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文是管理的主要工具,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公文处理工作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国务院和重庆市等省级政府及其办公厅发文字号实际使用考察,论析发文字号要素组成规定的缺失,再次呼吁将发文字号实际执行的要素,不再合称为机关代字,而单独称"发文形式",并规定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发文形式、年度、发文顺序号组成。科学化、制度化的党政公文发文形式,将力促发文字号规范化,更能推进公文处理工作"三化"。本文改进了两套发文形式体系。  相似文献   

2.
范铮 《档案管理》2018,(2):82-83
文章针对王茂跃同志对《机关联合行文常见问题探析》提出的几点异议阐释不同看法,认为公文中应使用规定的发文机关简称,联合行文发文机关过多时只使用主办机关名称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公文标题省略发文机关名称有违《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相似文献   

3.
发文字号是文稿成为正式公文后,由发文机关按照先后顺序给予它的一个序位号码。发文字号虽然字数很少,但却像是人的"眼睛",在公文中发挥着重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发文字号要素组成规定和实际使用的分析 ,发现发文字号中隐藏有另一要素 ,应升级独立为发文字号的一个组成要素———公文属性词 ,为党政公文处理“三化”更好地实现 ,呼吁将其法定化、规范化 ,并设计了两套公文属性词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5.
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文本表述、党政机关公文的强制属性和伪造公文的司法判定等多个角度,分析无发文机关署名公文、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不加盖印章情形的不切性,并从历次规定中申明会议纪要不属党政机关公文的主张。借鉴我国台湾的公文程式规定,着眼党政机关公文的多重属性,提出党政机关加盖印章应该成为铁律上升为国家法规。  相似文献   

6.
依据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结合学界的研究成果,文章对公文法规未作解释的部分公文格式要素做出解释,指出公文法规中存在"一般"的过度使用,对密级与保密期限的位置关系、版头中的红色分割线、格式要素中的数字与标点符号、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等表述不够简洁、明晰、严谨、存有异议的格式要素,进行了梳理与辨析。  相似文献   

7.
目前用网络的各种文体写成的公文不断出现,这种行政公文追赶潮流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公文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通过对行政公文中的潮流用语的表现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原因,进而探讨行政公文中规范使用潮流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科技论文引言部分的人称口气及其表达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贺琦  秦娟  张云扬 《编辑学报》2002,14(3):193-194
在陈述研究背景、研究理论依据时,如果不用引自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姓名、不用泛指他人如"已有作者"等词语做主语、定语、状语成分,引言部分是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即口气)来写作的.在简要陈述研究目的、研究方案时,在汉语、英语科技论文中均可用"我们"作主语来表达第一人称的口气;在较多的汉语科技论文中,常常用"作者"或合理人格化的词语"本研究"、"本工作"、"本实验"等作主语来表达第一人称写作口气.  相似文献   

9.
我国党政机关公文版头的形式规定有两种以上,将两种机关公文版头形式简化统一为发文机关名称加文件二字一种形式,既符合公文为通用办事工具的本质,也方便各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10.
国家标准826 89《发文稿纸格式》已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于1989年9月1日起实施。为便于各单位学习、贯彻这一新标准,现将标准制订情况作一简要介绍和说明。一、制订《发文稿纸格式》标准的目的发文稿是撰制机关公文的一个原始纪录,是明确经手公文起草整个过程的各有关人员的责任及注明文件中有关事项的一个凭证。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没有对发文稿纸的格式作过统一的规定,以致目前使用的发文  相似文献   

11.
从短语的功能、结构、语义三个维度,分析了公文标题中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要素的功能与关系,得出公文标题是两个定语顺次递加、多层次的偏正性名词短语的结论。同时根据介词及介词"关于"的语法特点,重点分析事由的名词性语法结构,藉此阐述公文标题语法的分析在公文写作中揭示本质、建立规范等方面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的实施,对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文秘工作者对联合行文的规范要求还有些困惑.文章对联合行文的发文主体、发文机关标志、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以及归档等常见病误进行分析,并提出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内容的确定性不是公告的文体属性,信息确定与否不构成公告和公示的本质区别,以公告发布公示信息有充足的文体理据,党政机关对外正式发布重要的公示事项应以公示性公告行文.公示不具备法定公文的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不应越位侵袭公告的文体功能和行文领域,公示的"法定公文化"倾向应予以警惕.公示性公告的使用必须严守文体规范而不逾功能界限,党政机关内设机构不具备对外正式发文的权限,不应越位制发公示性公告.公示性公告与公示性通告、公示性通知都是合理可行的公文种类,各有其特定的功能定位和明确的文体边界,三者之间是相对独立而又彼此互补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般公文应在正文之后署发文机关名称,并在其上加盖印章。署会议名称的一些公文无相应印章可盖和受传统规范格式限制的会议纪要无发文机关署名没有盖印,但仍受人信任。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某些普发性公文因有盖印不便而未盖印,由于其普发,使需执行的机关均有,可据以辨明造假公文的真伪。传真电报因其为事先联系好后点对点发送,即使不盖印,也不存在真实性受质疑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中,凡是以党委和行政名义发出的公文,除分别由有关职能部门拟稿之外,通常都是由办公室核稿,单位领导签发,文秘部门编号、打印、盖章、登记、发出.因此,办公室文秘人员公文规范意识强不强,内容与文字把关严不严格,工作态度认不认真,作风细不细致,直接决定和影响到每份发文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16.
自2001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及我省贯彻意见实施以来,公文拟制和发文等过程管理日趋规范和科学。但也不容忽视另一个现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公文数量大幅增长,公文中雷同重复发文,照抄照转发文,言之无物的官样文章等也不在少数,其次,语法错误仍然不少。鉴于此,笔者从本局2004年归档公文中试举例并结合其内容进行一一剖析和勘误,目的是引起同行们探讨,以求对机关效能建设和建设节约型机关起一定的作用。一、雷同重复,照抄照转发文如每年发安全生产文件、元旦春节安全通知,去年这样说,今年也这样说。多个部门齐头并进发文…  相似文献   

17.
公文质量直接影响公文效用。一份不合乎公文质量标准的公文,轻则影响发文机关形象,重则失去公文应有的效用,成为一纸空文。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单位在制发公文时,质量意识明显缺失,随意性较大,以致有大量不合格的公文上报下发,使本应非常严肃与庄重的公文变得那么随意轻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如何规范高校公文处理业务,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使之更好地为高校的各项管理活动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目前高校管理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此略陈管见. 1 当前高校公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公文处理程序不规范,给档案收集管理工作造成困难.由于公文信息网络的应用,实现了局域网资源共享,各业务部门下发的文件均可自行办理,导致文书部门对各部门发文失控.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人员不能主动将文件正文交给文管人员的概率提高,使档案不能及时登记、收集,导致文件编号重复或断档,立卷时原始资料不完整.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19704—1999)规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通用的纸张要求、印制要求、公文中各要素排列和标识规则(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适用于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制发的公文,其它机关公文可以参照执行。标准实施两年来,笔者收集了部分行政机关公文在格式上一些经常出现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一、文件版式《标准》规定,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5毫米,对于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毫米。但…  相似文献   

20.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称<办法>)已颁布实行半年之多,<办法>的第三章第十二条规定:"公文用纸一般采用国际标准A4型(210mm×297mm),左侧装订."但就昌图县实行的情况看,令人堪忧.昌图县一级立档单位120多个,机关行政事业单位80多个.目前,采用A4型公文用纸的仅有税务、金融保险等系统的少数单位.其他90%以上单位仍实行老标准,而纸张大小也欠规范.至于什么时候实行新标准,没任何动向,从发文量看,尽管较前些年少一些,但县委、县政府两办及乡镇机关,一些有"腿"的部委办局,发文量仍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