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想象在任何创造性活动中都有重大作用。但是,人们在想象中也有可能超越现实,使思维脱离事物运动的规律,不一定能合规律性地反映客观实际。如古希腊人有着杰出的想象力,在解释世界的本原对,创立了形形色色的“元素说”、“种子说”,“原子论”,形成了将自然科学与哲学融为一体的自然哲学。恩格斯对此评价说:自然哲学是“用理想的、幻想的联系来代替尚未知道的现实的联系,用臆想来补充缺少的事实,用纯粹的想象来填补现实的空白。它在这样做  相似文献   

2.
看了2007年1月15日的某专业报,两个文章的标题让我在“一秒钟效应”内没有反应过来。第一个标题在3版中间:《想象竞合犯理论可以解决争议》。乍一看,不知道“想象竞合犯理论”这个词的定语“想象竞合犯”该从那里停顿和断句,更不要说看懂了。于是仔细看文章,看完了第一段(共40  相似文献   

3.
新近听到一种反对“笼统反对‘合理想象’”的意见,那意见说:什么叫“合理想象”?定义要搞清楚它。黄继光牺牲前的那一刹那,他是怎样想的,谁也不知道,可是报道时写出来了。这是记者经过调查了黄继光平时的表现,听取了周围同志反映后作出的推论,也就是所谓“合理想象”。这种做法是被允许的。  相似文献   

4.
李鹏  王平 《今传媒》2005,(7):53-57
“超乎我的想象是你的勇气”。张建星说。超乎中国传媒界的想象是张建星的魄力。  相似文献   

5.
读《出版工作》1988年第11期《录“像”还是录“象”》一文,作者亦均同志认为应该作“录象”而不应该作“录像”,对此我有不同意见。按“象”、“像”二字在某些意义上本来相通。亦均同志文中引《说文解字注》也说:“按:古书多假象为像”;又说:“似古有象无像,然像字未制之前,想像之义已起,故《周易》用象为想像之义。”而亦均同志下文却据《现代汉语辞典》中“想象”一词的释义,推论出由“想象”派生出来的表示形状、样子意思的“图象、印象、形象、影  相似文献   

6.
李安乐 《大观周刊》2011,(25):54-55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自然哲学家。他在“火”本原以及”逻各斯”的自然哲学基础上探讨了正义问题,提出正义就是现实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合理性和合法性的依据,包含早期政治哲学的萌芽思想。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赞美圣雄甘地说:“后代的子孙,很难想象,在我们这个时代,曾经走过这么一位血肉之躯。”本书的写作目的,旨在告诉读者诸君,在当代的中国,在中国的台湾岛上,的的确确堂堂正正地走过这样一位血肉之躯。他像一道闪电、一声霹雳、一阵飓风,撕裂了天穹、照亮了天幕、撼动了天庭。他那风卷残云般的气势,“说大人以藐之”的气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节,舌战群“小”的气度,都一一为历史留下了雄证。  相似文献   

8.
唐向梅 《大观周刊》2012,(6):207-207
想像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极其重要的智力因素。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相似文献   

9.
《新闻前哨》2010,(10):7-7
杨初亮在2010年第9期《新闻实践》上撰文说,阅读报纸,读者常常会因为一些细节问题对报道的真实性存疑,特别是频繁出现的“张先生”、“李小姐”、“刘女士”……这些人到底是记者真的采访对象,还是记者坐在办公室里“合理想象”的人物呢?  相似文献   

10.
北京有雪     
不是“听说”,是“看说”。一个从未谋面的女朋友发个短信过来,说“北京下雪了。”寥寥五个字,我真不知道如何应对。我所在的这个城市,此时正是阳光大好,和风煦暖的日子,我无法也无力去想象那家伙如何在那片阴沉暗哑的天色下怀着伤风悲秋的心情用肿胀的手指给我按出了这条短信。  相似文献   

11.
崔莉 《现代传播》2023,(11):106-114
历史纪录片始终需要聚焦“真实”与“想象”的关系,需要辨析何为真实、何为想象、真实何为、想象何为等一系列核心议题。当大量搬演的场景、想象化的情境、虚拟化的剧情段落、主观化的陈述视角构成历史纪录片的主体内容,当越来越多的历史想象和文化想象成为历史纪录片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必然对历史文本天然具有的文献特征、特别对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产生质疑与挑战。反思“历史真实”与“历史想象”的关系,正是理解“历史纪录片通过历史想象表现历史真实的合法性,并由此走向更高的文化想象”问题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想象是进行形象思维的基本方式.高尔基指出:“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黑格尔也曾指出:“真正的创造是艺术想象的活动”.想象可以赋予抽象的东西以形体和生命,可以弥补作家生活链条的不足,还可以创造出与现存客观景象相似的另一种客观景象.可以说,离开想象的创作是不存在的. 但是,我们又必须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报告文学毕竟是有强烈新闻性的文体,真实是它的生命;另一方面,想象又有着特定的具体的划分。譬如,若以想象的内容性质来划  相似文献   

13.
完全离开事实基础去想象固然不对,“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想象也不对。因为,想象出来的东西,毕竟不等于实在的东西,而新闻是必须如实反映,其中包括对“背景和因果关系”的记叙。我们还是应当“杜绝新闻事实中想象成分”,而不论这一“想象成分”是“泛指”的,还是“实指”的。  相似文献   

14.
完全离开事实基础去想象固然不对,“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想象也不对。因为,想象出来的东西,毕竟不等于实在的东西,而新闻是必须如实反映,其中包括对“背景和因果关系”的记叙。我们还是应当“杜绝新闻事实中的想象成分”,而不论这一“想象成分”是“泛指”的,还是“实指”的。  相似文献   

15.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关于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的讨论,是围绕“想象的共同体”这一核心概念展开的。其中,他对印刷品与“想象的共同体”的关联论述,启发我们去思考广播对听觉共同体的想象。从“想象”到“听觉”,广播在技术驱动、文化规范和价值认同上团结着民族的力量,人们通过广播创造的共时性经验,展开沟通、表达、连接,继而形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播音工作要求播音员把文字形象变为声音形象,如同写作者,在诉诸声音时不可失去内心感情的依托.而我们所说的感情,是指通过播音员个人去体验、理解、把握稿件(作品)的感情,并使之处于运动状态.这个过程,离不开“情景再现”.想象,就其心理过程的意义上说,与“情景再现”没有本质的区别. 什么是想象呢?简言之,在头脑中表现出过去未曾感知过的东  相似文献   

17.
要坚决抵制这种主张不论主张新闻报道可以“合理想象”的同志说得多么婉转,不论有的人怎样转弯抹角地为这种论调粉饰,说到底,所谓“合理想象”也者,其基本论点就在于。新闻报道(特别是通讯、特写)是不可能完全真实的。新闻报道中的一部分事实(或称细节),是不可能依靠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采访和调查研究来获  相似文献   

18.
李欣蓓 《青年记者》2017,(14):90-91
传统文化需要“超越式”传承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这样说过:“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的老祖宗和宗教了,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①这一论断表达出“本土文化”对一个主权国家的重要性,它是国家的精神、民族的脊梁、前进的动力、信仰的源泉,是在一片特定地域繁衍生息的一群人之所以能凝聚成“民族”这样一个“想象共同体”所依附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与想象”的讨论中,许多同志提出了“新闻中想象的运用与限制”的命题。这个命题是讨论的关键所在。新闻采写中既离不开想象,又需要加以限制,这种思维方式应以共自身的逻辑存在,而不是靠“限制”原则的外在的提醒。我的命题是:“想象——印证”是贯穿新闻采写活动始终的、两个既不相同又紧密相连的、对立统一的心理过程或思维方式。这两个矛盾又统一的心理过程在新闻采写活动中呈现出规律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与想象”的讨论中,许多同志提出了“新闻中想象的运用与限制”的命题。这个命题是讨论的关键所在。新闻采写中既离不开想象,又需要加以限制,这种思维方式应以其自身的逻辑存在,而不是靠“限制”原则的外在的提醒。我的命题是:“想象——印证”是贯穿新闻采写活动始终的、两个既不相同又紧密相连的、对立统一的心理过程或思维方式。这两个既矛盾又统一的心理过程在新闻采写活动中呈现出规律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