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在作文教学中,和许多教师一样,我常常会遇到教学上的尴尬:一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厌写、怕写文章;二是有不少学生作文说的不是心里话,是空话、套话、大话。是自己教学无方,还是现在的学生情感本来就贫乏?带着这个疑惑,我请教了一位在作文指导方面有专长的同事。他诚恳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砥砺的过程,不能指望在一篇作文练笔中完成自己教学的所有设想,因此有时不妨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片段式的随感,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先敲开学生的“金口”,让学生有话要说,有事可写。一番话如春风化雨,让我眼睛为之一亮。  相似文献   

2.
评语三忌     
某杂志设有我的“评改作文”专栏,每月发一篇经我评改的学生习作。为此,他们每月都会发几篇习作过来让我挑选,发来的作文都附有教师评语。但令我惊诧的是,这些评语存在的问题比学生作文还要多,从中可以看出现在作文评语中存在的不良倾向,故在此提出评语“三忌”。  相似文献   

3.
大多学生苦于作文难,特别是刚刚跨入三年级的小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上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才能完成,学习写作的兴趣更是无从谈起。究其原因,是他们吸收不足,在作文中无话可说.无语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吸收不足,又如何能尽情的表达呢!因此,针对三年级的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在注意指导学生积累——解决“炊之米”,让学生充分的吸收,让学生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最喜欢批阅学生的作文。因为。我总可以从那一篇篇或稚嫩或青涩的作文中读到一颗颗或快乐或忧愁的心。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有个渴望,渴望有哪名学生能够在作文中写到我,那该是怎样幸福的事情呢!  相似文献   

5.
刘桂荣 《河北教育》2005,(23):27-27
学生根据教材中的作文要求完成一篇作文后.教师往往把这次作文的“要求”当作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全班学生的几十篇作文“一刀切”,达到要求的就给个高分.给个“漂亮”评语,达不到要求的就给个低分.给个“不漂亮”或“不够漂亮”的评语。我曾就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评语.对学生进行了多次问卷调查,主要情况是:  相似文献   

6.
杨秀山 《现代语文》2006,(7):117-118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大都是改出来的。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我就此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一位学生交上来一篇作文,我仔细看了看,这篇作文从选材构思到语言表达,都有探究的价值。我觉得是一篇可供修改的坯子,我就把它打印了下来。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觉得,要写好作文,首先是作者要有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立意。一篇作文是否优秀,先要看他的感情是否真挚,立意是否高远。所以,如何让学生作文立意深刻,感情真挚,是作文教学中久未解决而又引起足够重视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作一篇文,就像木工师傅打制一件家具。如果没有材料,就无从着手。可见,材料的积累足作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是学生怕写作文的一个关键所在,也是教学时让人头疼的一件事。诚然,作文教学成功与否是关系到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儿年的语文教学,使我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即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收集素材,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淡淡自己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最繁重、最头痛的一项工作,特别是逐篇的精批细改,如果按每节课评改6—8篇作文的速度,也要近30个课时,费时、费力。针对这个问题,我试行多层级交互开放式作文评改法,兼作文指导与批改为一体,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具体步骤和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作文批改对我无异于作文写作与学生,委实是想说爱它不容易。 许是天资愚钝,从事语文教学已六年有余,然仍款探索出一条省时高效的作文教学之路,一篇作文,反反复复下几遍工夫,案犊劳形,却收效甚微。痛定思痛,决定给自己的作文教学动手术。  相似文献   

11.
李伟 《山东教育》2002,(10):43-43
一、培养兴趣,积极参加学生自改作文,开始会有一定难度。于是,我常结合作文评改讲一些名人轶事,使学生懂得为文必改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我还调整了作文的评价标准,不以初稿论成败,而以修改稿的水平定优劣。只要改得好,哪怕只是一点,即给予肯定。二、推敲词句,做好示范教师在浏览了学生的作文后,选一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为病例文,誊抄在大纸上或投在幕布上示范批改,改时对学生讲清每一组语句怎么修改,或增补,或润色,或调换,或删改,并说明为什么这么修改。使学生加深理解,有章可循。最后让学生照例子互改或自改。…  相似文献   

12.
练笔以其轻便、灵活、机动的特点,有着大作文无法比拟的优势,堪称作文教学的轻骑兵。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写练笔,高一、高二每天一篇,高三每周一篇,从不间断。我认为这样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特别是写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冯萍 《教育文汇》2004,(11):37-37
“从来没有想到当了10多年学生的我,竟然也当起了‘老师’。在‘学生’(同学)的作文本上‘朱批’起来,太有意思了,这一年,我不仅批阅了十几篇作文,更重要的是认认真真地‘精读’了十几篇文章.学到了十几位学生作文的长处……”这是一位学生以“互批”“互评”作文为话题写的作文中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14.
话题作文在审题方面的限制已越来越明显,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或对此重视不够,或把握不住话题的要求,而令自己的作文陷入偏题的泥淖。下面我以一篇话题作文为例,谈谈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小学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有人说“千篇文章一大套,看你会套不会套”。作文的内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通过长期的作文教学,我认为小学生作文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篇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王莹 《云南教育》2005,(32):29-29
一节习用讲评课上,我按常规精心挑选了好、中、差作文各一篇作为范例,拟让学生通过讲评  相似文献   

17.
有人认为: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天经地义,不容代替。应该承认,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许多人已总结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如精批细改,多批少改等。可是当把七十名学生的作文收上来,往前面一摆,我常觉得,它们像一座大山,于是我便每灭挖山不止。愚公移山,尚且感动了上帝,派了个神仙把这座山搬走了,可我面前这座山搬去又搬回,非到退休那一天方能有尽头。最遗憾的是,越是中下等生越是对老师不辞辛劳的移山行为无动于衷。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批语,他们常常连看都不看,接到刚发下来的作文本,往书包里随便一塞了事,虽然有些学生读了老师的批语,读完之后便算了事,根本不去深究老师的批改,这次作文批语上,明明写着过渡不自然,他下篇作文照旧过渡不自然。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改与学生的学脱了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作文批改只是教师的“单边活动”,从实践中我认识到:这种置学生于一旁,教师单纯的书面批改,即使是红字满篇,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修改文章的能力也是事倍功半的。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我布置学生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二名学生在《我不想当“卧底”》中写道:  相似文献   

19.
从平时学生上交的作文来看,缺少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和元素,学生作文无话写的现象很普篇,模仿例文,甚至抄袭作文选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从学生作文中可以看出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体验生活的能力还比较弱;我静下心来,思索这个问题,为了让学生有内容讲,有心里话写,而且要写出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地把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也融入作文中,把心中的言语和思想表达出来,我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新课标的理念进行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意外之外     
去年暑假开学的第一天,我把假期作业收上来,检查布置的作文:有几个学生根本没写;有几个学生一篇作文仅半页左右;还有几个学生把字写得乱七八糟。全班的作文没有一篇像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