课堂效率.使单元复习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得到较好的实现呢?我从2008秋季开始进行“单元知识网络建构”的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2009年秋季开始进行“单元知识网络建构的评价”实验研究,通过两年的教学尝试,逐渐形成了单元复习课建构单元知识网络的基本教学模式:课堂上通过忆、找、连、说、议五环节,构建单元知识框架:课后将框架中各板块知识点细化,形成单元知识网络;教学中以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单元整组教学”不是对单元进行简单的内容组合,而是重在“整体把握”,即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不同单元的特点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从而让单元整组教学的内涵和价值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付苓 《现代情报》2017,37(12):74-78
构建单元信息知识库,可以实现对单元信息的有效揭示、组织与利用,为实现精粹服务的需求提供知识保障。本文引入本体提出了单元信息知识库的构建方法,设计了知识库的总体结构,构建了单元信息本体,阐述了数据建设的过程,并以"养生领域"为例实现了知识库的构建。本文所构建的基于本体的单元信息知识库能够较好地组织、存储和利用单元信息,提供知识检索和知识发现服务,实现从海量数据中有效获取有价值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随着人们对检索文档之间关联关系的理解越来越多样化和细粒度化,检索文档内信息单元间关联关系的构建显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旨在以学术文档内信息单元间关联关系为基础,构建文档的细粒度聚合与关联机制。[方法/过程] 本研究从跨体裁聚合单元知识体系所蕴涵的各类关联关系出发,从信息组在的角度阐述支持情景和语义关联的细粒度聚合理论框架、知识组织系统构建和聚合单元元数据标注等关键问题,并提出聚合机制。[结果/结论] 研究认为构建蕴含聚合单元语义关系、学科领域语义关系、任务和文本关系的本体,采用可反应聚合单元层级与关联关系的聚合单元元数据,是细粒度聚合机制发挥效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张娟  王向辉  付然  孙晓琳 《现代情报》2017,37(10):49-52
[目的]为了实现海量数据中信息的知识组织,促进单元信息和文献信息内容的知识关联和知识发现,构建单元信息知识组织体系;[方法]以养生领域内的领域本体、文献信息等知识资源为基础,构建养生单元信息知识服务系统;[结果/结论]"养生单元信息知识服务系统"(以下简称"养生知识服务平台")是单元信息知识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应用示范,提供语义检索、知识浏览、知识推理和知识发现等服务,实现大数据环境下"单元信息知识组织体系"的有效利用;[局限]文献资源的单元信息抽取及分析涉及人工智能、计算机处理等相关技术,技术实现有较大难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为满足用户多层次、多粒度的知识获取需求,图书馆文献资源组织的对象由文献单元逐步向知识单元转变。[方法/过程]文章在研究单元信息概念和表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本体和关联数据的单元信息知识组织框架,并深入探讨了实现单元信息语义组织的核心步骤。以中医养生领域为例,阐述单元信息知识组织语义模型的应用过程。[结果/结论]本文构建的单元信息知识组织模式,是实现单元信息细粒度组织、语义化揭示以及多维度关联的有效途径。该研究可为特定领域单元信息的语义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7,(14)
本项目采用了高性能单片机STM32作为控制单元,多个超声波测距模块构成的测量单元,可以对多个方向进行测量,并且测量单元和控制单元通过无线通信进行信息交换,摆脱了线路的束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算法进行人脸检测达到智能跟随的六足机器人。该机器人系统包括人脸捕捉单元、主控制单元和行为运动控制单元。所述人脸捕捉单元是利用摄像机获取人脸图像或视频并传输给机器人主控制单元。而主控制单元运用改进的VGG-Net人脸识别算法进行人脸检测,再根据检测结果发出信号到行为运动控制单元完成智能跟随,通过驱动直流电机实现六足机器人的运动。  相似文献   

14.
<正>引言对于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在ANSYS里一般用梁单元进行,可是梁单元有它的局限性。它是基于EulerBernoulli经典梁理论,采用中性层假设,即把梁模拟成一条直线,分析得出的结论都是中性层上的数据。没有考虑到梁横截面上、内部各点的应力位移。特别是在不规则截面梁,单元间连接问题上时,应用梁单元就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出梁的实际状况,此时就需要实体建模分析。本文通过具体例题对ANYSY梁单元和实体单元分析效果做了比较,探究梁单元划分疏密对结果的影响,实体单元划分网格疏密对结果的影响,并把两种结果分别与理论值对比。最终找到实体如何划分网格的方法,使其分析效果接近于梁单元分析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旭  易国栋 《科技风》2024,(8):134-136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高中生物教师教学理念及方法也发生极大改变。由于高中生物知识较为抽象,知识点比较分散,学生学习容易出现知识掌握不劳、应用灵活性不足等问题。因此要教师树立大概念单元教学理念,通过整合单元知识点和系统安排教学活动,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与质量。本文联系大概念和单元教学的基本内涵,对大概念单元教学的意义和措施进行细致阐述,并以高中生物“发酵工程”为例,从整体梳理教学内容、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科学制订教学计划、重视教学评价工作等方面入手,详尽探讨大概念视角下“发酵工程”单元教学开展的有效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佩 《科技风》2024,(11):103-105
本文结合UbD理论的基本思想,构建基于UbD理论的单元教学框架,即单元学习主题分析—单元学习目标分析—单元学习评价设计—单元教学活动安排,以“圆的方程”单元为例进行教学探究。将UbD理论与大单元教学相结合,遵循“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促进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17.
脱硫单元中溶液的再生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脱硫塔内脱除H2S的效果,对产品气质量达标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同时,再生系统是否平稳关系到硫回收单元酸气进料的平稳和硫回收单元操作的平稳,这将直接影响到硫回收单元配风系统,硫收率,直至后续单元的操作的平稳。目前我厂脱硫单元大都采用常规控制方案。就脱硫单元控制方案提出进一步的优化,以提高装置再生质量和酸气平稳。  相似文献   

18.
从方法、技术、产品、过程和用户五个维度入手,构建竞争情报智能获取模型,并从竞争情报战略、资源输入单元、竞争情报获取单元、竞争情报价值输出单元角度进行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19.
赵红州先生是我国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的先驱,知识单元假说是他开创性的代表性成果。为了缅怀赵红州先生,系统地介绍知识单元的定义、智荷和知识熵等概念思想,详尽论述赵红州先生对知识单元理论的突出贡献,以及知识单元的深化发展为科学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管理实践等方面带来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一、模式名称单元导读课。二、模式产生背景单元导读课是一个单元的起始课,体现了单元阅读的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具有指导性、梳理性。如何激发起孩子的阅读愿望、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可以说单元导读课起到了穿桥搭线的作用。三、理论支撑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是将课文从单元中剥离出来,往往只关注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思路,其教学过程,把美好的文化知识划分成细密的模块。而新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以单元主题为藤,将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