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两个叶绿体基因(matK和rbcL)和一个核糖体基因(18S rDNA)的序列分析.对代表了基部被子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主要谱系分支的86科126属151种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58科86属101种)进行了系统演化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胡椒目Piperales,樟目Laurales、木兰目Magnoliales和林仙且Caneliales构成的真木兰类复合群是单子叶植物的姐妹群,单子叶植物的单系性在3个序列联合分析中得到98%的强烈自展支持,  相似文献   

2.
对被子植物起源研究中的几种观点进行了讨论。(1)由于被子植物存在着一组共同的性状,它们不可能是从不同祖先起源的,而是有着共同的祖先。被子植物是一个单源起源的类群。现存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是依据包括形态学(广义)、分子系统学、古植物学和植物地理学等的综合性状建立的,只能表示出现存类群的亲缘关系并且追溯到它们最近的祖先。人们现在还不可能建立一个包括全部已绝灭的类群和现代生存类群的谱系发生系统。因此,现存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只能看作是“亲缘”系统。(2)分析了用于推测被子植物起源时间的分子、化石和地理分布证据。我们认为,要确定被子植物起源时间,植物化石是一类重要证据,但化石只能说是植物本身可保存部分和当时当地所提供的化石条件的综合反映,它们不可能就是植物类群或种的起源时间。人们还必须考虑到化石本身的演化历史。应用分子钟也是一种手段,但误差比较大。如果我们除了利用上述两种资料之外,根据植物类群的现代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把植物的演化同地球的历史和板块运动联系起来,以推断它们起源的时间,这无疑会增加其可信度。通过对56个种子植物不同演化水平的重要科属地理分布的研究结果,我们曾提出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可能要追溯到早侏罗世,甚至晚三叠世。(3)分析了基于分子证据所提出的被子植物基部类群——ANITA成员(包括无油樟科Amborellaceae、睡莲科Nymphaeaceae、八角目Illiciales、早落瓣科Trimeniaceae、木兰藤科Austrobaileyaceae)的性质,讨论了ANITA成员在现代几个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中的系统位置的不同观点,评价了它们的形态学(广义)性状。指出ANITA的成员由于包含大量的祖征,是属于原始的类群。但由于它们的共有衍征很少,如花粉球形,说明它们在被子植物演化早期就分道扬镳了,沿着不同的传代线分化。因此ANITA是一个源于不同传代线的复合群。  相似文献   

3.
自1990年报道了产自我国延边大拉子组的几种原始被子植物叶部印痕化石后,  最近又发现若 干种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化石,本文报道的化石植物是Archimagnolia rostrato-stylosa gen.et sp.Nov.’Eucommioites orientalis sp.Nov. 分别与现生相关植物的生殖器官作了比较研究,并认为与木兰类和 杜仲类植物有亲缘。大拉子组为一套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黑色油页岩互层所组成。 同层除保 存了较多的植物化石外,还有双壳类、叶肢介、介形类、昆虫和鱼类等。 该层位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的Aptian-Albian。  相似文献   

4.
最近吴征镒等发表的被子植物“多系_多期_多域”的“八纲”新分类系统,是以该系 统作者自己人为截取早白垩世时间横断面并认为在这个横断面上存在8条主传代线为基础建 立的。“八纲系统”在祖先式样及其起源时间和地点方面缺乏证据,各主传代线相互之间及 其与被子植物共同祖先的关系也基本没有说明。由于没有接受植物系统发育重建研究中共同 遵守的共同祖先原理,而且混淆使用了“单系”和“多系”的概念,可以认为“八纲 系统”是人为性很强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5.
在吸取各学派对被子植物原始类群界定的基础上,根据八纲系统,提出被子植物原始类群有60科的新见解,并以分子系统学提出的狭义的基部类群32科为对比,进行了植物地理学研究。以科为性状,以Takhtajan 划分的世界植物区系的“区”为OTU,UPGMA分析显示:(1)东亚区确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区,它既与北美东、西部(北美大西洋区、马德雷区)有密切关系,但更接近印度支那区;(2)环太平洋的4个地区集中了较多的原始被子植物的科,它们是东亚地区,北美东部和西部地区,部分热带亚洲、澳大利亚东部和西南太平洋岛屿地区,中、南美热带地区。这种分布格局显然和被子植物起源地与扩散以及太平洋的形成历史有关。  相似文献   

6.
农林科学     
<正>破译鹅掌楸基因组南京林业大学施季森教授团队与国内科学家合作,揭示了木兰类物种中国鹅掌楸的基因组组装,从全基因组水平解析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确定了以鹅掌楸为代表的木兰类植物在被子植物中的演化地位,相关论文发表于Nature Plants。该研究基于全基因组研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鹅掌楸为代表的木兰类植物形成于单、双子叶植物分化之前。为解决长期困扰学术界关  相似文献   

7.
雌雄异熟和异型花在一些被子植物中的共同存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避免两性花植物自交并促进异交的机制。本文报道青藏高原特有植物祁连獐牙菜Swertia przewalskii Pissjauk.的花同时具有雌雄异熟和异型花这两种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详细观察了该植物访花昆虫的访花行为,主要探讨这种促进异花传粉的机制是否能完全避免株内异花传粉的自交。繁育系统试验证明祁连獐牙菜单花套袋不结实,说明雌雄异熟和异型花的花特征完全避免了单花的自花传粉,自然结实必须依赖昆虫传粉才能完成。然而,该植物却是高度自交亲和的,因为人  相似文献   

8.
于顺利 《百科知识》2012,(22):42-44
正种子是种子植物特有的有性繁殖器官,种子植物是由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和花、果实、种子等繁殖器官所组成。世界上的种子植物可分为两种,一是裸子植物,二是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由于其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而得名,被子植物由于种子有果皮包被而命名。种子结的果主要为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  相似文献   

9.
《学会》2002,(4):9
原始被子植物的胚乳为二倍体 开花植物或被子植物的种子含有一个高度分化的组织,即胚乳,该组织为胚胎的早期生长提供营养.胚乳是在受精后形成的,通常含有来自母方的两套基因组和来自父方的一套基因组.但对原始被子植物黄睡莲(Nuphar polysepalum)所做的新的研究表明,被子植物的祖先形态不是这种三倍体的双亲胚乳,而是一种二倍体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报春花科植物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春花科是被子植物中的一大科,近1000种,仅报春花属就有500余种,有一半以上分布于我国。由于本科植物不仅在被子植物的演化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同时又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欧、美诸国多次派专人来我国采集标本和种苗运回欧、美栽培,一  相似文献   

11.
植物多倍体基因组的形成与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倍化是植物进化变异的自然现象,也是促进植物发生进化改变的重要力量。在被子植物中,约 70%的种类在进化史中曾发生过一次或多次多倍化的过程。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界绝大多数多倍体是通过未减数配子的融合而形成的,并且很多多倍体种是通过多次独立的多倍化过程而重复发生的。由多倍化所导致的重复基因在多倍体基因组中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命运,即:保持原有的功能、基因沉默或分化并执行新的功能。多倍化以后,重复基因组的进化动态则主要表现在染色体重排和“染色体二倍化”、不同基因组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及核-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第三纪植被和植物区系历史及分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被子植物的发展(或称辐射)是与古气候、古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诸因素的变化相互影响及制 约,形成植物发展的阶段性。这种阶段变革及划分与传统的地质时代划分——断带,不尽一致,因而讨论 植物地理分区问题应以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基础,致使分区更为合理。     在晚白垩纪中晚期,被子植物已成为植物区系中的优势成分,从它出现以来的发展演化大致可划分 为四个阶段:(1)初始期  被子植物初次出现,具有叶形小、叶边全缘、叶脉缺乏规律性、脉级分化程度低 等原始性特点,同时在区系中的种数及个体数量均为极少数,此时大约在早白垩纪的中晚期;(2)极盛时 期被子植物发展具有一定规模至占绝对优势,此时叶形增大,叶脉有了规律性,脉级分化逐渐完善,在 植物区系中所占比例达40%一60%,以致占绝对优势,主要科属出现了,时间在晚白垩至老第三纪;(3) 草本植物繁盛阶段  由于在新第三纪时气候逐渐转凉,早期的一些木本植物消灭了,以草本植物渐增多 至大量扩散为特点,时间约在中新世至上新世;(4)第四纪阶段  此时我国由于山岳冰川随全球性气候 冷暖变化而进退,影响植物的分布及发展,植物区系的总面貌与现代接近或略有差别。   本文亦重点讨论了植物发展的第二、第三阶段的植物地理分区。  相似文献   

13.
被子植物的一个“多系-多期-多域”新分类系统总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1998年发表的两篇文章的续篇。在那两篇文章中作者论述了关于被子植物系统发育和演化问题的基本观点:本提出木兰植物门(被子植物)的一个新分类系统纲要,将木兰植物门分为8纲40亚纲202目和572科;其中命名了22新亚纲(Annonidae,Illiciidae,Ceratophyllidae,Lauridae,Calycanthidae, Chloranthidae, Aristolochiidae,Polygonidae,Plumbaginidae,Bromeliidae,Zingiberidae,Juncidae, Poaidae,Paeoniidae,Papaveridae,Trochodendridae,Betulidae,Malvidae,Ericidae,Myrtidae,Rutidae,Geraniidae)和6新目(Degeneriales,Aizoales,Platanales, Dipentodontales,Meliosmales,Balanitales)。并对每个科所包含的属、种数和地理分布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纤维素酶酶解提取虎眼万年青皂苷最佳工艺,并将所得皂苷有效部位研制成一种注射剂-虎眼万年青注射液,初步对其进行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虎眼万年青注射液确有抗肿瘤H22的效果,并且急毒、长毒无明显病理改变。本论文为开发虎眼万年青治疗肿瘤新药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植物比较形态学、化学分类学、古植物学、分支系统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的结果,对传统 上将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两大群的一级分类提出了挑战,怀疑这样的分类是否能反映被 子植物内部的主要进化趋势。我们认为分类必须建立在谱系关系上,以表示其自然系统。在早白垩世 结束之前,其中有一次被子植物大辐射,有8条主传代线似已明显出现。根据林奈阶层系统,我们以 “纲”级来命名这些传代线以显示被子植物内部的主要进化趋向,虽然某些“纲”是并系类群。我们不否 认,我们是进化系统学家,并系类群可以作为一个自然类群来命名而被接受。这8个纲列述如下:木兰 纲、樟纲、胡椒纲、石竹纲、百合纲、毛茛纲、金缕梅纲、蔷薇纲。在本文中,每个纲只举其所包含的主要的科,至于纲间的系统关系,以及纲内的分类系统,有待进一步研究 。  相似文献   

16.
文章共列出攀枝花市有毒植物66科121属146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5属6种,裸子植物4科5属6种,被子植物57科111属134种,并列出这些有毒植物的名称、学名、科名、有毒部位及毒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依兰煤矿早第三系始新统达连河组的上、下两个层位所产的植物化石的区系组成及植物群特征:一个系产于煤层下部的砂页岩中的植物群A,另一个是产于煤层上部油页岩中的植物群B。植物组合共计35科49属52种,其中有蕨类植物2种,裸子植物10种,被子植物40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对其进行区系成分和叶相分析表明,A段植物群的古植被为北亚热带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生林;B段植物群的古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通过与邻近地区的国内外相应植物群比较及植物群的属种地史分布分析,确定A段植物群的时代为早始新世,B段植物群的时代很可能为晚始新世。两个层位间植物群区系成分的变化,表明始新世我国东北地区发生了较明显的气温下降过程,即古气候发生了由亚热带向暖温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科学家领衔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了迄今为止最为可信的、地球上最古老的花朵化石,从而将被子植物的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约5000万年。被子植物也称开花植物,是植物界最为多样化的类群。植物有着漫长的进化历史,但被子植物直到白垩纪(距今1.45亿~0.66亿年前)才真正出现。  相似文献   

19.
蹄盖蕨科Athyriaceae是蕨类植物中一个复杂的大科,由于属间关系不甚清楚,该科分类系统还有一些问题,比如新蹄盖蕨、拟鳞毛蕨属、假冷蕨属、肠蕨属、短肠蕨属和菜蕨属的系统位置常有争议。根据蹄盖蕨科34种植物和3种外类群植物的叶绿体DNA trnL-F区序列建立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trnL_F区序列分析的结果与rbcL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几乎一致。2.新蹄盖蕨属Neoathyrium Ching&Z.R.Wang不应成立,该属应与角蕨属Cornopteris Nakai合并。3.假冷蕨属Pseudo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樱草杜鹃、大花黄牡丹、长鞭红景天、露蕊乌头、苞叶雪莲、藏橐吾、独一味、砂生槐、拉萨蒲公英、拉萨小檗10种藏药材为研究对象,提取基因组DNA,对其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Ⅲ亚基(cox3)的部分片段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及序列分析,用Bioedit软件与Gen Bank数据库中相关植物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并用MEGA6.0软件做系统进化树(NJ),运用Codon W软件计算密码子的RSCU值。通过PCR扩增获得了10种藏药材的长度为750bp的目的片段,通过序列比对发现cox3基因在不同植物中变异位点较少,序列比较保守;基于cox3部分基因序列构建的NJ树反映了物种的进化关系,可以作为物种系统发育分析的补充;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发现,cox3基因偏好使用以AU结尾的密码子。樱草杜鹃等10种藏药材的COXⅢ基因部分片段的扩增与序列分析从序列比对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密码子偏好性分析水平上分析了cox3基因部分序列在樱草杜鹃等10种藏药材的差异,为植物cox3基因的功能、表达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