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徐霞锋 《农村教育》2005,(12):45-46
刘墉说,成长是一种疼痛的美丽,而回首我的“教科研成长之悟”,我更觉得,成长是一种快乐的诱惑。  相似文献   

2.
从我踏上教育这片热土时,就与“异步教学”当时的“黎世法教学法”结下不解之缘,至今已走过三十年历程。我的教育生涯,是“异步教学”引领我成长,是“异步教学”给了我辉煌的人生,使我从一名山里娃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在这“异步教学”三十年大庆之日,我愿把我的成果与同行们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错误病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错,作为班主任,我将他们的错误看成是成长中的“病”。有的“病情”较重,有的微染小恙,虽不严重,却反复较多,必须采取各种疗法相互配合,除掉病根。我觉得比较有效的疗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写“错误病历”。“错误病历”包括五部分: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几个疗程。我接手这个班时,发现有个学生的疾病是爱骂人,出口带“脏”,极不文明。放学后我就把他找来,说:“你骂人的习惯很不好。”“老师,我没骂人呀!”他很奇怪。“骂傻了,你都不觉得是在骂了。”我把当天搜集到的他和几位同学的对…  相似文献   

4.
每一次修改的过程都非常痛苦,挣扎太多,困惑不少。虽然表面上看来我的每一次讲授都被批得“体无完肤”、“颜面无存”,但在这“痛”的背后,我的教学却真正成长起来了,因此,内心又是非常愉快的。正所谓“痛并快乐着”。我想成长中必然有痛苦伴随,这正如蝴蝶的蜕变一样,只有经受住在茧中挣扎、锻炼的考验,才能有振翅飞舞的一天。[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雷天胜 《教师博览》2023,(17):10-11
<正>2012年9月,我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成为一名新教师。10年多来,学校以最大的包容和关爱,悉心呵护我的成长,让我在“讲台”“舞台”上,佳绩不断。学校通过“扶”“推”“赶”,让我走上了教师成长的“快车道”,帮助我从“合格”向“优秀”迈进。扶”正方向思想正,才能行为正;方向对,才能成长快。对一名刚刚踏入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我的心情是激动的、期待的,教学是困惑的、忐忑的,工作的状态难免是迷茫的、无助的。工作的第一个学期里,有两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6.
<正>两年前我曾应《教师博览》之约,就青年教师成长写了篇文章,现在杂志社编辑想让我就此问题再写稿,我只能对上次文中提到但未细述的成效十分显著的“双螺旋结构”成长模式加以详细介绍,并从建构和维护自己成长的“双螺旋结构”角度加以深入细致的阐述。研究有成就者,发现“双螺旋结构”“双螺旋结构”就是指教师将内心的良师与自己的优势能力发展配对,从而螺旋推进自己的不断成长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不知不觉,我在碧桂园学校已度过了八个春秋。在这“五星级的家”中生活着,舒适而不缺乏锻炼的机会;在这“成功人士的摇篮”中成长着,快乐而不缺乏紧张的气息。我在成长,母校也伴随着我的成长而日益成长壮大起  相似文献   

8.
《贵州教育》2009,(9):47-47
为更好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消除学习、成长心理障碍,幸福成长,快乐学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我刊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班团工作”栏目。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来稿要求:  相似文献   

9.
我的妈妈是个大嗓门,只要她一叫唤,家里就像打雷。这“雷声”伴着我成长,教我做人,督促我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10.
方华 《教师博览》2023,(11):14-17
<正>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接受过不少人不同内容与方式的教育,这些都对我们的习惯、性格、价值观、人生观、工作与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形成提供了多样的有机养分。回想自己的成长过程,我同样接受过不少教育,得到过不少人的帮助,让我不断学习与成长,没有走歪路,还能成为认真工作、努力学习、勤俭持家的健康之人。其间好多“贵人”的“一句话”,让我终身受益,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在我漫漫人生道路上得到的诸多“一句话”“点拨”的例子中,有两个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1.
丁霞 《宁夏教育》2010,(12):75-75
我的生命注定在耕耘中成长,忙忙碌碌中我经营着两个“菜园”,一个是事业的乐园,一个是温馨的家园。  相似文献   

12.
兰心如 《红领巾》2011,(5):45-45
成长,是年龄、身体上的成长,更是心灵上的成长。从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就可以看出我们的成长。5岁时洗脚 记得我5岁时,特别爱洗脚。当看到妈妈给我倒水时,就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小脚在盆里,像两条欢快的小鱼,从来不会安静下来。等妈妈靠近我时,屋里就像安装了“喷泉”,水花四溅。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很多“重要他人”,可能是家人、同伴或者老师。在我的成长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父亲,他是我成长中的“重要他人”。他对我的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他是我的模本,在我成长中都可以找到父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的别解“拔苗助长”,并不是说要违背教育规律,而恰恰是提醒人们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助其成长。我认为“拔苗助长”的“拔”也可以理解为拔高。拔高,即是对某人或物有意识地抬高其地位。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教育工作者,有意识地抬高学生的地位,有时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这个班是我从一年级一手带过来的,如今已六个年头了。回顾学生的成长历程,我不能不说王帅这个学生,他的成长一直是我用心“贴”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听到他们说“妈妈,我不会”“爸爸,我不会”……每每遇到孩子这样的情况是时,考验的不仅仅是家庭教育的智慧,更是家庭教育的态度和情怀。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一个从“我不会”到“我能行”“我会做”的过程,为人父母的我们,在孩子遇到这样的成长烦恼或困惑时,需要更多的教育情怀与教育态度,善待孩子的“不会”。  相似文献   

17.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妈妈的双眸会不时地向我亮出信号,“红灯”、“绿灯”交替闪烁,让我在该“刹车”时就“刹车”,该“疾驰”时就尽情“快奔”;妈妈的双唇也会不时地对我广播,“警告”、“嘉奖”交替出现,让我在错误面前警醒,让我在成绩面前再接再励。  相似文献   

18.
以“我阅读,我成长;我梦想,我快乐”为主题,2006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第30届世界大会分论坛——“我们的学”儿童论坛4月6日在北京启动,国家新闻出版署、教育部、团中央有关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19.
为教师建立“成长记录”,是我园尝试的一种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20.
张宁  冯敏 《班主任》2008,(4):21-22
弹指一挥间,我从一名初登讲台的稚嫩小丫头成长为学校骨干班主任。在成长过程中,“教室吧”让我尝到了班级管理的甜头。所谓“教室吧”,包括“帖帖吧”“演演吧”和“玩玩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