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3课。这一课在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过程中,第一次引导学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从而达到搜集证据的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变量,学会怎样确定变量和不变量,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问题。就这课而言。通过研究认识到坡度、坡长、车重在小车冲出距离的远近中起着主要作用,从而理解坡度大小、斜坡长短、小车轻重等都是可能影响距离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物体的运动》单元的一课,以学生们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这是建立假设后,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收集证据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一节课,也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一节实验课。他们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分工合作,记时、把握小车、喊口令,一次次实验,一次次记录,学生在一步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车的快慢与载重量有关,重量越轻,小车越快;重量越重,小车越慢。紧接着,…  相似文献   

3.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物体的运动》单元的一课,以学生们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一、借助科学思维方法讲授物理定律和原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比基本原理更为重要的知识,它是比“金子”还贵重的“点金术”。在讲授牛顿第二定律时,要明确指出用的是探索实验法,并启发学生如何用实验研究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的关系。当合外力与质量同时变化时,无法研究加速度究竟因什么而变,此时又引入控制变量法,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再让合外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启发学生以后在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要有意识地用控制变量法,先保持其它量不变,研究两个量的关系,以此类推。这样,不仅学会了牛顿第二定律,还掌握了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助  相似文献   

5.
倪向梅 《阅读》2023,(31):8-10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语中提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事实上,边阅读边批注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批注策略”,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作批注,另一方面也要在运用“批注”这一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品味文本语言,与文本展开对话,从而体现出语文学习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系统及其类型”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Ⅱ》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中的第一课,是学生对“系统”的含义和分类的初步学习,为形成系统意识、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事物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为此,这节课笔者设计了视频引入、案例分析、小车拆装等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7.
现行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八章为《力》,通过该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力”有了初步的认识,第九章《力和运动》紧接着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由于初中学生受知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限,对这一重要知识点理解不太透彻,但考试中往往会遇到涉及此问题的选择、判断题,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我尝试着设计了一节类似“辩论会”形式的复习课,以期模拟、再现前人探索继而渐近真理的过程。课前准备1.挑选两名表达力较强的学生充当正方代表(以下用“正”表示),反方代表(以下用“反”表示),教师做主持人(以下用“主”表示),…  相似文献   

8.
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重点,通过引导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神奇的水》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单元中的第3课。这一课,着重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发学生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学生要根据餐巾纸和水等有关材料相互作用的结果,认识毛细现象发生的原因和水的张力。  相似文献   

9.
在高一“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和高三“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两个学生分组实验中,都要用到J2108型斜面小车。实验室现在通用的J2108型斜面由于缺乏对小车起保护作用的装置,学生在操作时,小车往往会滑出斜面,出现车轮被摔坏的故障,笔者进行了改进。用厚度为0.7mm的铁皮制作一“U”型挡板,钉在斜面带滑轮的一端,如图1所示。这样,当重锤拉动小车运动到斜面边沿时,就会被挡板挡住,从而避免了小车因冲出斜面而被摔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1 实验设计思路 控制变量法是物理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方法,让初中学生将控制变量法直接与探究物理规律结合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纸质青蛙跳远比赛”是学生们课间比较喜欢的游戏之二。该实验的设计旨在将抽象的物理研究方法与游戏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乐中受到科学方法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解释与模型》是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显性化的重要单元内容之一。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材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解释与模型”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对这一科学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考虑到教学中的实验材料等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对内容进行了部分的调整。教学由以下环节组成:第1环节,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解释,使学生意识到为了做出合理的解释需要获得很多的事实;第2环节,指导学生判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解释;第3环节,引导学生学会用图画模型解释的基本方法;第4环节,指导学…  相似文献   

12.
实验内容和要求 首先用实验证明空气是占据空间的实实在在的物体,然后把空气和水进行比较,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在这一课,应鼓励学生“想出一些别的实验来觉察空气的存在”。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多做一些实验,要让学生知道实验和观察都是认识物体性质和研究科学理论的重要方法,是第一课提到的“象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的具体体现。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实践活动中探究认识自然现象 ,揭示发现自然规律 ,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因此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探究 ,应成为我们自然教学中最重要的目的。那么 ,在实际的教学中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探究呢 ?学会“观察”学会“观察” ,不仅指要学会用眼去看 ,而且要会用手摸 ,用口尝、用耳听、用鼻嗅等方法来帮助观察。实践活动中要“观察”的东西很多 (各种事物 ,多种现象 ) ,有的学生不知从何“观察”起。所以教师在活动中要随机地指导他们有序地去“观察”主要事物和事物的主要方向 ,明确“观察”的目的 ,掌握…  相似文献   

14.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使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精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并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尽可能为每个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提出各自的想法,然后才能够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教师创设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探究问题,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下面《磁铁的两极》(选自教科版四上科学第4单元中的第二课)的两个教学片段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理念。教学片段一:师:同学们,我…  相似文献   

15.
笔者认为 ,在高等院校“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的过程中 ,应着重从两方面进行教育 :一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二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从而在教学中增强“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时代感  相似文献   

16.
[设计思路]这节课前我把课题改为了“快乐的动物园”,一是为借助学生喜欢的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为我设计整节课的环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能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对于这节  相似文献   

17.
按 “系统整体性”原理 ,我们应把语文单元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科学设计发挥其优势这不仅是教材处理与教法改革的问题 ,更重要的应是观念的更新。要树立单元观念 ,“即系统整体观 ,要有全局观点 ,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 ,我对语文单元阅读教学作了如下处理 :根据单元知识的相对独立性 ,把语文分成四个梯度 ,由低到高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示范教读课这种课是通过教师用精讲与启发诱导的方法讲清教材的知识重点、难点以及某类文章文体的学法。它是一个“示范——导学”齐头并进的教学过程 ,其中的着眼点是在于“教学生字”。在…  相似文献   

18.
自然课的任务除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基础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通过自然课的培养、训练 ,使得他们头脑更聪明一点 ,灵活一点 ,科学一点 ,有个聪明的科学头脑。那么 ,我们如何来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呢 ?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自己的“地位”高高地凌驾于学生头顶之上 ,结果与学生的沟通越来越少 ,课上“曲高和寡”就不足以为怪了 ,学生听课打瞌睡在所难免。我认为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 ,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和课堂上提出的质疑 ,放手让学生去探索 ,与学生共同探究出结论 ,有时候学生的质疑使我找到了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然教学大纲指出 :自然教学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明确了自然教学不应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是要“指导”学生“自行”去探究知识 ,经历探究过程 ,使之得到磨炼 ,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 ,这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 ,往往“指导”与“自行探究”之间存在不协调 ,出现教师“指导”太细 ,完全代替学生的“自行探究” ;或者教师放松“指导” ,使学生盲目“自行探究”的现象。如何才能使“指导”与“自行探究”之间和谐统一 ,做到“导”而不死 ,“探”而不乱 ,使指导起到引路作用 ,同时又使自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作为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终生受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更重要的是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教给学生,使学生既学会教师传授的知识,又会学教师没有教给的知识。因此,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化学的主人,才能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一、转变教育教学思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提到“教学”,往往片面的理解为“授课”,出现重“教”轻“学”的思想。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