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程领导”是学校领导的重要一环所谓校长的“课程领导”是校长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其指引和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活动行为的总称。校长课程领导能力的强弱、领导艺术的高低,决定着课程理念的转化程度和转化效率。1.观念更新——校长课程领导的“第一要务”。校长更新观念,含义有二:一是校长自身的观念更新;二是校长引领师生群体的观念更新。实现观念更新,校长要借助两条途径:一是学习理论,二是反思实践。校长要带领教师认真研读新“纲要”,践行新“课标”,明晰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功能、课程管理、课…  相似文献   

2.
一、领导课程发展的能力 过去的课程设置完全是国家行为,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基本面对的是“一本大纲”“一套教材”“一份试卷”,政府评价学校也是使用“一把尺子”。在长期集体化课程政策之下,校长没有权力增加或减少课程,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可以说已消失殆尽。而这次高中新课程改革,将课程决策权下移,实施三级课程,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赋予学校课程自主权,校长课程领导的角色身份便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3.
芬兰因其高质量的教育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现象教学”的提出使其成为教育改革领域关注的焦点国家。地理学科是芬兰科学领域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文章从分析“现象教学”模式下的芬兰地理课程改革入手,从地理课程安排和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出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芬兰“现象教学”模式下的地理课程呈现出跨学科性和衔接性强的优势,我国在地理课程改革方面应该注重加强地理学科的跨学科教学和不同阶段地理教育的衔接性。  相似文献   

4.
校长课程领导:角色、困境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三级管理,让学校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校长是校务的最高领导人,学校层课程改革进行得如何与校长密切相关。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多为校长领导课程创造条件,校长要善于“顺势、造势、导势”,要发挥每位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怎样增强校长培训的实效性?实践证明,如果只注重国家课程的开发而忽视参培者的内心需求,那么培训必定是低效的。本文就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如何开发符合参培者需要的课程即“校长本位”课程进行讨论。“校长本位”课程的概念笔者给“校长本位”课程作了如下界定:参培者在培训前与培训过程中,为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难题及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学习内容上的要求(显性课程);参培者在目标一致的学习中结成了学习共同体后互相学习到的非预期性、非计划性的知识、观念、规范、态度等(隐性课程)。“校长本位”课程的开发“校长本位”课程…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如何突破?如何进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在第二届全国初中课程改革观摩研讨会上,我们特设了“圆桌论坛”环节,邀请全国初中学校课程改革联盟的八位校长,聚焦课程改革中的这些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和交流。校长们精彩的发言和激烈的思想碰撞,激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  相似文献   

7.
张曙 《教育文汇》2014,(3):11-13
人们常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就要求校长要做到“高瞻远瞩”。那么,何为“高瞻”?就课程来说,校长对三级课程的架构体系、优势劣势和甄别使用要胸有丘壑,要“决眦入归鸟”,这样“远瞩”的意义才能得到落实,才会有长远的、符合校情的内涵发展规划和实施,程  相似文献   

8.
杨荣 《上海教育》2007,(10B):48-49
课程作为育人的“蓝图”,只有借助课堂才能真正起到育人之作用,如果说领导、专家是课程的宏观领导者,区级层面则是课程改革的中观领导者,而基层学校的校长则是课程领导的微观实践者。通过校长的工作,可以使国家的课程方案从文本方式得以转化为育人形态。在此“下嫁”的过程中,校长理应是第一责任人,关注学校的课程建设,承担课程领导的责任,也是校长管理新的领域。[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赵玉成 《上海教育》2014,(21):10-13
唐盛昌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学原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1962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在上海市晋元中学任教,后任上海市曹杨二中副校长、校长。1989年起任上海中学校长。1996年至2001年任“国际文凭组织校长委员会”“亚太地区校长委员会”“亚太地区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现兼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工作组成员、上海市民办教育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0.
季洪旭 《上海教育》2009,(10):47-50
近两年来,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一个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与之相关,还提出了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当这些名词于我们不再陌生之时,如何将其真正付诸实践就成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期我们请来一位校长、一位教育学院院长和一位学科教师,分别来谈他们对于课程领导力、课程指导力、课程执行力的认识,希望引起对这个问题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宁波市校长培训课程的历史,通过对宁波市小学、初中、高中校长的培训课程需求分析,提出新形势下校长培训课程的建设性意见,即:突破“学科中心”课程思路,设置“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突出重点,设置核心课程;强化领导者和教育者的身份,课程设置从以管理者为核心的中观领域向宏观和微观延伸;创新培训模式,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关注校长办学思想动向,应时设置专题培训。  相似文献   

12.
在普陀区教育局举办的“2008中外校长论坛”上,来自不同国家的校长们围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校长的作用”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我们耳熟能详的“课程领导力”,会上突出了其“领导课程建设”和“价值思想引领”的本意。英国一位校长提出“教学生重于教学科”“我们应是学生的教师,而不是学科的教师”,应该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这位校长还提出课堂上点名答题的“不举手政策”,这一截然不同于我们习以为常的“举手者答题”的方式,或许能让我们以全新的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2011,(24):35-35
1987年,芬兰开始在全国多所普通高中进行“无固定班级授课制”教学模式实验。1994年,芬兰国家教育事务委员会颁布《高中教育课程框架大纲》。该大纲围绕让学生更自由地发挥特长,对高中课程设置进行了大的调整,确定在全国高中全面实行“无固定班级授课制”,形成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对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的徐汇区教育系统学术节活动设立了“课程建设”专场。“规划·实施·研究——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论坛与研讨,吸引了区外兄弟学校的参与和交流。此次论坛反映了各学校课程建设的发展动态,在充满学术碰撞的交流分享中,每一位与会校长对校长课程领导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课程和教学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校长是学校发展和课程发展的“领军人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质量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校长课程领导策略。然而在具体工作中,校长在课程领导方面还面临诸多困境和问题,如课程领导角色意识转变不够;课程领导知识存储不足;课程领导目标定向不明;课程领导团队建设不力;课程领导制度保障不全等。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需促使校长增强课程领导意识,转变课程领导角色;丰富课程领导知识,强化课程专业知识;提高课程领导技能,保障课程实施质量;积淀课程领导智慧,确保课程效益最优化;加强课程领导评价,促进校长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课程评价是改进课程和教学的依据,课程评价对课程实施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芬兰灵活多样、个性化的普通高中课程增强了国家的竞争力。探讨芬兰的高中课程评价对我国的高中课程改革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程华 《上海教育》2006,(7A):45-46
多少年来,校长是“领导”是“官”,教师是“下级”是“兵”的观念深入人心。可是时代变了,校长和教师的关系也悄然改变。有人说,校长是“学术权威”,教师是“课程理念执行者”;有人说,校长是“服务的提供者”,教师是“享受服务的人”;也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一对“天敌”;还有人说,校长和教师是天生的“战友”。让我们来听听来自全国的12位优秀校长的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如果校长能如期望的角色那样进行课程领导,考虑到学校毕竟是将“正式课程”转化为“体验课程”的层级,不难想象它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然而,现实是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已摆上国家层面的议事日程,中央新政的推广实施不会快到短时间内就能解决学校“一长制”的问题,而且校长课程领导还面临着其他各种困境,但这并不意味着改善校长课程领导现在没有空间,正如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改革和发展的位置一样,任何时候都可以成为改革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笨鸟先飞 形成课改轮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刚颁布,我们就感到:一种新的课程理念,一种新的课程策略,一种新的课程文化将挑战现行的教育和当下的教师。2002年,我校借助校长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的“财政部、教育部援助西部计划”的校长培训班学习的培训资源,便开始了“笨鸟先飞”的课改行动。确立了“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以学生为根本”的课改行动方针。  相似文献   

20.
刘世辉  刘绍均 《学子》2012,(1):17-18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作为“学校之魂”的校长对于改革的顺利推行具有决定意义。校长对课程的领导力直接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潜力和特质。因此,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成为校长专业发展的新使命,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