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对新媒体的接触与使用日趋增多,新媒体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进行交流、批判的能力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对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培养的研究也应运而生。文章分析新媒体及新媒体素养的内涵,以信阳师范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提出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培养的具体范式。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要想利用新媒体为教育服务,必须要积极应对挑战,强化优势作用。本文以大学生思政教育为例,对新媒体的利与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不同群体的生活中,大学生群体是新媒体适应程度最高的一个群体,对新媒体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这说明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  相似文献   

3.
张艳艳 《新闻战线》2015,(2):135-136
互联网时代带来了诸多新媒体,以智能手机为代表,新媒体的影响力逐步增强,新媒体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学习和生活必然会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针对此进行教育对策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课题调查发现,大学生"新媒体依赖症"存在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为克服大学生"新媒体依赖症",大学生新媒体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为推进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我们需要通过高校、社会、家庭这一系列"组合拳"的"齐合力",让大学生既充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极大便利,也有效地克服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做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5.
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诞生,使得深挖新媒体的道德教育职能,高效地利用新媒体为高校道德建设贡献力量,成为当前学生道德教育的工作重心。在新媒体为主导的大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渐渐加强,各式各样的网络应用普及性极强,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标准、社会观、价值观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如何利用新媒体特性,对高校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成为了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带来了影响。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进而利用新媒体的积极影响转变诚信教育模式,为解决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提供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陈钿  王启明 《今传媒》2013,(11):147-148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为加强和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手段。本文试图结合大学生接触新媒体的行为特征,集中分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引导面临的瓶颈,深入探讨如何发挥新媒体技术特性,利用新媒体平台改善和提高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方式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受信息化影响巨大,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法都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产生了巨大变化,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部分,新媒体环境也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很大的挑战。本文以媒体素养为视角对新媒体进行简单的概括,并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所遇到的问题,针对发生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思想道德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9.
吕睿  夏江敬 《传媒》2021,(15):85-87
新媒体是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等为基础形成的一种传播媒体形态.随着工业现代化和社会发展,新媒体无时无刻不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本文以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为切入点,重点阐述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带来的挑战,并提出如何使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董业凤 《新闻战线》2015,(3):225-226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使当今社会发生巨大改变,同样也改变了大学生的就业方式。新媒体技术在当前大学生就业中起到什么作用,大学生就业在新媒体时代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以及高校如何在新媒体技术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成为高校及社会各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就业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站、APP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交简历、申请职位,通过手机、电脑等媒体设备搜寻就业信息,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就业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现今新媒体技术十分普及,但是在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网络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新形势,要切实有效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促进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建立网络宣传教育阵地。用正确、积极、 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通过丰富多彩的网络教育活动,贴近学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2.
蔡姗 《出版科学》2016,24(3):57-60
“网络编辑实务”是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核心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课题组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三方面进行改革探讨,依托“网络编辑实训平台”上的实践课程,将职业资格考试引入课堂,试图闯出一条新路,为网络媒体企业输送技术、技能性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特点及其内部网络结构,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Z大学某班级同学的各类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路径及其人际关系,运用UCINET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拓宽了大学生对购物、旅游、班级活动和校务等信息的获取渠道;传统社会网络关系对大学生学习信息获取的支撑作用仍然很明显;新媒体弱化了以宿舍为单位的日常生活信息获取途径;不同类型的日常生活信息获取关系网络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大学校园媒体的特征及运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网络时代大学校园媒体的特征及运行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系统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骆小婷 《图书馆论坛》2004,24(1):146-148
通过对大学生上网的危害性和原因的分析,引发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系统教育的思考,从而明确提出大学生上网急需全社会特别是学校的指导和教育,更包括大学生的自律。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媒体时代,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逐渐改变着阅读中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关系,让受众之间存在互动,同时阅读信息的表达方式开始多样化、信息的出版渠道逐渐多样化、信息趋于表面化、信息内容的权威性降低,大学生的阅读需要和阅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此种情况下,图书馆应该实现阅读空间共享,改善阅读资源建设,优化阅读设备,进行阅读行为识别,制订科学的阅读指导措施,加强阅读服务管理,从而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理想的阅读环境。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媒介素养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缺乏的现状,在对高校图书馆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应与时俱进,建立书、刊、报、视听、网络、讲座等多种媒介并存的媒介素养阅览室的新构想,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旨在不断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为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北京市大学生抽样调查数据,发现大学生对传统媒介和数字媒介公信力的评价无显著差异,但在具体评价维度上,大学生认为数字媒介信息量更大、反映群众意见更加充分、揭露坏人坏事更加有力;在新闻类型方面,大学生更倾向于相信传统媒介上的经济、文教和科技新闻;对于政治、社会、娱乐新闻等,则更倾向于相信数字媒介上的报道。同时,从受众角度分析媒介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发现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媒介公信力评价没有显著影响,但媒介使用情况对传统媒介公信力评价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对不同媒介公信力的评价与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的态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论流媒体时代的挑战与电视生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流媒体技术的出现使音频文件在网络媒体中的顺利传播成为现实,从而使网络媒体对于电视媒体的直接竞争开始突现.本文以"流媒体时代"下的电视媒体为考察对象,分析了流媒体带给网络媒体的新变化、电视节目媒体所面临的挑战、生存机会,并提出了电视节目媒体的生存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