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美国科学史学会每年颁发的各种科学史奖,在世界范围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就2000-2006年的萨顿奖、菲泽奖、戴维斯奖、普赖斯/韦伯斯特奖、罗西特科学中的妇女史奖、伦哥尔德奖、海泽教育奖和莱文森奖八种奖项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和述评。  相似文献   

2.
早期的科学史只有描述没有解释。独立后的科学史引入了解释方法 ,从而导致了科学史的分化。不同阶段科学史观的差异决定着科学史解释方法的差异。内史的解释与外史的解释、辉格式的解释与反辉格式的解释等都将在新的综合的科学史中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美国科学史会1997~1999年的各种奖的获得者及获奖著作或文章作了详细的评述,对我国科学史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受社会建构主义研究纲领的影响,科学史研究呈现出一种新的范式,即社会建构主义的科学史研究。其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学争论、科学家身份的形成、科学知识的生产场所、科学话语、仪器设备等许多方面。这种新的科学史研究既向传统的科学史提出了挑战,又对其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之初,科学与人文的隔阂并无减少,科学和人文教育如何整合受到关注,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史产生和发展与此密切相关。结合科学史学科的历史发展,对科学史的教育功能做一探讨:科学史学科的发展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整合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目前科学史的教育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在新世纪科学史学科有待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史研究的语境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史研究在方法论上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标志着科学史研究的成熟。本文认为科学史研究在经历了最初的内史方法和过渡时期期的外史方法后,20世纪80年代后走向具有综合化和整合化的语境分析方法。语境分析方法的形成,标志着科学史的研究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语境分析方法主要有内外史统一方法、“辉格”与“反辉格”统一方法、历时共时方法、科学思想史与科学社会史统一方法和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统一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第1部分以生物学和数学为例,说明在思想方法上科学史和现代科学的交融关系。第2部分以天文学、地学和工程技术为例,说明历史资料对现代科学的宝贵价值。第3部分说明科学的外史研究(即科学社会史)对培养人才和制定政策的重要性。第4部分说明在世界范围内科学史是20世纪刚形成的一门现代科学,在我国起步更晚,很不成熟,亟待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物科学史实是生物学教学中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每个生物学教师,都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研究生物科学史,提高自己的科学史素养,利用科学史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别能力、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以来我国科学史学科发展迅速,学术地理版图变化剧烈。很多高校建设科学史系,是为建制化的科学史。建制化之外还有很多学者从事科学史研究,主要一支是原自然辩证法建制的队伍,后来分化为科技哲学和STS等。由于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中国的科技哲学(加STS)是一个大学科,人数众多。而科学史则是一个小学科。但是在美国,科技哲学是一个小学科,科学史则是一个大学科。美国高校建制化的科学史系也不多,相当一部分科学史学者身在历史系。而国内历史系则少有学者从事科学史。并且,国内科学史界与历史学界交流不多。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国内科学史界呈现多样化趋势。科学史需要走出去,关心历史学,尤其是关心全球史和环境史。科学史与环境史的结合,有望开出一种新的科学史或文明史。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我国近代杰出核物理学家沙玉彦早年所著大众科学读物的概况,其所著的《科学史》是中国科学家编写的最早的科学史读物。阐释了沙玉彦编著此书的时代背景与创作目的,分析了此书的主要内容、插图及参考书籍,讨论了此书出版后的影响。沙玉彦《科学史》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近代早期科学工作者的科学史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的科学史学史研究虽有进展,但科学史学史的研究环境、研究主体、研究手段、研究对象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限制了它的发展,发展处境困难.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要想摆脱困境,赢得较大的发展,需要国家和社会、科学史研究共同体以及科学史学史研究群体的共同关注和推动.  相似文献   

12.
霍国庆  汪冰 《情报科学》1998,16(2):89-95
理查兹(PamelaSpenceRichards)的论文"情报科学与冷战的结束"着重探讨了冷战与情报科学的关系,以及前苏联解体后情报科学的发展动向.该文相当于将莉莉(DorothyB.Lilley)和特里斯(RonaldW.Trice)的<情报科学史(1945~1985)>推进了10年,而在这10年之中又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更完整、准确地理解情报科学的实质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科学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522 articles issued in Studies of Science of Science from 1992 to 1999 with the bibliometrical method is made so as to reveal some of its specific properties in carrying articles and its current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在时任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主席Marburger博士的倡议和推动下,科技政策学(SoSP)在美国兴起,并很快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本文分析了与美国传统科技政策研究相比,科技政策学(SoSP)作为科技政策研究新阶段的特点,认为,科技政策学虽然建构在原有科技政策研究基础上,但在理念、方法以及对原有不同学科研究的统合等多方面,有着根本区别,可以看成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5.
于ISIS创刊100周年之际,作者1)追忆萨顿为推动科学史制度化发展而付出的努力,并将之置于当时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在科学史学史上值得书写的一位重要角色——所发起的、融科学一科学史教育于一体的哈佛教育改革进程中理解;2)从长时段视角反思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发展历程,探讨科学史事业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一文化价值;3)直面上个世纪之交以来科学史学科再制度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标示我们这一代学者需为之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之初,科技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议题得到国家的重视。1957年,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的成立标志着科技史学科在中国的建制化及研究队伍的职业化。在整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科技史学者主要开展学科史和专题史的研究。1978年以来,科技史学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高校研究单元陆续成立,多种学术期刊问世,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国际化进程加快。同时,研究工作从古代延伸到近现代,从中国扩展到世界,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近年来,高校的科技史学科在不断调整,带来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科学学类元研究期刊论文及其作者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学类元研究包括通常意义的科学学元研究、科学史元研究、科学哲学元研究。1979—2008年,中国的科学学类元研究期刊论文的数量在起伏中呈现快速增长的总体趋势。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统计结果表明,科学学类元研究期刊论文在学科分布、地域分布和机构分布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性;一半以上的第一作者是拥有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所有第一作者发文量的高峰期为36~40岁,多产第一作者发文量的高峰期为41~45岁,61~65岁的多产第一作者发文量也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为数据来源,以《自然科学史研究》杂志1995—2010年的高被引作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构造他们之间的共被引矩阵,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对标准化后的共引矩阵进行分析,描绘出了中国科学史界研究群体的分类图谱。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家科学技术奖所奖励的科技成果的认真分析,同时结合自己多年的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经验,阐述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对高等院校的作用、影响,以期对高校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和政策制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卓旭春 《科教文汇》2014,(34):39-40
文章以“中国近代史”等课程为比较对象,探讨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设置宗旨及其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影响。从学科与“价值”间的关联来看,作为思想理论教育课程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宗旨是“价值教育”,而作为历史专业基础课程的“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更为强调“历史事实”。课程设置宗旨的差异也就决定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实践过程有别于“中国近代史”等历史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