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个人在学习第二种语言的时候,往往要受到其母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的影响,这是早已为人们所认识的客观现象。就拿中国人学英语来说,由于汉语把语序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因此学习英语时就极易受汉语语序的影响,把汉语语序套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学英语到了高级阶段,对翻译的认识开始出现较大转变:一向惧怕的汉译英不再令人望而却步。而在初学英语时并不感到困难的英译汉却变得高深莫测,令人难以捉摸。这是因为,英语和汉语在表达习惯上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关爱仪 《广东教育》2011,(11):70-70
我们中国人学英语,往往会受到汉语表达的影响,写出中国式英语(Chinglish)。现列出学生习作中常见的中式英语例子,希望考生以此为鉴,在今后的写作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例1、近来蔬菜价格太贵了。  相似文献   

4.
前言:如果都作为母语来学习,英语比汉语容易学得多,这应该是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学不好英语?或者学会的只是chinglish(中式英语),说不出地地道道的英语呢?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语  相似文献   

5.
浅谈英语时态教学王悦华刘勤海在英语教学中,动词时态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动词时态在英语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一讲话就要涉及到动词的时态,因此如何正确理解英语,表达思想,都要涉及到时态的运用。由于汉语中没有通过词形变化表达各种时态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学英语母语对外语的影响很大,而这种影响通常是消极的。母语总是顽强地阻碍和干扰外语学习。中国人讲英语,一般都不同程度带有"汉语味",这个自不必说。汉语在其它层次上,包括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各个方面的诸多特征,老是被有意无意地迁移到英语中去。所以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要不断排除母语干扰、把侵入和渗透到所学英语知识中的汉语成分"排挤"掉,使我们的表达尽可能与英语本族语者的说话接近。对于汉语思维对母语干扰的错误,我们想从"结构变态"、"词义扭曲"、和"表达失误"这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语言,作为交流思想的工具,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学习口语、语音的重要性是很明显的。中国人学英语,由于汉语的语音习惯已经形成,人们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用汉语语音比拟甚至代替英语语音,这很自然地造成了语音学习的困难,以至说出来的英语不伦不类,外国人听不懂,中国人也听不懂。笔者通过几年的语音教学实践,谈谈中国人学习英语,在音素方面常常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母语为英语的在华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他们在使用英语发出邀请和回应邀请时,是否会带有汉语的语用特点,以检验这些学习者在邀请行为中是否存在汉语的语用反向迁移现象。通过测试调查与分析,可以发现,汉语水平与反向迁移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在邀请行为的各个方面,呈现出反向迁移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学英语,不少人在语音方面遇到困难。这些困难除音素问题外,主要是重音、节奏和语调的问题,特别是语调问题。这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  相似文献   

10.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英语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比汉语多得多。本文通过对英汉被动句进行结构分析、主位分析,发现它们结构上的差异。这对说英语的人学汉语或是说汉语的人学英语有很大帮助的。同时,通过对比也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语言的本质和共性的认识,有助干人们借助言语行为相互沟通思想和感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美华文学研究逐渐演变为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方兴未艾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出现了重心从东南亚向北美转移的趋势。本专辑讨论了美华文学研究的两个思路——美华文学文化主题的变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美华文学中的台湾作家群,当代美华女性文学,“白马社”与当代美华文学史,美华文学在异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以及美华文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论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In 2009 Rupke and Blank noted that the Chinese students in their study sang American songs that the researchers had never heard. This perceived dissonance could have a multitude of causes, but the authors of this article turned their attention to the curriculum used for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popularity and persistence of some American songs in China. Drawing on literature from teaching the discipline and language of English through the use of popular music, the literature on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and Stuart Hall's seminal “Encoding and Decoding,” the authors examined both popular American music and American music utilized in the Chinese curriculum through the lens of cultural studies and their unique experiences teaching English. Data were varied, but all songs examined fell into Hall's “negotiated code,” offering potential and limits for “communicative exchanges” between cultures. Recommendations offered include paying more careful attention to the selection process for curricular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7.
文化属性意识与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内容包括三方而(1)文化属性概念辨析;(2)东南亚华文文学学者的文学属性论述;(3)文化属性概念在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上的应用尝试.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必须从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高度,从加快国际文化交流的使命感的角度,重新认识和思考全球化语境下英美文学研究的走向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在全球化语境下英美文学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英美文学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化碰撞是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一种必然存在。不同于美国华裔男性作家强调相异文化主体间的硬性冲突,华裔女性文学则对不同文化表现出一种接受吸纳,兼收并蓄,融合共生的期望。这是华裔女性作家独特的视角和时代潮流共同孕育的一种文化、族裔新态度。  相似文献   

20.
阅读素养是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但其内涵不明。本研究拟比较中美两份语文课程标准,厘清阅读素养内 容,反思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结果显示,两国课标都视阅读能力和文化养成为阅读素养的构成维度,但侧重点不同。中 国课标以内容为导向,强调其文化养成功能,着重建构课程的文化内容体系。美国核心标准则以过程为导向,重视发展 文本信息处理的认知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阅读能力。籍此,论文还探讨了阅读素养对外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