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本框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等,解释移动干预技术下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以及行为意向,研究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探析移动干预技术对锻炼行为的影响路径。研究认为:(1)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对锻炼行为的解释具有局限性。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与行为意向存在明显的同向变动关系,并且态度和行为控制感仍是预测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较强因素,但是主观规范不能预测体育锻炼行为。(2)使用移动干预技术干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体育锻炼行为意向作为中介变量,移动干预技术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锻炼意向,并间接影响学生的锻炼行为。移动干预技术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为了使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建议将课外体育锻炼移动干预技术规范化,制定恰当的监督制度,纳入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体系中。  相似文献   

2.
魏烨 《体育科技》2014,(1):102-104
探讨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的因素,采用问卷调研法对354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将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因素,运用计划行为理论与线性结构方程式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构面的影响力度。实证结果: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有直接的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的0.37;情感性信念和工具性信念对态度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态度的0.22;主体群和次体群对主观规范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主观规范的0.35;便利条件和自我能力对知觉行为控制有显著影响,可以解释其参与休闲体育知觉行为控制的0.68。研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行为意向策略。  相似文献   

3.
魏烨 《体育科技》2014,(2):90-91
计划行为理论已被学者广泛用于各种行为研究中,并作为探讨解释个人采取某一特定为的主要理论基础。整理历年国内外学者研究民众参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相关文献,通过分析可知计划行为理论假定的行为意向受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三个预测变项影响。  相似文献   

4.
依据舒适性理论与计划行为理论,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与深度访谈,梳理运动休闲乡镇的舒适性要素,构建运动休闲乡镇吸引人才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表明,运动休闲乡镇吸引人才的要素包含运动休闲乡镇舒适性、迁移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迁移意愿和迁移行为;其中,运动休闲乡镇舒适性分别与迁移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正向相关,迁移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分别与迁移意愿正向相关,知觉行为控制和迁移意愿分别与迁移行为正向相关。因此,运动休闲乡镇的舒适性有赖于自然与非自然要素的协同发展,且舒适性要素通过“引力”和“阻力”影响迁移者的迁移行为过程。  相似文献   

5.
研究依托计划行为理论,观察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堂锻炼意向对终身体育行为的促进效应。研究随机抽取杭州市8所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760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进一步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统计结果显示:(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锻炼坚持行为、课堂锻炼意向、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5项指标上均呈显著差异,男生均值都高于女生;(2)由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构成对大学生课堂锻炼意向的影响模型(男:R2=0.279、女:R2=0.293));由大学生课堂锻炼意向构成对锻炼坚持行为的影响模型(男:R2=0.393、女:R2=0.447)。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课堂锻炼意向正向影响锻炼坚持行为,而锻炼坚持行为是反映终身体育行为的最重要指标,未来研究可对如何进行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课堂锻炼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终身体育行为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分析研究得出,行为意向和知觉行为控制直接影响球场观众暴力,行为态度、主体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间接影响球场观众暴力。  相似文献   

7.
在改进计划行为理论(TPB)基础上,引入人口特征和雪上运动文化变量,构建了滑雪消费行为意向结构方程模型,以崇礼地区为例检验影响我国大众滑雪消费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雪上运动文化会对滑雪消费行为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观规范会通过行为态度间接影响行为意向。行为态度在雪上运动文化与消费行为意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应发挥冬奥会社会效益,加强滑雪知识普及,积极宣传雪上运动文化,降低滑雪运动门槛,促进需求侧消费升级,从而推动滑雪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冬季往往成为中老年疾病的高发季节,提高中老年群体冬季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预防冬季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计划行为理论"编制调查问卷,使用整群随机抽样和雪球抽样的方法,对中老年人冬季锻炼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锻炼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锻炼行为意向的得分较高,而主观规范得分较低,中老年人每次平均锻炼时间为20.25 min,每周锻炼次数在3~5次的人达到66.67%;"锻炼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决定中老年人冬季锻炼行为的参与意向,"锻炼行为意向"决定中老年人的冬季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9.
运用计划行为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法,探讨我国城市居民从事慢跑、羽毛球、游泳3项休闲运动的行为意图,了解其休闲运动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图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①不同参与程度的城市居民在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图上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参与程度的城市居民在态度与主观规范上则无显著性差异,高参与频率组别明显高于低参与频率组别,显示高参与频率者较能掌握自我的能力与从事该项目运动的便利条件,且有较高的行为意图。②城市居民从事不同休闲运动的运动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图显著相关,仅游泳和羽毛球获得验证,慢跑并未获得验证。③城市居民从事慢跑与羽毛球运动的行为意图,主要受态度与知觉行为控制所影响,主观规范未获显著性;而城市居民从事游泳运动的行为意图,主要受态度与主观规范所影响,知觉行为控制未达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模型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探索大学生锻炼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辽宁省1 5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分层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1)在主效应方面,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均对锻炼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主观规范影响不显著。2)在交互效应方面,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态度×主观规范两个交互项对锻炼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交互效应;经Johnson-Neyman法检验发现,只有当感知行为控制达到一定水平时,感知行为控制才能正向影响态度与锻炼意愿的关系,而态度对锻炼意愿的影响将随着主观规范水平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量表法,对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与锻炼行为之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由社会环境支持、物理环境支持、锻炼方案支持三个维度构成;男生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优于女生,初中生身体锻炼的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优于高中生,中学生身体锻炼的主观规范无性别和学段差异;中学生领悟锻炼社会支持是预测其锻炼行为的重要指标,它既可以通过主观规范、行为控制感、行为态度影响行为意向,进而影响锻炼行为,亦可通过行为控制感直接影响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12.
计划行为理论(TPB)是Ajzen(1991)在合理行为理论(TRA)的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是目前解释和预测体力活动和锻炼行为最成功的理论模型之一。该理论认为锻炼的行为意向将会给个体锻炼行为带来最大程度的干扰,而其自身是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感三个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前人研究表明,该理论对于意向和行为的解释力不高,并且存在"意向-行为鸿沟"(intention-behaviour gap)。本文介绍了计划行为理论(TPB)的形成过程、研究现状,并重点分析了TPB理论模型对意向和行为解释力不高的原因,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该理论的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时代的先锋,以江苏省普通中学生为突破口,以江苏省普通中学生观赛礼仪规范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江苏省普通中学生体育赛事观赛礼仪规范现状,并选择江苏省较为普及又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对现场观众进行全程调查记录;另外通过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普通中学生体育赛事观赛礼仪规范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以规范中学生观赛礼仪为切入点从而提高全社会的体育赛事观赛礼仪.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成就情绪控制价值理论,以武汉市6所中学的初高中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教师自主支持、学业控制感、主观任务价值、课堂成就情绪、体育锻炼等级5个量表进行测试,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促进的假设路径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教师自主支持分别对学业控制感和主观任务价值产生正向预测作用;学业控制感和主观任务价值分别对课堂享受产生正向预测作用,对课堂无聊产生负向预测作用;课堂享受对体育锻炼行为产生正向预测作用,而课堂无聊没有产生负向预测作用;学业控制感和主观任务价值分别通过课堂享受对体育锻炼行为产生正向预测作用,而通过课堂无聊没有产生负向预测作用;教师自主支持分别通过学业控制感、主观任务价值和课堂享受对体育锻炼行为产生正向预测作用。研究为理解体育教育如何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有意义的解释,并提醒体育教师有机会采用自主支持的教学风格来积极影响青少年控制价值和课堂情绪体验,进而促进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5.
职业体育中高度变化的商业环境凸显了在管理、营销和服务等领域研究消费者动机的重要性。国外学者对球迷观赛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从球迷观赛动机的3个组成构面:球迷忠诚度、球迷内在动机和球迷外在动机,分析动机因素对职业体育赛事消费的影响;基于对国外现有研究的梳理和述评,本文进一步解析上述研究成果对我国职业体育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塑造品牌、观众服务等方面的可应用性,并提出学术研究方向上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16.
足球,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而比赛便是呈现这一运动的大舞台.球迷们通过比赛不像能欣赏高超的足球技艺,还能通过比赛感受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增进友谊.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但自职业联赛以来,足球赛场上体现最多的却是观赛礼仪的丧失.中国要想让足球这个项目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必须让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职业化进程以及足球观赛礼仪和足球道德等同步发展.因此本文从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中球迷的观赛礼仪着手,深入探讨相关问题,在提高球迷素质的同时提高整个国家的足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对大学生体育失范行为的心理进行考察,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体育行为习惯。对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和体育教师开放性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质性分析,在体育行为认知决策理论基础上,构建了体育失范行为的心理对抗与行为选择机制模型。主要结论:(1)体育行为动机、体育规范行为态度和遵守规范自我效能决定个体的体育失范行为意向,体育失范行为意向产生体育失范行为;(2)在决定体育失范行为意向的心理过程存在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对抗,内部动机有利于产生遵守规范意向,外部动机容易引发违反规范意向;(3)在决定体育失范行为意向的心理过程中,存在认为遵守体育规范有利和不利、违反体育规范有利和不利2种体育规范行为态度的对抗,遵守不利和失范有利的态度容易产生违反规范意向,遵守有利和失范不利的态度有利于产生遵守规范意向。  相似文献   

18.
在计划行为理论(TPB)的基础上,引入身体活动习惯行为与执行意向,构建扩展TPB(METPB)模型,检验该模型对9~19岁青少年群体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的适用性,探讨该模型对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青少年MVPA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假设模型的拟合度可以接受,纳入习惯行为与执行意向后,METPB显著地提高了其对身体活动行为的解释力。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MVPA行为意向有显著性影响,解释了31.4%的行为意向方差;行为意向和习惯行为对MVPA行为有显著性影响,解释了18.7%的行为方差;执行意向加强了行为意向朝实际行为的转换。METPB模型对于不同学习阶段青少年MVPA意向及行为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主观规范对小学生与初中生MVPA意向产生了显著性影响,而对高中生的MVPA意向并无显著性影响;感知行为控制对3个阶段学生的MVPA意向产生的影响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不断增强。建议:在对于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干预中,政府、家庭、学校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于身体活动参与的正确态度,提高其参与身体活动的意愿,培养其参与身体活动的行为习惯,且在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干预时考虑学习阶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国内职业足球观赛球迷为调研对象,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于体育参与支付意愿相关理论,对职业足球现场观赛支付意愿这一研究目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得出现场观赛最高门票支付意愿和最高其他支付意愿,同时发现:"球迷收入"和"观赛频次"是影响球迷现场观赛支付的最主要因素,其对于门票支付意愿和其他支付意愿都有显著影响;"观赛耗时"并非影响门票价格的负面因素;"球赛体验"因素比"球迷获益"因素对于门票支付意愿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锻炼意向和锻炼行为的关系:中介式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青少年锻炼行为与锻炼意向、锻炼计划、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锻炼意向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的锻炼行为,自我效能在锻炼意向与锻炼行为关系中发挥调节和中介作用;锻炼计划在锻炼意向与锻炼行为关系及在自我效能与锻炼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调节效应的中介机制表明:锻炼意向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有中介式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