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挑灯夜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的稿件不能见报,这对于“爬格子”的人来说本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然而,当你应约写了一篇“征文”,并且已经通过报社领导的审查,上版准备刊载时却突然被撤掉,那就不能不多问几个“为什么”了。此事发生在我身上,自然还是由我来现身说法,把原因查找清楚,这既能使自己牢记教训,也便于同行从我身上吸取教训。9月中旬,我接到《前卫报》李编辑的一个电话,说是最近《前卫报》与总政等单位共同举办了一个“国门卫士征文”让我赶快写一篇给寄来。放下电话后我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原因有二:一是这是我…  相似文献   

2.
“天稿”和“地稿”杨尚德我们在今年举办的“我与经济日报”征文中,收到了读者的许多宝贵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其中有一位读者的意见是最令我难忘的,他肯定当前报纸的舆论导向是正确的,但却存在着“三多三少”,这就是:“黑脸稿多,笑脸稿少”(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6,(3)
如何才能使征文获奖文/赵铭在每年发表的几百篇稿子中,总有附十篇获奖.闲聊时,一些文友总问有什么“秘诀”。我说“秘诀”谈不上,心得倒有几点:其一,吃透征文启事。所谓征文,实际就是一次命题作文。其具体要求,一般在征文启事中,都讲得明明白白.因此,当你若想...  相似文献   

4.
西安晚报的赵发元同志托刘斌给我转来了他们举办的“今日老三届”征文的全部文章,并送了一本《外向型城市·西安人》征文结集成册的书。刘斌简要给我讲述了这两个征文在陕西的影响,要我为即将出版的《情结老三届》一书写篇序文。“今日老三届”这命题首先引起了我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我在每年发表的几百篇稿子中,总有数十篇获奖。闲聊时.一些文友问有什么“秘诀”。我说‘“秘诀”谈不上,心得倒有几点。其一、吃透征文启事。所谓征文,实际就是一次命题诈文。其具体要求。一般在征文启事中.都讲得明明白白。因此,你若想参加某个征文时,首先就应将征文启事好好作一番研究,吃透精神。诸如征文的目的、内容、体裁、字数、截稿日期等.都应弄它个一清二楚。特别是征文内容和体裁,尤为重要。因为如果你写的内容或体裁不符合征文要求的话,即使你的文章写得再好,也等于瞎子点灯——白费蜡。其二,独辟蹊径。有一句俗语…  相似文献   

6.
这个话题的提出缘于北京晚报副刊部“文学与社会”版的几次征文。1993年5月初,“文学与社会”版搞了个征文叫“人与动物”,虽然编辑们预料征文会受到读者欢迎,但没有想到会到读者电话不断“不许结束”的程度。这“不许结束”如果在理解上仅仅停留在读者喜欢这一层次,那就不可能从这次成功的征文中获取应获取的东西。喜欢,是表面现象,读者到底喜欢什么?是编辑必须要更深一层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人与动物”征文之所以被广大读者接受并获得成功,与编辑的选点不无关系。在这里,我们暂将这个点称其为“兴奋点”。  相似文献   

7.
在京出版的某报,用2011年8月1日A24版的整版篇幅,刊出主题为《避免政府成“老赖” 美两党接近妥协》的报道.报道介绍美国会两党就提高美债务上限激烈博弈的总体情况.报道的最后部分为“释疑”.“释疑”的第一栏中有如下表述:“目前债务上限总额为143亿美元.今年5月,美债已经突破到这一上限.”这一“释疑”.不仅未能消除读者原有的疑问,反而给人增添了新的疑问.疑因何在?主要有二:  相似文献   

8.
坚持新闻改革是提高军报宣传质量的必由之路。近两年军报把新闻改革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举办征文,发动群众。1998年2月至7月,军报在《读者之友》专版举办了《我为军报新闻改革就一计》征文。读者关心军报改革,投稿踊跃,许多来稿很有见地,对军报的新闻改革起了重要作用。从新闻突破,开办专栏。从1998年5月起,军报在一版开辟《好新闻比赛》专栏,继而在二、三版开辟框新闻专栏,并配有“点评三两句”和“一句话点评”,其他专版副刊也实施改革,在贴近形势、贴近工作、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方面有了明…  相似文献   

9.
档案“原始记录性”质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一向被称为是档案的本质属性。根据这一认识,不少学者在给档案下定义时,就以此为出发点来加以表述。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档案学概论》。该书将档案定义表述为:“档案是原始的历史记录”。对于什么是“原始记录”,该书的解释是:  相似文献   

10.
《北京晚报》举办“影响人生一本书”征文,受到读者的欢迎。由此联想到:可不可以搞一次“影响写作一本书”的征文呢?有此联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有意地凑热闹,而是因为读书与写作确实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有不少作家在其写作道路上都曾受过一本书的深创影响。下面,略举几例。之一:《洋铁桶的故事》引导玛德英走进热爱文学、从事写作的大门。在谈起怎样写出《苦菜花》这位名著的经验体会时,玛德英说:“记得那是我参军的第二年──1950年夏天,我偶然看到一本封皮已被搓烂了的书──《洋铁桶的故事》,读着读着,我被里面打…  相似文献   

11.
这篇文章的“触发点”来自2月28日河北日报社内部小报《党报人》上的一篇“读报评报”。文章说的是:2月23日《河北日报》上刊出了一则新华社电讯稿,用了这样的标题──上副题:我外交部发言人就美方称中国协助伊拉克修建防空系统事发表谈话指出;主题:美方指责中国是别有用心。这个主题有毛病:既可理解为美国的行为“别有用心”,又可理解为中国被指责为“别有用心”。同日《经济日报》此消息的标题──上副题:美称我协助伊拉克修建防空系统;主题:外交部发言人指出这是别有用心。这就不会产生歧义。《党报人》的这种讨论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去年间月16日,军报刊出了我的第一篇稿子──通讯《廉为媒》。现在想起来,那篇稿子之所以能见报,是沾了集思广益的光。那一段时间,各个报刊都侧重于反腐倡廉的宣传。我听说油料助理员邱吉树结婚时,曾当着众人讲了促成他们婚姻的一段倡廉故事。我采访回来后,在选用写作体裁上拿不定主意,科甲的几名同志建议我写成一篇通讯。成稿后,他们又提出了缺少个性语言、结尾平淡无力等毛病。于是我第二次采写。稿子发出后,很快在军报二版刊出。这篇稿子的成功,使我对搞报道有了新的认识:采写到一个好素材后,首先要听听众人的看法,稿子不能…  相似文献   

13.
我是连续4届的老学员。本来参加3届新闻函授学习之后,我基本上掌握了新闻的写作规律和技巧。但每参加一届函授,都使我感觉到:投入中心,受益无穷。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第六届新闻函授,开始了函授生活的第4个年头。新年伊始,随着新春的到来,我却进入采撷新闻成果的季节:被省军区、军分区、吕梁地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工作者,而且收到《解放军报》、中国民兵《钦州杯改革大潮中的民兵先进典型通讯征文》三等奖证书,《战友报》社“大同杯”后备军风采征文二、三等两个获奖证书,以及《山西日报》通讯征文一等奖、《国防时报》…  相似文献   

14.
小的不做,大的又做不来,这是一些人的一种通病。我想起了我自己写稿的一些经历。记得我工作后,也是我有生以来发表的第一篇稿子是在山东省教委《中学生报》“青春短笛”栏目里发表的一首自由诗,一共16行,150多字。那时我的学生都争相传阅那期报纸,读那篇稿子。一位老哥说:“这样的稿子也能发表,好,咱也写!”我还半带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其实有些稿子很容易发表,就看你写不写。你只要写,就能发表。”而我,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1月20日《钱江晚报》都市版.刊出一篇题为《苏堤还是苏隄.乾隆爷写错字》的报道。文中说,市民沈先生经过西湖苏堤时.发现御碑亭内石碑上刻的是“苏隄春晓”四字。“苏堤”因何写成“苏隄”?细心的沈先生对此提出了疑问。报道接着说:  相似文献   

16.
5月22日,备受全国高校师生热切关注的《人民日报》’96大学生寒假见闻征文终于评选揭晓,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问队学员彭光明采写的《举村同贺“夕阳婚”》名列榜首,荣获一等奖。他是如何采写的,有没有什么“秘诀”?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彭光明,挖掘他采写这篇征文的幕后新闻。“首先,我认为最量要的一点就是审题,”彭光明开门见山,言语中透射出新闻专业学员的敏捷思维,“放寒假前队领导专门传达征文启事时,我就特别注意到征文的要求是以耳闻目睹的事实充分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精神风貌发生的重大变化,真实…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报动态     
《陶城报》举办“我看企业转制”征文怎样看待企业面临的转制同题投身企业。为此,《陶城报》特举办“我看企业转制”征文活动。《陶城报》举办此次征文活动,一是鼓励广大职工拿起笔来,就企业转制中的结构调整、转变观念、实施再就业工程以及建立减人增效机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正确面对企业转制改革。《陶城报》社《前进报》为企业改革创造舆论氛围1997年,是山东铝业公司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一年。公司机关报《前进报》加大宣传力度,为企业改革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前进报》在头版开辟“改革纵横谈”栏目,刊发的文章刻意以职工的现身说法谈改革,使职工认识  相似文献   

18.
《河北广播》2006,(3):22-24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我台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就把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两年来,在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的基础上,坚持边试行、边总结、边完善,并结合我台实际,制订了“两改”改革思路(“两改”即:改革用人制度,改革分配制度),力求在一种新的人事机制上做文章,建立一种新的用人与分配制度。根据这一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运行,在人事改革上有了重大突破,实现了聘用人员的金员梯次管理工作,建立了采编播岗位责编制、分级制、首席制(简称“三制”),实行了分配制度的“三个挂钩”。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观数则征文启事,均有如下文字明示:“稿件一经刊用,即奉稿酬。”来稿录用了,即致稿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圈内人的常识,又何必正儿八经地添此“蛇足”?一位从未投过稿的同事见此启事后问我:“是否属于征文的给稿酬,不是征文的稿件不给稿酬?”我答曰:“不是这么回事。”怕他不解,我又解释说:有的征文,稿酬从优是真的。那么,作者的文章发表后,有关报刊社是不是“即奉稿酬”了呢?我看未必。我就亲身经历过数回这类怪现象,文章见报了,稿酬不是“即奉”,而是能拖则拖,有的则干脆不给。譬如早五六年,我在某家小报上发表了几篇杂文,但稿酬老被人大大咧咧地遗忘。好在编辑熟识,于是在数月之后,我函询于他,对方回信云:系财务人员之误也,已嘱其补寄。等这笔稿酬刚有着落,而后面又发生了几起同类的令作者不愉快的事,我再次函询该编者,这回他干脆来个“不予理睬”。遇此老爷作风的编辑,作为写稿者,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相似文献   

20.
去年,我写的《老兵“侠客徐”》一文在《火箭兵报》获了“火箭兵风采报告文学征文”优秀奖,这是我获得的第一个文学征文奖。手捧获奖证书,欣喜之余,我又想起了撰写这篇稿件的过程。去年三月初,我随新兵营进行长途野营拉练,负责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