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诗文是中华思想文化的璀璨明珠,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中华诗文中,充满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对理想信念的坚贞,对理想人格的探寻,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要从中华诗文中汲取人生智慧,坚定理想信念,铸造理想人格,追求理想人生。  相似文献   

2.
人性的问题是伴随体育教育的永恒话题。每一种体育教育的观念、思想和理想都有意无意地隐含着人性的预设。从德漠克利特、伊壁鸠鲁到柏拉图,从费尔巴哈到叔本华、尼采的哲学,提及的每一种人性的假设都寓含着丰富、鲜活的教育理念和体育之源渊。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践总结的方法,从人性的角度重新审视体育之功能,指出“体育促动学生之心力;体育开发学生运动潜能;体育提升学生之德性”。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的职业具有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点,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是育人铸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宝贵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并推动着人格现代化,人格现代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又有着重要的保障和制约作用,邓小平科学地解决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人格理想之间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理论难题,创造性地将“四有”新人人格模式建立在市场经济与人格现代化互动统一的基础之上。同时,“四有”新人思想的产生是邓小平对中华民族人格传统,尤其是“五四”以后中国革命时期人格理想继承和转换的结果。“四有”新人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体系结构,它描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格的新模式,找到了通向社会主义人格现代化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种现象就是教师的人格效应。一、教师的人格与人格效应的产生(一)教师的人格是他在“德、才、学”三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德”即师德,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这种爱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本职工作的爱,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教师才会有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其二,是对学生的爱,只有热爱学生,才会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才”是才能,教师必须具备的“才”可以由五个“一”来概括:“一口普通话、一手好板书、一副好口才、一笔…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德”大都是沾染着浓郁功利色彩的“政治道德” ,孔子对这种“德”进行了超越与改造 ,使之成为一种“人格德行”。这种“德行”是通过一定修养途径所能达到的特定境界。求“德”主体在过程中能体味精神愉快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本指导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内在灵魂,精神旗帜和思想武器.必须坚持以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统驭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世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夯实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信念;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中华各族人民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中华民族的精神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三个务必”是基于党情国情世情发展变化作出的重大论断,思政课教师尤其要做到遵循“三个务必”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即用“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领思政课教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以筑牢思想之基;用“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涵育思政课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提升高尚的道德品质;用“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激励思政课教师坚定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积极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9.
老子“象论”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分别构成了中西古典美学的意义之发端。两者在思想路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老子“象论”及其人生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本体论和以“境界”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及其知识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本体论和以“真理”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庄子以“至人”为理想人格,其特征是:与天为一、无为无己、形全精复。其中流露出的美育思想要点是:至人最美,至人之美突出精神美,通过“坐忘”、而成至人。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人格修养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它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更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影响学生的今天,更影响着学生的明天和未来。每一个教师都应充分认识自身人格修养的重要意义,重视自身人格修养,努力实现人格的提升,使教师人格境界从“经师”走向“能师”,从“能师”走向“人师”,实现教师人格真、善、美的统一,用自身健全的人格去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干,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儒家注重学习,十分重视探讨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问题,并最终归纳出颇具特色的"为己之学"。本文从儒家"为己之学"的提出与发展入手,主要论述了儒家"为己之学"追求的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格、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的价值目标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教师之爱是巨大的教育力量。本文从“父爱”与“母爱”的结合、认真教书、多爱后进学生、广博赤诚之爱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之爱的各种表现。文章还说明了教师之爱会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导师、谈心的朋友、人生的向导、行动的楷模,教师之爱使师生成为朋友,把校园变成乐园,教育就能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能否实现。因此,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提高“两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传好社会主义之道、马克思主义之道,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历史学科思想教育的功能,尤其是如何适应我国高考改革综合科开设的需要,已经是历史教师必须思考的重大议题.笔者认为,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从而设立一种理想的人格、目标,并愿意为之奋斗终生.  相似文献   

16.
江 泽民同志曾经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 :“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加强创新教育是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重要内容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本身具…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创新是陈独秀青年思想活的灵魂.创新主要体现有三:一是广大青年历史地承担着改造国家振兴中华之重任,不再以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为已任;二是现代青年具备两个基本特征,既要有身体健康、品质纯正优良,又要怀抱理想,服膺社会主义,具有独立人格和服务社会的进取人生观;三是转变的基本途径,青年要积极投身火热的革命斗争并接受洗礼,在实践中最终完成世界观的改造.这一思想对当代青年具有警示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8.
学校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与“人”打交道,不论是工作对象、工作过程,还是工作结果,都离不开“人”。正因为如此,以人为本才被越来越多的办学者所重视,并且把它作为基本的工作方针:注重人文因素、渗透人文精神;发展人的自主意识,已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工作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以德为本。思想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人之有德,如灯之有光、车之有轮,使人显现出生命的光辉,促人沿着正确的人生之路前行。江泽民总书记说过:“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  相似文献   

19.
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是高校德育的最终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两课”教师的人格更是搞好“两课”的基础和前提,它对大学生具有示范、感染和净化作用,也是转化、升华大学生思想最有效的途径,更是开创我国思想教育新局面的关键。时代的发展不仅凸现出“两课”教师人格的这一作用,而且提升了“两课”教师人格的要求。为此,“两课”教师应注重自身人格的塑造,努力使自己成为集政治人格、智慧人格、道德人格、情感人格为一体的教师。  相似文献   

20.
培根铸魂、一体三翼、艺术领航是特级教师陈继英老师提出的“人生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培语言文化之根,铸学生人生发展之魂,是其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学文化素养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人生境界与理想提升为翼,是其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陈继英老师还以智慧、高效的课堂艺术,培养学生自我发现、探究与创新能力;以充满激情、活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艺术,领航“人生语文”课堂。其语文教学思想影响深远,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特色鲜明,具有突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