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作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战略目标的需要,承担着高校扩招的主要任务,正面临着办学规模急剧扩大的内外压力。与此同时高职教育质量没有现成的监控与评价体系可依,有许多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尚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去认识、探索和实践。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是国家教育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监控和评价;微观方面是学校内部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及用人单位的评价。只有两者很好地结合,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其中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  相似文献   

2.
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从质量标准建设、监控队伍建设、过程监控制度建设、信息反馈环节建设、评价、激励和约束机制建设等五方面,系统阐述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组成。  相似文献   

3.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教学质量也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和标准,完善的教学监控机制和评价体系是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保证。本文针对高校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重点论述了完善教学监控机制和评价体系的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是制约成人教育发展的"瓶颈",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是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机制,是成人高等教育各项管理制度和教学改革方案有效实施并促进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的保证。本文以北京工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了如何构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北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现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当前,北京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呈现出一种互相借鉴、不断完善的良好局面。北京高校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职能的实现,机制的建设及完善,监控与评价主体的研究与实践,工具的改进以及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处理等方面已经做出了较好的成绩,各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高等教育扩招形势下的质量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保证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得到广大学者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虽然在高职高专办学水平评估指导下,各高职院校均对自己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进行了监控和评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但是距离办学水平评估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应用AHP法和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综合评价法构建了适合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运用该体系针对学校发展过程的不同时期设置相关参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测评。  相似文献   

7.
实时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既是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改革当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燕山大学近年来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基于教学评价、教学督导、学生参与、专家决策等"六种机制"构建的实时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刘鹏 《亚太教育》2019,(2):84-84
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现状,旨在构建符合中职学校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从而不断提升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  相似文献   

9.
王岩 《考试周刊》2013,(46):181-181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评价体系,通过监控组织对教学质量进行持续监督,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机制是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有效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监控及评价体系是学校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的质量标准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依据。要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作用,为中职教育教学更好地服务。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的推行,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提出新的要求,原有的评价标准、评价主体、监控范围及评价目标已不能满足教学质量发展的需求。坚持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原则,构建校企合作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在关于中国古代诗学的研究中,有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言志”和“缘情”是两种互相对立的诗歌主张,“诗言志”要求为政治教化服务,“诗缘情”则只求自由抒发性灵,不考虑政治教化。文章表示不同意此种观点。作者认为,“言志”和“缘情”的意思没有根本的差别,“诗言志”是说用诗来表述内心所存想,“诗缘情”是说诗依照内心所存想而作。这两种说法本身都不涉及与政治教化的关系问题。作者还认为,志、情两词的含义原可以兼包所谓偏于理性的思想和偏于感性的情感,因此,认为“言志”偏于理性、多指表达思想而“缘情”则偏于感性、多指抒发情感的观点也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4.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5.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16.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17.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18.
"来""去"的位移阐释与"起来""起去"的不对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道锋 《巢湖学院学报》2003,5(6):95-97,123
“来”具有“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靠近”的语义特征,“去”具有“离开说话人所在的位置或者文学作品中某一特定位置向另一地点运动”的语义特征。在“位移变化”的语义特征上,“起来”偏离了“来”,而“起去”与“去”却保持着一致。这种语义上的差异导致了“起来”起去”语法功能的不对称,主要表现为“v起来”和“v起去”中“v”的范围不对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简约与精约内涵:简约就是用简单的创意设计手法表达最本质最理念的艺术效果,精约是更讲究、更直接、更彻底的"简约"设计;剖析了二者共性与特性:简约与精约都是形式的现代化和简洁化,强调功能工艺的精致和效果的完美,将空间美感与神韵真实的存在于环境的自然、人性的真实之中;探讨了二者在实际中应用:简约力求以简单的方法,精当的建筑元素来获得建筑的力量,力量所带给人的美感;精约则提倡文质并重、实用与审美并重。  相似文献   

20.
“自律”的实质就是充分认识到人的“自爱、自保”本性及“互助本能”的本质及规律;反之,“他律”就是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人的“自爱、自保”本性及“互助本能”的结果。通过哈贝马斯的“认识兴趣结构”理论而引申、发展出“理性的兴趣”与“认识对象”相结合的认识基本功能单位。并通过“理性的兴趣”与“认识对象”这一认识结构的构建,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从而实现道德修养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