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族文化在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中国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家族文化的精神特质,两者的互映互动延续了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以文学母题为基点,将百年中国文学置于“家园皈依意识与追寻母题”、“男权制文明与审父母题”、“重返母体与失乐园母题”、“宗法血缘秩序与乱伦母题”和“家族至上观念与复仇母题”等五种文化母题之下进行审视,是《家族文化与20世纪中国家族文学的母题形态》对百年中国家族文学精神特征的精妙勾勒。  相似文献   

2.
海外华文文学始终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底蕴,形成了围绕着中华文化核心的几个基本母题。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乡土与故园、祖先与家族、接续传统与文化认同的冲突、兼济与独善的忧患意识都是海外华文文学历久弥新的基本母题。分析与理解这些母题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海外华文文学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3.
迟子建小说中动物感恩母题的跨文化寻踪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迟子建小说对动物感恩母题的运用方法是直接运用、叠加运用、拓展运用和神化运用。由于受佛经文学众生平等思想的影响,动物感恩母题开始频繁出现于六朝小说中,对后世小说的创作影响重大。满—通古斯语族的各民族信仰萨满教,动物崇拜是其主要信仰之一,因此在满—通古斯语族的神话传说中经常出现动物感恩母题。迟子建小说中的动物感恩母题深受佛经文学与萨满文化的双重影响,同时具备了这两种文化的精神意蕴,进一步拓展了动物感恩母题的深层文学寓意。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国现代童年母题文学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作家对自我童年的艺术观照与反思,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童年母题。这一文学母题的兴起与发展与整个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具有同步性。二十年代初期,鲁迅、鲁彦、废名、许钦文等情感内倾的作家们首开风气,不仅将乡土,而且将与乡土关联紧密的自我童年也列进了文学的堂奥,与之相呼应的是冰心、王统照等人生派作家,自我童年回忆为他们展开了尽情礼赞童心与美、爱的广阔而富丽的天地。其后、肖红、骆宾基、沙汀、艾芜,肖乾等作家推波助澜,使现代童年母题文学显得更有声色,更其壮阔,无论是抒情文学还是叙  相似文献   

5.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和18世纪启蒙文学标志着现代形态西方文学的成型。人文主义文学在汲取了传统形态西方文学的人文养料后,孕育出了现代形态的“人”的母题,其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原欲”型、“原欲 人智”型、“原欲 人智 上帝”型三个阶段,其中“原欲”是核心内容。启蒙文学中“人”的母题总体上呈“原欲 人智 上帝”的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6.
在文本中,母题通常是那些极能激发人想象力的媒介单位并被加以识别.母题既是修辞手段,又是修辞手段构置在作品的具体表现.一般母题与个别文化母题间的区别,也是从美学和诗学角度对文学母题作以评价的出发点.基本母题可理解为人类学意义上的常量,基本的新母题中极少真正创造之作.应在原型和个别文化母题中给文化和文学传统定位.  相似文献   

7.
"灰姑娘"母题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近年来韩剧有意识地复制和改写"灰姑娘"母题,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一成功与韩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男权文化的影响,为数众多的女编剧的性别价值取向,以及数量庞大的女性观众的审美期待等有着密切的关联。韩剧对文学母题的合理继承与发展,对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的“还乡”母题创作植根于中国乡土,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还乡”母题文学先后呈现出“缱绻的美梦一沉重的思考一冷漠的叙事”3种不同的情感形态。这3种不同的情感形态与中国乡土所经历的现代发展道路息息相关,交通的发展、作家身份的变化、启蒙的出现与消解等因素,决定了中国“还乡”母题文学的情感变迁。  相似文献   

9.
现代文学的新变和超越不仅是在价值理念、话语模式、审美理想之上,而且是具体到题材领域、创作方法和文体形式等方面进行突破和开创。而在题材领域的新创之中,童年母题的出现和兴起无疑是一个极富意味的现象。与家族母题、乡土母题、爱情母题相比,童年母题似乎显得比较冷清和平淡,但是若从纯粹的文学现象来讲,她与上述母题相比则更富新意和开创性价值。综观现代文学童年母题的创作,虽然若隐若现、浓淡不一,但却贯穿于现代文学发展的始终。在众多对童年母题进行过创作的作家中,萧红无疑是极具特色的一位,也是最为成功的一位。关于萧红创作和童年经验之间深刻的精神联系,不少研究者已经进行过一些探讨。本文力图将萧红的童年母题作品放在现代文学的整体格局中进行审视,以求更全面圆融地理解童年母题在萧红创作历程与整个女性文学书写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格雷厄姆·格林的《名誉领事》的主要人物结构印证了西方文学中一个重要母题——父与子母题,文本中表现了这一母题的基本内涵:子对父的认同、对父的仇恨以及弑父娶母情结的情感走向。这一母题渊源于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古希腊文学与古希伯来文学。而文本创作主体个性化的成长经历则激活了这一传统母题。  相似文献   

11.
人首蛇躯的女娲,集神格、人格于一身,既是补天的大英雄,又是足智多谋的造物主。汉代以来的王延寿、马融、曹植、江淹,在其赋中借女娲神话以表达自己的创作需求和文学倾向,经过他们的大胆尝试与不断改造,女娲神话终于开始步入文学化的正轨,成为重要的文学母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作为西方文学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中的诸多原型与母题蕴藏着整个西方文学乃至西方文明生命力与魅力的强大基因。而莎剧经典之经典《哈姆雷特》,若是从原型分析的视角来看,或也可谓是一出“重演神话”的好戏。该剧再现了古希腊神话原型中的杀子母题、乱伦母题、复仇母题和追寻母题,这也是该剧之所以历久弥新、魅力无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文学中,以"灰姑娘"为母题的创作广见于各类文学作品之中,成为世界文学作品中经典的爱情模式与原型。英国小说自诞生以来,在有关描写爱情与婚姻的文本中,几乎都出现了对"灰姑娘"故事的指涉。从时间维度分析英国女性小说对"灰姑娘"母题的抵制、背离与颠覆,有利于探讨英国女作家对男权文化的继承与突破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立教授新著《武侠文学母题与意象研究》具有独特性,作者划分母题、范式的七种角度,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多是故事叙述所不可或缺的“多发性主题基因”的母题,一类是与环境、背景有关或能构成“定型性”象征的意象。“比武招亲母题”从人类学和跨文化研究角度,追溯出成婚考验习俗祭起母题的印度佛经来源。“跨国别忠奸之争”的解读,也为考察中国武侠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复仇主题置于跨东西文化的语境俯瞰,其意义不仅在对中国武侠文化的消极因素寻本清源,更在于深入阐明了问题具有的人文内涵。没有作者的理论阐释,我们就可能忽略许多现代武侠文本潜藏的丰富文化意义,并对它们的历史价值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中的采莲主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莲是风靡江南的农事、民俗活动,采莲民歌产生于采莲过程中。南朝中,文人拟作《采莲曲》大量出现,采莲从民歌走向文学,成为当时文学中常见的题材、意象。南朝《采莲曲》最终沦为宫体诗,经过王勃、贺知章、李白等唐代作家的扭转、发展,采莲歌曲恢复民间本色,焕发生机,具有丰富的内涵。采莲也从相对单纯的发展成为具有多重象征的母题。  相似文献   

16.
"三角恋爱"是一个永恒的文学母题.如何正确理解和认识这一现象,对文学创作和社会生活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静静的顿河>与<第二次握手>的爱情描写同异的比较分析,揭示在"三角恋爱"这一文学母题中东西方民族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母题"概念先由民间文学、民俗学开始使用,然后进入到古代传说故事、小说的本事考证、故事来源与流变考辨之中,再到中印文学的比较研究;"母题"概念是舶来品,它与中国学术传统--考证研究相结合使民间故事、古典小说研究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相应地,"母题"研究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其后,这种母题研究中断多年,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兴起,但这种兴起更多的是受比较文学的影响,重主题的探讨,缺乏实绩.  相似文献   

18.
中日文学中存在相同的爱情母题。表现这一母题的作品在主题、情节、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不是由于两部作品存在相互影响关系,而是源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人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表现爱情母题的文学形式和爱情性质又有相异之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不同的文化底蕴。通过这一问题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扩展了中日比较文学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9.
种植速长母题实际上来源于植物生长迅速的南亚。其通过佛经故事在中土传播扩散。在南亚算不上太神异的植物生长现象,进一步夸张,在中土却成为相当有传奇性效应的神秘性文学传闻。从而根据中国人的实用需要,植入中国古代小说的价值系统中,首先,母题的演变往往并不是一对一单线发展的,“种植速长”母题也不仅是《搜神记》一个、且是最早的源头。该母题有丛集着的一类外域故事作为源头;其次,母题的早期传播所建构的强大势能,为其后来的扩散演化布下了种子;其三,母题在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个历时性演变脉络,其间一个个中介环节为母题的丰富充实注入了源头活水,便得母题具有不断变异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0.
刘学云 《文教资料》2007,(16):91-92
乡愁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母题之一。在当代众多的“乡愁”作品中,席慕容的乡愁文学具有独特的魅力。这主要表现在其抒情对象的独特与专一、强烈的民族归属感以及与抒情对象相扣相和的意象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